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血管瘤面面觀-皮膚血管瘤分先天後天性

返回上一層
一般提到皮膚的血管瘤,有分為先天及後天;先天血管瘤又叫血管性胎記,主要分為兩類:嬰兒期血管瘤以及血管畸形。
 
好心肝門診中心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林明秀,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最常見的血管性胎記是皮膚血管母細胞間葉增生形成的嬰兒期血管瘤,是嬰幼兒期常見的軟組織腫瘤,屬於良性瘤,由於絕大多數看起來是亮紅色結節或斑塊,且上面有類似草莓表面的小隆起,因此又被稱為草莓型血管瘤。
 
嬰兒期血管瘤本身雖然是良性,但如果大面積產生,仍可能造成嚴重的併發症,比如過大的血管瘤使心臟血流過量輸出而導致心臟衰竭,有些則可能合併血小板溶解,這類病灶一定要治療。
 
血管畸形為外觀和嬰兒期血管瘤非常類似但成因不同的病灶,是因不正常的先天性血管叢生而形成的,通常患者一出生時即已存在,但是沒有明顯的退化期。

至於成年後皮膚才突然長出的血管瘤,為後天性血管瘤,主要與荷爾蒙或疾病有關,常見者有3類:
1.櫻桃狀血管瘤:
原因不明,與年齡及懷孕有關,好發於30-40歲以上,無症狀,主要長在軀幹、四肢。
 
2.蜘蛛狀血管瘤:
常見於肝硬化或使用動情素治療的患者,由中心小動脈放射出的微血管網,在胸、腹部皮膚出現如蜘蛛網狀的紅痣。
 
3.血管角化瘤:
好發在男性的陰囊,女性會陰部,為紅紫色小丘疹。

對於上述這些成年後皮膚出現的血管瘤,通常都是以打染料雷射、電燒或手術等方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