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高血壓引起的四種症狀! 隨便一個都很嚴重

返回上一層

高血壓是台灣各種慢性病中,盛行率最高的,且可能引發的嚴重併發症不少。雖然高血壓潛藏極大的危險性,但只要控制得宜,即可大幅降低其對身體的危害,亦即早期發現、及時控制是面對高血壓的不二法門。

症狀不明顯 4成患者不自知

高血壓的盛行率高,但症狀並不明顯,有些人可能覺得後頸部很緊、頭脹,其實,患者要靠症狀來判斷自己是否有高血壓並不容易。由於症狀不明顯,有4成的患者並不自知。

而即使是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患者,也只有2/3接受治療,其中只有半數獲得良好的控制,換言之,只有約兩成的高血壓患者獲得良好的控制。雖然隨著衛教的進步以及健保開辦,控制率有上升的趨勢,但還是不到5成。

高血壓可分兩大類

高血壓可分本態性高血壓與續發性高血壓兩大類,其中本態性高血壓即佔了90%以上。

1.本態性高血壓:沒有明確的發生原因,可能與遺傳、體質有關。另外,體重過重、飲食中攝取過多鹽份、長期處於高度壓力的環境中,都有可能讓原本就帶有高血壓體質者,提早出現高血壓,或是增加高血壓的嚴重性。

2.續發性高血壓:約佔高血壓患者中的5%至10%。續發性高血壓與原發性高血壓最大的差異在於,續發性高血壓可找出明確的發生原因,包括藥物的使用、懷孕、內分泌異常、腎臟疾病或是主動脈狹窄等,只要排除這些因素,血壓有機會恢復正常。

高血壓易引發的危險疾病

單純的血壓高低,對病患而言可能只是一個數字,但高血壓卻可能引發血管病變,舉凡中風、心肌梗塞、腦血管梗塞、主動脈剝離、腎臟病變,甚至眼底視網膜病變、四肢血管病變等,都與高血壓關係密切。

中風

中風是高血壓患者最大的隱憂,患者因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容易出現病變。暫時性的血壓升高並不是中風的主因,從發生高血壓到引發中風,血壓控制不良的情形可能需經過5至10年,並產生血管病變。

中風可分出血性中風與阻塞性中風兩種,其中出血性中風與高血壓關係最密切。人體的血壓晚上約下降20%左右,清晨時血壓最高,以致上午6點到10點是出血性腦中風好發的時段。

阻塞性中風則是長期動脈硬化所致。一般來說,血管壁不易堆積膽固醇,但血壓高,血管壁容易受損,易附著膽固醇。通常年輕型的中風較偏向出血性中風,年長者則以阻塞性為主。臨床實驗證實,使用降血壓藥物可以降低35%至40%的腦中風危險性。

冠心病

除了中風以外,血壓過高也容易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血壓愈低,危險性愈低,一旦使用降血壓藥物,則可使心肌梗塞發生的危險性降低20%左右。

此外,有高血壓病史者,其發生心臟衰竭的機率較血壓正常者高出6倍之多,使用降血壓藥物控制後,可降低50%心臟衰竭的危險性。

腎臟病

高血壓還會損及腎臟功能。洗腎患者中,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即佔了20%。高血壓會直接衝擊腎臟的小血管,且會造成腎絲球壓力升高,造成局部壞死。研究顯示,舒張壓每下降5毫米汞柱,罹患末期腎臟病的風險可降低1/4。

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會造成視網膜病變,高血壓也不例外。高血壓會使得視網膜小動脈血管腔縮小、硬化,甚至造成視網膜缺血或壞死。年輕且血壓較高的患者,則可能出現漿液性視網膜水腫與漿液性視網膜剝離等。此外,還可能出現高血壓視神經病變,包括視神經盤周圍出血、視網膜靜脈充血、視神經盤水腫等。

血壓高高低低是正常的現象,有些民眾偶爾量血壓發現,血壓值達160、180,擔心自己隨時要中風。其實短暫的血壓偏高並無成危險,正常人運動後的血壓甚至可能高達200以上,要確認自己是不是有高血壓,重要的是多量幾次血壓,如果10次血壓值有8次都正常,少數的那1、2次可能是反應性或因情緒而造成血壓上升,建議可繼續測量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