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血糖要達標 自我監測血糖不可少

返回上一層
飲食、運動和藥物是控制糖尿病的三要素,不過要達到精準有效的血糖控制,其中不可或缺的是「自我監測血糖」。現階段仍需針扎指尖測量血糖,但是已有免扎針的血糖檢測儀器問世,控制血糖可望更簡便!
 
好心肝門診中心主治醫師曾宇婷,曾在《好健康》會刊撰稿時表示,糖尿病患者每3個月會檢測「糖化血色素」,這代表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這是評估病患血糖是否控制達標的依據,但是糖化血色素卻不能顯現每日血糖高低起伏變化,特別對於血糖控制不佳,或是需要胰島素注射治療的病患,自我測量血糖可以提供許多幫助,了解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如何、飲食及運動影響血糖的程度如何,這些都能讓醫師更全面了解血糖變化,進而制定精準的治療計畫。
 
目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空腹血糖在126mg/dL以上,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兩小時後血糖超過200mg/dL以上,或是糖化血色素超過6.5%,若上述項目中有兩項超過標準,或是同一項檢測兩次都超標,就可診斷為糖尿病。此外,有明顯的高血糖症狀(多渴、多尿,以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等),且隨機檢驗血中葡萄糖都超過200mg/dL以上,也可以診斷糖尿病。
 
糖尿病無論是口服藥或是注射胰島素,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一般要控制在7%以下,不過也會因個人狀況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標準。
 
「自我監測血糖」的頻率依照每個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基本上需測量三餐餐前、餐後血糖以及睡前血糖,一天7次連續3天,再配合飲食紀錄。若病患能依據血糖數值來調整飲食、藥物,半年後可以再多降低糖化血色素0.3%。對於第2型糖尿病患來說,即使是只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是加上一天注射一次的基礎長效型胰島素,定期監測空腹血糖值是否控制在130mg/dL以下,餐前餐後血糖差距是否在60mg/dL以內,都能幫助糖化血色素控制達標。
 
目前廣為使用的自我測量血糖方式是針扎指尖取得微血管血液,滴在血糖試紙上由機器判讀血糖值,許多病友都害怕自己扎針、怕痛而不願意測血糖,但是當血糖控制不理想時,光是定期回診,抽血驗單次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是不夠的,一來無法呈現全天血糖高低變化,二來當單次血糖數值與糖化血色素(平均血糖值)不一致,「自我監測血糖」就能提供很多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