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頸部有硬塊別輕忽 當心惡性腫瘤

返回上一層
摸到頸部有硬塊,千萬別掉以輕心,尤其是40歲以上成人,最好找耳鼻喉科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揪出病因、及早治療。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耳鼻喉科臨床副教授王成平曾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頸部腫塊的原因可略分為先天性、炎症性及腫瘤性3大類。
●先天性腫塊
大多發生在小孩,一出生就出現,大部分屬於良性囊腫。平常不一定摸得到、看得到,但當身體免疫力差,遭受感染時,頸部就會出現腫塊。這類型的腫塊通常不會變成惡性腫瘤,有些會隨著年齡而消失。
 
●炎症性腫塊
以青壯年居多,為遭受細菌、病毒等病原菌引起,尤其感冒、口腔衛生不好(如牙周病)或是身體免疫力低下時,容易感染,引起頸部淋巴腺發炎,造成頸部腫大、疼痛。嚴重感染時還可能伴隨發燒、頸部壓迫感或吞嚥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因病毒感染引起的頸部腫塊,一般只要休息,1~3個月內腫塊就會消失,若是細菌性感染必要時醫師會給予抗生素治療。
 
●腫瘤性腫塊
可分為良性及惡性。頸部惡性腫瘤只有少部分是原發性的,如唾液腺癌、甲狀腺癌及其他少見的頭頸部腫瘤;大多數的頸部惡性腫瘤為頭頸部癌症(如鼻咽癌、口腔癌、咽喉癌)轉移而來,也可能是胸腔、腹腔的癌症轉移而來。
 
另外,依據頸部腫瘤的位置也可大略判斷癌症類型。例如正中頸部位的腫瘤,可能是甲狀腺腫瘤或甲狀舌骨囊腫等。上方頸部,可能為鼻咽癌、唾液腺腫瘤,或其他頭頸部癌症轉移。下方頸部及後頸部以肺、食道、腸胃轉移癌居多。
 
臨床經驗顯示,若是40歲以上民眾出現頸部腫塊,要特別小心是頭頸部癌症轉移而來。建議民眾平常不妨養成自摸頸部的習慣,若摸到頸部有硬塊,先不用太緊張,可先觀察一星期,若腫瘤消失不見,表示頸部腫塊是感染或發炎引起;反之,如果頸部腫塊有持續變大的情況,就得盡快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