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28期

出刊日:2014-04-15

返回上一層

一比讚就痛! 過度使用大拇指 小心「媽媽手」上身

媽媽手不是媽媽的專利,只要過度頻繁使用到大拇指,就有可能罹患此病,甚至連比讚都會痛喔!
 
 
諮詢/梁蕙雯(臺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
撰文/ 吳思瑩
 
小真結婚多年努力受孕,終於在去年生下健康的寶寶。她擔任新手媽媽幾個月後,發現右手大拇指同側的手腕處時常腫脹,甚至開始疼痛。詢問有育兒經驗的同事,同事立即反應:「妳應該是得了媽媽手囉!」
 
俗稱「媽媽手」的狹窄性肌腱滑膜炎(stenosing),好發者確實多為忙於照顧嬰孩的母親及中年女性,但這並非媽媽們的專利,只要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大拇指過度頻繁或持續外展、用力,都可能罹病。
 
mamahands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醫學上稱為「狄魁文氏症候群」,以1895年發現該病症的瑞士外科醫師Fritz de Quervain為名,病灶靠近拇指同側的手腕,典型症狀是大拇指側局部出現腫脹、緊繃、疼痛,甚至卡住的感覺,尤其清晨起床最嚴重明顯。
 

「讚」不起來真惱人

臉書的「讚」字標記,就是豎起大拇指表示欣賞的圖像。通常,若大拇指側,即手腕橈骨側發生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就會連比讚都有困難。剛出現這樣的症狀時,由於手腕有骨頭凸起,許多患者常以為是骨頭受傷,其實,肌腱才是真正出問題的部位。大家不妨觀察一下:當大拇指用力伸展,就會看到側邊靠近手腕的地方,有兩條明顯的肌腱從指側面延伸而下,這兩條就是外展拇長肌及伸側拇短肌。
 
當手腕施力做扭轉動作,或大拇指反覆或持續外展、張握動作重複太多,超過生理負荷,上述兩條肌腱的滑膜與支持帶出現肥厚性變化,繼而壓迫局部的肌腱,使得肌腱滑動不順,且因發炎而緊縮,就形成了媽媽手。患者常感覺疼痛及腫脹不適,有時這種不適會向上延伸到前臂,或向下延伸到拇指。多數人這時才發現,「大拇哥」果然是總領手功能的老大哥,一旦大拇指疼痛難以使力,連擰毛巾、寫字、夾菜、翻書、轉瓶蓋等稀鬆平常的動作,都不能隨心所欲時,生活真是大不便!
 

抱小孩、擠母乳  媽媽手危險性大增

門診「媽媽手」患者多是30至50歲的女性。最常見初為人母的媽媽因長時間哄抱嬰孩,又得頻繁為幼兒換尿片、洗澡及做家事而導致。而且寶寶體重愈重,媽媽抱起來愈辛苦,愈可能過度使用大拇指及手腕。此外,不少媽媽在產後初期擠奶,虎口反覆張合的動作,也會造成拇指肌腱及周圍組織很大的負擔。
 
如同前述提及,媽媽手不是媽媽們的專利,幫忙帶孫子的阿嬤、協助分擔家務的新好爸爸,以及大拇指需快速、重複、長時間用力的工作者,都是高危險群。像是常單手端盤送餐的餐廳服務員、抓取書冊上架的書店員工、固定手勢持握相機的攝影師、美髮師、收銀員,甚至是太投入做手工藝的人,都容易因拇指及手腕單點施力過久,致使肌腱逐漸磨損或拉扯,而成為媽媽手患者。
 
該如何警覺是不是得了媽媽手呢?倘若大拇指側疼痛腫脹,有不舒服的感覺,經過2、3天休息仍未改善,或已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即建議儘快就診。
 
診斷時,醫生會讓病患採取握拳姿勢,將病患拇指包在其他手指內部,再固定前臂,將病患的腕部向尺側偏移,做簡單的測試(「Finkelstein氏測試法」),若若病患在大拇指一側的手腕感到尖銳疼痛感,就可能是媽媽手。
 
另外,也會採用超音波檢查來判定肌腱是否增厚發炎或有局部鈣化等異常現象。若發炎症狀出現不久,建議從調整日常活動做起,必須謹記:完全復原的關鍵,除了休息,還是休息!只要先減少虎口張開及大拇指外展用力抓握的動作,適當休息,就能大大降低復發的機會。不過,疼痛如果嚴重影響活動,為了減少不當姿勢,則可使用特製副木固定掌指關節及腕關節來治療。
 

休息是最好的治療

如病患處於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發病急性期,除了應避免過度使用大拇指與手腕,儘可能休息、固定外,必要時會給予口服的非類固醇性消炎藥以消腫、緩解疼痛;假使仍感覺日常生活深受影響,可考慮在腱鞘周圍注射小量類固醇。但要注意的是,注射之後,有的病患會因為疼痛感解除而立即「重操舊業」,這樣反而可能導致症狀轉為慢性,往後就需要更長時間的治療了。
 
另外,物理治療方面,深層超音波熱療或低能雷射也有解除疼痛的作用。大部分病患經由這些治療並配合休息,多能逐漸痊癒,僅有極少數需由外科醫師動刀,切開肌腱外鞘膜,來改善狹窄、發炎症狀。
 

調整姿勢預防媽媽手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雖然是很常見的疾病,但預防並不難,調整用手習慣就能遠離它!平常做事時,大家會很習慣直接使用大拇指、虎口和手腕等部位,但若能稍做改變,將力量分散至其他四指及手肘、手臂,即可預防罹患媽媽手。例如在抱小孩時提醒自己不要打開大拇指,而是盡量五指併攏呈現托住幼兒身體,以手臂協助手掌施力。
 
若因工作需要,實在無法避免重複性高且長時間拇指張、握、壓、扣等動作,記得做一段時間就短暫休息,或處理其他事務作為轉換;倘若已感覺酸痛,建議熱敷舒緩;也不妨善用工具,多多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來取代徒手作業,別讓雙手累壞了。
 

檢測有無媽媽手「Finkelstein氏測試法」


Q:我女兒3個月前生小孩,小孩常常需要抱,她現在手好痛,這就是媽媽手嗎?需要做復健嗎?多久才會好?
A:就此敘述看來,罹患媽媽手的機率很高,但仍要就診確認疼痛位置。因為婦女生產後手部不舒服、有麻痛感,也很可能是腕道症候群。一般來說,罹患媽媽手不一定要做復健,主要是停止原有的重複性施力動作,至於痊癒時間則需視受傷程度及休息時間而論,通常數週至數月不等。
 
Q:我是新手媽媽,抱小孩得了媽媽手,醫師說痛的時候可以吃止痛藥,但我現在仍在餵母乳,這樣還可以吃止痛藥嗎?
A:可以,但須選擇適合哺乳時使用的止痛藥。止痛藥有含乙醯胺酚、也有非類固醇性的消炎藥等,種類很多,劑量也不同。哺乳中的媽媽是否適合服用,最好詢問藥師或醫護人員,或參考藥品說明書(仿單)。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