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26期

出刊日:2013-10-15

返回上一層

呼口氣 幽門螺旋桿菌立即現蹤跡!

幽門螺旋桿菌與上消化道系統的重要疾病,包括消化性潰瘍、胃癌、胃淋巴瘤等等,都有強烈的關聯,檢查是否帶菌及進行除菌治療,有助於治療上述疾病,減少復發率。 
諮詢/楊智欽(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江敏
 
中午午休時分,小琳婉拒了同事邀約,按著肚子趴在書桌上休息,一臉痛苦。
「小琳怎麼不去吃飯,肚子不舒服嗎?要不要緊?」同事上前關心。
「前陣子照了胃鏡說有潰瘍,本來吃胃乳片有緩解,但最近又開始痛了。」
「有沒有做幽門桿菌測試?如果有細菌的話,要請醫師除菌,比較不容易復發喔。」
 
過去人們認為,胃炎、胃潰瘍等上消化道疾病,是壓力或吃太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引起的。自從澳洲醫師在1980年代,重新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或稱幽門桿菌),以及它與胃潰瘍的關係之後,這種能存活在胃酸裡的特殊生物便開始受到矚目,並促使醫界重新修正治療方向。
 
幽門桿菌的全球盛行率相當高,尤其在未開發地區及經濟環境較差的地方,感染率可高達8成;已開發國家如英、美,也有3成左右。台灣地區約有50%人口處於帶菌狀態,大部分都在15歲以前感染。可能是成人免疫系統已較為成熟,而孩童較無法預防細菌侵入所致。幽門桿菌是經口感染,許多成人感染者都曾在感染前去過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
 

幽門桿菌樂活於胃酸

平時,胃黏膜細胞上的氫離子幫浦會將酸排入胃中,降低胃中的pH值。由於多數病菌並不耐酸,所以胃酸也成了人體防止細菌從口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但這道防線遇到幽門桿菌的特殊生態,就難以發揮了。
 
有趣的是,幽門桿菌雖然居於胃部,卻不耐酸,最適合的酸鹼範圍為pH5-7.5,範圍很小。能夠生存在強酸中,是因為它能製造「尿素酶」,將人體內的尿素分解。尿素分解後會產生二氧化碳與氨;氨具有弱鹼性,使得細菌體周邊的環境不至於過酸,細菌也就得以存活。此外,幽門桿菌具有一種專門的「連接器」,能緊緊附著於胃黏膜細胞的連結體(receptor)上,所以它大部分時候只存於胃中。
 

帶菌者罹患胃癌機會大

P9138242s
上消化道的毛病多非單一因素,但幽門桿菌與上消化道系統的重要疾病,包括消化性潰瘍、胃癌、胃淋巴瘤等等,都有強烈的關聯,受感染者幾乎都有慢性胃部發炎的現象。幽門桿菌附著在胃壁上,繁衍出菌落,菌落產生的化學物質,會引發免疫反應,使得細胞發炎。光以藥物治療潰瘍,而不處理細菌,每年復發率可高達70%。若能治療又同時殺死細菌,復發率則降為6%-7%。雙管齊下,才能大幅降低復發。
 
胃炎、潰瘍是否會進一步發展成癌症,還要看其他因素。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對細菌攻擊,局部不停地破壞、再生,長期反覆反應後,細胞一旦失調,可能會因此而不停生長,往不良發展走去。整體來說,帶菌者得到胃癌的機會,是未帶菌者的3至6倍。
 
這些重要的上消化道疾病,常造成患者生活品質與工作生產力的降低,長遠來看會嚴重削弱整體社會經濟發展。正因為影響甚大,一旦有上消化道症狀、消化不良等不適,就應考慮進行檢查。
 

碳十三呼氣試驗 準確快速又方便

檢查的方法相當多,如果有明顯胃部症狀,或擔心有胃癌、潰瘍,如有消化道出血、明顯體重減輕,最好透過胃鏡直接觀察,還可同時收集檢體,以便後續進行細菌培養、組織學檢查、快速尿素酶測定等,甚至是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分析。沒有明顯症狀,可透過非侵襲性的方式,如碳十三呼氣試驗或抽血進行血清學檢查,無法進行呼氣試驗者,則可進行糞便抗原檢查,其中又以碳十三呼氣試驗最為準確、方便。
 
測試用的尿素含碳十三,本身並無味道。碳十三是存在於自然界的穩定同位素,無放射性,各種年齡層甚至孕婦、孩童,只要能正常吹氣,都可使用這個方法。因幽門桿菌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產生二氧化碳從肺部呼出,所以進行檢測時,受檢者會先喝進含有碳十三的尿素。若體內有幽門桿菌,此時的呼氣就會含有碳十三,即可確認細菌的存在。沒有感染的人並不會有尿素酶,所以喝進尿素後,並不會呼出碳十三。呼氣試驗結果準確度高達98%,比抽血檢查高很多,很適合治療後追蹤,確認除菌治療是否成功。
 

哪些人需要除菌治療?

台灣約50%的帶菌人口中,可能只有其中兩成,也就是總人口中的10-15%會演變出問題,如較輕微的胃部悶脹、噁心、打嗝等不舒服感、潰瘍造成劇烈的疼痛、甚至因反覆發炎造成的胃癌。
 
其餘8成毫無症狀的帶菌者,則多是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自己帶菌,才來到門診諮詢。醫師若認為有需要,就會建議做進一步的評估,即胃鏡檢查。合乎條件即可做除菌治療,以改善症狀。
 
民眾若有以下情況,應優先接受除菌治療:
1.患有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
2.患有胃黏膜淋巴瘤
3.患有萎縮性胃炎
4.接受胃癌手術後,仍有幽門螺旋桿菌者
5.胃癌患者的一等親(父母、子女)
6.本身具有強烈意願,想接受除菌治療的帶菌者
7.特異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患者(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8.患有原因不明的缺鐵性貧血(unexplained iron-deficiency anemia)
 
此外,經過胃鏡檢查並未發現潰瘍的消化不良患者,也可自由選擇是否接受除菌。而尚未接受胃鏡檢查,但有消化不良症狀的民眾,可先進行吹氣檢測,檢測結果陽性就可進行除菌。
 
單純因胃酸過多造成的潰瘍,可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將胃酸降低。若想要殺死細菌,首選即抗生素藥物,但抗生素在胃酸的環境下,通常功能不良;此外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本身也有部分殺菌、抑制細菌生長的功效,所以目前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加上抗生素,是細菌存在下的潰瘍標準治療法。配方依照抗生素的種類有二合一、三合一、四合一等,其中以三合一最為普遍。
 

兒茶素加唾液酸 抗菌有潛力

抗生素長期使用的最大隱憂,就是容易產生抗藥性。抗藥性是細菌世代交替時,基因突變的結果,人類雖不斷尋找新抗生素,仍難以趕上細菌的生長迅速。因此,尋找非抗生素的有效治療,可能為幽門桿菌治療突破瓶頸。最近,臺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智欽與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鄭劍廷組成的研究團隊,透過小鼠實驗,發現兒茶素和唾液酸組成物可對抗幽門螺旋桿菌,便是以非抗生素物質另闢蹊徑。
 
兒茶素是天然的抗氧化物,具有抑制、殺死幽門桿菌的效果,可降低發炎,一般茶葉中即含有,攝取容易。唾液酸乍聽之下,一般人不太熟悉,但說到珍貴的燕窩,大家就不難理解了;唾液酸可抗附著,使得細菌不容易停留在胃部。其實人體也會製造,它是唾液中的成分之一,胃腸道黏膜、腦神經中也有此成分,但濃度不高。
 
研究團隊採取「抗氧化」加「抗附著」兩者合用的策略,能增強胃黏膜的防衛力,也少了抗藥性的煩惱。觀察罹病小鼠胃部,發現經過治療後細菌減少,治癒率可達90%以上,已可媲美抗生素了。此外,餵食此配方的健康小鼠無法感染細菌,未來也有機會用於疾病預防。但未進行完整人體試驗之前,仍建議依循目前準則進行抗生素殺菌治療。
 

幽門桿菌沒了  胃食道逆流增加?

有人認為,治療幽門桿菌後,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會。其實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多半是因為病患的間接行為造成。病患除菌前症狀多、胃口差也不敢吃多;治療後黏膜比較耐酸,許多人反而放膽大吃,一旦食量增加,胃酸也會隨之增加,甚至體重也上升,也因此容易產生胃食道逆流。研究顯示,肥胖與胃食道逆流成正比相關,胃疾患者可別因為能重新開懷進食,而忘了節制。
 

如何進行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

受測者先吹氣進第一支集氣管中,作為基準值,然後喝入含有碳十三的尿素試劑約50c.c.,漱口3次將口腔清潔後,等30分鐘,再吹第二管即可。
 
測試前需注意:若民眾已使用抗生素、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及「鉍鹽」等除菌藥品,因為對細菌有殺死或抑制的作用,會影響檢查,使結果失準。此外,優酪乳含大量乳酸菌,會與幽門桿菌進行競爭性的抑制,雖無法殺菌,但也會減少幽門桿菌的數量。依照國際標準,民眾要進行吹氣檢測前,要停止上述物品的服用2到4周,才能進行檢查。

 

Q:治療好幽門桿菌感染,也可以避免罹患胃癌嗎?
A:除菌完畢,可減少罹患胃癌的風險,但無法完全避免。這是因為胃癌成因與生活習慣(飲食、作息、壓力)、病患體質、細菌狀況皆有關,即使去除幽門桿菌,若病患本身體質屬於胃癌高危險族群,或生活習慣不良,仍難以避免。
 
Q:常因不明胃痛、容易脹氣就醫,也做過胃鏡檢查,但查無異狀,但醫師並未建議做幽門桿菌檢查,我該主動提議嗎?
A:是。依照除菌治療準則,經過胃鏡等評估後,並未發現潰瘍等異狀的患者,仍可向醫師要求進行吹氣檢測,檢測陽性者可考慮接受除菌治療。
 
Q:幽門桿菌治癒後,還會再感染嗎?
A:有可能,再感染機會視年齡層、地區衛生條件而有不同。孩童可能因為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整,比較容易再感染,所以除非潰瘍等症狀嚴重,否則無需過早治療;高中以後再積極治療即可。成人治療後再感染、復發的比率很低,在台灣大約每年只有千分之一。再感染的成人有80%是因曾前往落後地區旅遊,吃到不潔食品所致。建議出外遊覽、工作時應注意飲食衛生,以避免細菌吃下肚。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