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5期

出刊日:2008-07-15

返回上一層

運動先熱身 有效防傷害

台灣之光王建民的精彩演出,讓國內再度掀起一股棒球熱,帶動許多青少年拿起球具,走出戶外玩球。運動的確是最好的健身、休間活動,但運動也要小心防止傷害。
 
諮詢/江清泉(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賴金鑫(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復健科教授)
撰稿/吳靜美
 
熱愛籃球的阿牛,幾乎每天放學後,都留在學校操場打完棒球才汗涔涔的回家。今天老師下課得比較晚,讓他心急如焚,跑到操場時,同伴們早已開始嘶殺了起來。在同伴的吆喝下,他丟下書包立刻加入戰局,一上場阿牛就打出一支漂亮的安打,但沒想到滑壘成功後,右腿卻痛到站不起來了...。
 

運動不慎 傷害就來

幾乎每一種運動,只要稍一不慎,就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只是傷害的型態不太一樣。例如籃球、足球等運動,因為有衝撞等動作,發生急性運動傷害的機率很高;而棒球、網球、羽毛球等運動,則因為不斷重複投擲、揮拍等動作,很容易發生慢性運動傷害。
 
以受傷的組織來看,關節韌帶扭傷、肌肉肌腱拉傷或挫傷等,是最常見的急性運動傷害,而肌腱炎、滑液囊炎等,則是最常見的慢性運動傷害。若以受傷部位而言,則膝蓋、足踝、脊椎及手指等,是比較容易扭傷的部位;大腿、小腿、背部及肩關節,是常見拉傷或挫傷的地方;而膝蓋、足踝、肩關節、手肘等部位,則容易發生肌腱炎及滑液囊炎。
 
若以運動種類來看,則常見的運動傷害如下:
棒球 - 捕手大拇指傷害、投手的肩關節傷害、盜壘時的骨折、被球擊中的傷害等。
籃球 - 膝蓋的前十字韌帶受傷或半月板破裂、足踝扭傷等。
足球 - 膝蓋的前十字韌帶受傷或半月板破裂、跘倒而受傷等。
網球 - 手肘外側部位(俗稱網球肘)、肩關節傷害。
羽毛球 - 腓腸肌、阿基里斯腱等受傷。
高爾夫球 - 手肘內側部位(俗稱高爾夫球肘)、肋骨疲勞性骨折、手肘部位、頸椎等受傷,及被球擊中的傷害等。
爬山 - 膝蓋臏股骨關節等。
游泳 - 肩關節傷害,及蛙式的膝關節韌帶發炎等。
跑步 - 膝蓋、跟腱發炎等。
 

熱身不足、運動過度 易受傷

只要是運動,不論是比賽、健身或學校上體育課,都可能發生運動傷害。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很多,包括:
1、熱身運動不足:此時肌肉、韌帶等仍僵硬且彈性不佳,不但肌力減退,且容易發生肌肉痙攣或拉傷等現象。
2、運動過度:容易發生過勞性的傷害,例如打籃球過久、跳躍太多,容易發生膝蓋的肌腱炎等。
3、技巧不對:例如打高爾夫球時著力點不對,造成扭傷;或球桿打到地上的力量反彈,導致手肘及頸椎受傷等。
4、犯規或動怒:比賽時的一方犯規,容易導致另一方的急性傷害;或因動怒而用力過度、協調不良,也可能造成傷害。
5、疲勞或身體欠佳:當疲勞或體力不支時,有些難度較高或速度較快的運動,稍不留神即可能受傷,有些人未認清自己的體能,從事不適合自己的運動,便可能受傷,尤其是中年過後更要小心。
6、太緊張:易導致肌肉協調不佳,引起肌肉或肌腱拉傷。
7、高估自己:可能是太有自信或不服老,做出超過自己體能極限的動作而受傷。
8、場地不適合:例如在凹凸不平的地方跑步,容易引起踝關節扭傷。
9、器材不對:例如使用太重或太輕、磅數不適合自己的網球拍,也容易受傷。
10、 不適當的服裝:例如穿著無法排汗散熱的衣著運動,夏天容易中暑;或衣著太緊而伸展不開。
11、意外事件:例如賽車或越野車時的意外碰撞等。
 
因此在運動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心理狀況,有足夠的熱身,運動與工作要互補,以免同樣部位使用過度;運動要由有經驗的教練教授正確的技巧,運動時穿著適合自己的服裝及鞋子,選擇適合的場地及符合自己的器材,才能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運動前熱身不可少

「熱身運動」就是要提高體溫、使身體變得比較暖和。研究發現,溫度升高,可使肌肉收縮速度加快、收縮力量增大;也會加速神經傳導作用、增強神經肌肉間的協調,使運動者移動得更快、更準確。所以熱身運動,對需要身體各部位高度技巧性協調作用的運動項目,例如網球、籃球等,更為重要。
 
此外,適當而充分的熱身運動,可使肌肉、肌腱、韌帶及其他結締組織的延展性更好,強化運動時肌肉等組織的彈性,而不易疲乏、斷裂;也可以改善心臟血管的反應,避免心肌缺氧等不正常的心血管變化。
 
充分熱身之後再做伸展運動(即一般所稱的拉筋),可增加身體的柔軟度,減少肌肉、肌腱受傷的機率,減輕肌肉痠痛,且有助於改善運動成績。要注意的是,伸展運動要有耐心而溫和的去做,避免用力太大、太快,以免反而造成肌肉或肌腱拉傷。
 

急性運動傷害宜速診治

發生運動傷害時,患者不妨先自我診斷,若是急性運動傷害,最好馬上到醫院急診,由合格醫師診斷是否需要早期開刀;若是慢性運動傷害,則90%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可先到復健科就診,必要時再轉到骨科治療。
 
就醫後,通常醫師會先詢問病史、從事何種運動受傷、何種狀況下受傷、有否教練、運動場所、平時生活工作及活動狀況等。接著做理學檢查,才知道患者大概是何種問題導致受傷,有需要時,再做必要的儀器檢查。
 
運動傷害相關的檢查方式很多,例如,因為運動傷害多為軟組織受傷,因此可用超音波檢查肌腱是否受傷、斷裂;若懷疑骨折,可用X光檢查,疲勞性骨折可用骨掃瞄檢查出來;磁振造影可清楚看出軟組織及關節構造的傷害;關節穩定度測量儀(KT2000)可檢查關節的穩定度,關節聽診則可記錄關節的傷害。
 

肌腱斷裂 宜手術治療

運動傷害的治療因病因、嚴重程度等而異,例如合併有骨折、脫臼、半脫臼等,則先考慮手術、打石膏或輔具;若是表層軟組織受傷,可局部冰敷、局部彈性包紮等,再給予消炎止痛藥膏。而軟組織破裂等傷害,如果是血液循環好的部位,例如側韌帶、肌肉斷裂等,可以保護支架固定,約6至8週可痊癒;若是血液循環不佳的地方,例如關節腔內的構造(半月板、十字韌帶等),復元較不易,就必須以手術治療。若是肌腱斷裂,就必須手術治療了。
 
而傷害的治療時程,也與受傷部分及嚴重度有關。例如軟組織受傷,以輔具保護約6週即可;若骨折或特殊部位,如膝關節前十字韌帶部分斷裂,或日後不需要快速跑跳等的患者,可選擇不開刀,而以輔具保護、復健,約需3至6個月;若是開刀治療,以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為例,甚至需要復健1年以上。
 
除非受傷非常嚴重,例如膝關節半月板破裂、十字韌帶斷裂、內側韌帶也斷裂等,則未來回到運動場的機會將降低;除此之外,只要剛發生運動傷害時,有正確的診斷及適當的治療,且不是最嚴重的傷害,通常治療後恢復的效果都非常好。但如果受傷後延遲就醫、診治太晚或錯誤,或者雖然診斷正確但未接受正規完整的復健及治療,則復元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要注意的是,在治療後,一定要好好檢討受傷的原因,不可再重複發生同樣的傷害,否則將加重受傷的程度,且即使再治療,效果也將不如預期。
 

運動傷害 急救DIY

運動傷害可分成急性與慢性傷害。所謂急性傷害,指的是由於1次內發性或外來暴力造成的組織破壞,受傷者往往會記得是在某次運動中所發生的,例如短跑時的大腿後側肌肉拉傷等。慢性傷害,則指的是累積多次微小傷害所產生的結果,傷者往往無法肯定在何時何地發生運動傷害,雖然病況演變過程各不相同,但最後症狀往往會嚴重到影響傷者的運動能力,例如網球肘等。

運動時若發生急性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或肌肉肌腱拉傷,應該立刻休息(Re s t)、停止運動,以減少繼續活動所引起的疼痛、出血或腫脹現象,預防傷勢惡化;同時對受傷部位進行冰敷(Ic i ng),可立即止血止腫,且具有止痛和鬆筋效果;使用彈性繃帶對患處進行壓迫
性包紮(Compression),以加速止血止腫; 並設法抬高患處(Elevation),同樣具有促進止血止腫的作用。這就是處理急性運動傷害的四大原則,也就是一般說的RICE急救法。例如常見的踝關節扭傷這項運動傷害,就可先用RICE急救法來處理。
 

健康Q&A

Q、發育中的青少年身體修復力較好,運動傷害發生後只要多休息就自然會好?
A、錯。青少年在青春期前後的生長發育很快,所以運動傷害的處理要很小心。例如
生長軟骨在尚未閉合之前,比韌帶或肌腱更脆弱而容易受傷,一旦發生運動傷害,也往往更嚴重,甚至影響未來的發育,所以在診治上要更小心。另外,有些兒童青少年有先天性的畸型,例如內八、外八、O型腿或X型腿等,因而更容易發生運動傷害,其運動傷害的預防、診斷與治療都和成人不同,千萬不要都用生長痛等來一語帶過。

Q、運動傷害治療後肢體功能可以百分之百回復嗎?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A、運動傷害後若有適時適當的治療,幾乎可完全回復,也比較不會有後遺症;但若受傷太嚴重、延誤就醫、未完整的治療或復健等,就可能產生後遺症,例如關節退化、關節攣縮、肌肉萎縮無力等,且未來柔軟度會比較差,也容易再受傷。
 
Q、多補充鈣可以預防運動傷害嗎?
A、不能,運動傷害與鈣質的補充,是不相干的兩件事。運動傷害大多是重複使用關節或熱身不當所造成,而鈣質只針對可能老化引起的骨質疏鬆、減少因跌倒而骨折等問題,但一般人只要飲食正常,多喝牛奶及曬太陽,並不需要額外補充鈣質。

Q、有沒有什麼針劑或荷爾蒙能強化肌肉,減少運動傷害?
A、適當的營養、足夠的熱量、充足的蛋白質攝取及足夠的重量訓練等,可強化肌肉,使運動效果更好;要避免運動傷害,也必須有足夠的熱身及選擇適合的運動。運動成績要好、運動傷害要少並沒有捷徑,不少運動員為了爭取好成績,而使用針劑或荷爾蒙等禁藥,不但不符合公平競爭的精神,對運動員的身體更是一大傷害,運動員濫用禁藥致死的事件時有所聞,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成績,而付出巨大的代價。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