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5期

出刊日:2008-07-15

返回上一層

告別惱人的頭痛

頭痛讓人真頭痛!很多人都有過頭痛的經驗,頭痛讓人無法集中精神、渾身不自在,如果經常頭痛,該如何是好?可以吃止痛藥嗎?本文告訴您頭痛到底是身體出了什麼狀況,又該如何妥善處理。...
 
諮詢/邱銘章(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撰稿/丁彥伶
 
當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很多人都會大叫「真讓人頭痛!」可見得頭痛是多麼讓人難受。事實上頭痛在臨床上非常常見,曾有調查顯示,台灣15歲以上的民眾約有9%的人飽受偏頭痛所苦,台灣頭痛學會過去做的調查也發現,台灣約有90萬名勞工因頭痛影響工作,頭痛真的讓人很「頭痛」。
 

多種疾病可能引發頭痛

由於引發頭痛的原因很多,通常是因為大腦周邊的顱骨內外血管、肌肉等組織的神經,受到種種刺激等引起。所以當這些組織因為感冒、失眠、發燒、壓力等因素影響,或是頭部的耳朵、眼睛、鼻腔及口腔及顏面等受到疾病的侵犯,進而影響到顱部肌肉、血管受到刺激,甚至是嚴重的腦瘤、腦膜炎,或是腦血管瘤等畸形病變等,都可能會以頭痛來表現,因此有頭痛不可等閒視之。
 
但也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引發頭痛,因此頭痛的診斷並非容易的事,目前先進的顱部檢查儀器最多也只能把比較嚴重或致命性的腦瘤或是腦血管畸形、中風等檢查出來,排除掉因為器質性原因引起的立即性危險,但對於非器質性卻非常惱人的慢性頭痛,還是得要靠臨床上細心的問診,以及神經學檢查,才能「抽絲剝繭」地找出原因,給予適當的治療,以免除慢性頭痛的長年折磨。
 

頭痛的分類

有頭痛經驗的人都知道,頭痛的症狀不只一種,有時候是好像頭被鬆緊帶綁住了,一下緊一下放鬆的痛,有時候則好像是有人從頭裡面敲打般的痛,有時如刀割,有時是像脈搏跳動式疼痛等,事實上頭痛真的很複雜,因此在2003年在羅馬召開的國際頭痛學會中,公布新的「國際頭痛疾病分類」手冊,將頭痛種類做更詳盡的分類。
 
國際頭痛疾病粗分成「原發性」和「次發性」頭痛兩大類型,其中再細分不同細項。
 
原發性頭痛
指源自於顱部組織本身引起的頭痛,主要是採症狀描述為分類的依據,例如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三叉自律神經頭痛,這些頭痛種都還有其他的亞型,另外還有「其他原發性頭痛」,如刺戮性頭痛、咳嗽頭痛、運動頭痛、性行為相關頭痛、睡眠頭痛、雷擊頭痛、持續性半邊頭痛、新發生每日持續性頭痛。
 
次發性頭痛
因為其他的外傷或疾病引起的頭痛,而在次發性頭痛方面,則是依引發的疾病因素分為:頭、頸外傷性頭痛;顱、頸之血管疾病型;非血管性顱內疾患頭痛;物質或物質戒斷後導致之頭痛;感染之頭痛;體內恆定疾患之頭痛;頭、顱、頸、眼、耳、鼻、鼻竇、牙、口或其他面部或顱底結構疾患之頭痛或顏面痛;精神疾患之頭痛;顱神經痛和中樞性顏面痛等。
一般說來,原發性疼痛雖然帶給病患極大的痛苦,但是其他的疾病引起的次發性頭痛,由於本身的疾病比較危險,卻較可能引發立即性的危險,甚至可能致命,例如血管畸形、動脈剝離、中風前兆或中風等,以及各種顱內感染的頭痛,都不可以光靠止痛藥止痛了事。
 

問診、神經學檢查不可少

一般人頭痛發生時,多半會自己服藥止痛,除非疼痛經常發生,或是持續進行無法止痛,才可能會請醫師診治,所幸,偏頭痛和緊縮型頭痛幾乎佔所有頭痛的9成以上,大部分的人服用止痛藥以後都會產生效果,因此大多沒有問題,但如果1個月有10天以上必須靠吃止痛藥才能止痛,或是一天服藥頻率高、藥物無法止痛、每次頭痛發作的時間很長、次數很多或是逐漸增多等問題,建議一定要找醫師診治。
 
也由於多數頭痛是無立即危險的,一般醫師進行問診及門診中用叩診槌、眼底鏡等神經學檢查,即可判斷只要服用藥物,或是需要再進一步檢查,但若是突發性嚴重頭痛,或是伴隨著發燒、抽筋(癲癇)、合併神智不清或昏迷、頭痛的型態及症狀和以往的頭痛突然不一樣、頭痛到睡眠中半夜痛醒、頭痛合併頸部僵硬、頭痛合併眼睛痛或耳朵痛、頭痛發生前曾有外傷等,則應立即進行進一步檢查以保安全。
 
這些檢查可能是腦波檢查、抽腦脊髓液或是電腦斷層等,不過這些都要確實有必要時才進行,很多人都希望醫師一開始就做電腦斷層等高科技檢查,把頭痛的原因找出來,其實倘若不是腦瘤或是器質性的問題,這些檢查也無法給予很明確的答案,又接受了不必要的檢查輻射,不僅沒有必要,也浪費健保費用。
 

適度使用止痛藥

雖然希望民眾不要濫用止痛藥,不過也不必過度害怕使用止痛藥,而讓頭痛更難以控制。其實大部份的頭痛,在剛發生時就服用止痛藥,可以發揮8成以上的止痛效果,因為疼痛神經有它的「閥值」,一開始就用藥可以立刻阻斷疼痛神經的傳導,如果等到疼痛受不了以後再服用,疼痛閥值超過了,效果可能不到3成,由於疼痛難以控制,反而需要服用更多止痛藥,這才是濫用止痛藥,甚至造成濫用止痛藥引發之頭痛。
 
而偏頭痛剛開始用一般的止痛藥可能有效,之後會愈來愈無法抑制,因此若止痛藥已很難控制頭痛,就要就醫診治,不要自己大量用止痛藥,不但無法止痛,也造成身體的負擔。
 

做好頭痛紀錄 供醫師診斷參考

很多人都希望可以「根治」頭痛,其實每一次頭痛的發生,原因可能都不同,年輕時可能感冒才引發頭痛,中年時可能生活壓力引起頭痛,大部份人的頭痛都是偶爾發生,其實不必太擔心。
 
如果是偏頭痛等慢性頭痛,治療上就需要有相當的耐性,自己要對頭痛加以記錄。例如頭痛發生時的疼痛的種類、頭痛前有沒有預兆、頭痛時伴隨什麼症狀,頭痛前的飲食及藥物,或頭痛發生前做什麼事等等,提供給醫師做參考,可以讓醫師更能幫助自己克服頭痛,甚至還可以預防頭痛發生。若確診為偏頭痛,除了疼痛時的緩解與治療外,有些藥物甚至可以當成預防性用藥,預防復發或降低復發的頻率與症狀嚴重度。另外避免食用會觸發自己頭痛的食物,也能降低頭痛發生率,自己的努力加上和醫師配合,慢性頭痛也可以不再是夢魘。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