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期

出刊日:2008-10-15

返回上一層

幹細胞造血 擺脫血荒困境

愛心台灣,捐血救人的觀念倡導已久,但每年還是偶爾鬧血荒,而需緊急呼籲大家踴躍捐血。然而隨著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靠著幹細胞造血技術,就可以讓救命用的血液無中生有、源源不絕。

撰稿/粘曉菁(本會副執行長、臺大醫院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
 
年中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全世界已經出現糧食與能源危機,造成部分國家人民囤積食物以渡過「糧食荒」,國內也提倡「節能減碳」減輕石油荒的壓力。人心惶惶的同時,大陸四川地區又不幸地發生地震災難,造成上萬人罹難與受傷,急救現場血跡斑斑,醫院血庫頓時出現「血荒」,所幸許多愛心民眾心不慌,捲起袖子捐血救人。
 
今年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與美國先進細胞科技公司等研發機構,相繼發表利用iPS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誘導式多功能幹細胞),分化成血液前驅細胞,再使它們分化複製成能攜氧的紅血球細胞,且希望利用此技術生產A、B、O、AB四種不同血型的Rh陽性和陰性血液,寄望未來能解決血荒及稀有血型(如:Rh陰性血型)取得不易的問題。
 

利用幹細胞複製器官

iPS細胞類似胚胎幹細胞,這和我們常說的胚胎幹細胞有什麼不同?一般常說的胚胎幹細胞,是取自於受精卵發育過程中,未來要變成胎兒的初期胚胎(囊胚),取出內細胞團的細胞在培養皿內培養出來的幹細胞。
 
但是使用這樣來自於胚胎細胞製造出來的複製器官,容易產生不同個體間排斥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排斥現象,目前科學家們正嘗試利用「無排斥作用的胚胎幹細胞」複製技術,製造想要的細胞、組織與器官。此技術是將女性體內卵子中的細胞核取出,再將欲進行複製器官之患者細胞核送入無核的卵子中,培養成囊胚,再取內細胞團培養成胚胎幹細胞。因此,此胚胎幹細胞的基因(位於細胞核)與病人相同,於是使用此幹細胞製造出來的細胞或組織移植給此病人,就可避免排斥。
 
但不管有無排斥作用的幹細胞複製技術,只要使用到受精卵的囊胚或是卵子,都會面臨醫學倫理的問題,因此各國科學家才會積極研究出這種iPS細胞。由於iPS細胞是取自於人體的體表細胞,沒有破壞胚胎的倫理問題,而且iPS細胞是由病患本身的細胞衍生出來,所以也不存在不同個體間排斥現象的問題。
 

造血新運用 可望救血荒

其實我們人體每天都有細胞不停地再生,最常見的就是皮膚與骨頭,當皮膚擦傷或骨折發生後,這些受損的器官就會慢慢修復,然而人體的這些器官再生能力有限,即使恢復也會留下當時受傷的疤痕,而無法像高中生物實驗所用的「窩蟲」(扁形動物的一種)一樣再生力那麼強,可將一隻窩蟲切成兩半,不久後就長為兩隻和原本型態相同的窩蟲。
 
原因在於成熟人體中的這些細胞,都無法像窩蟲的再生幹細胞一樣萬能,可以自在地分化成各種不同的細胞、組織與器官。而人類發育過程中,唯一能變成所有種類細胞的萬能細胞,就是精子與卵子結合後的「受精卵」。隨著時間分化成長的演變,萬能細胞的能力便逐漸消退,而形成成熟人體中的各種功能不同的器官。
 
美國先進細胞科技公司,能成功的讓幹細胞療法技術,逐漸運用於臨床疾病的治療,主要原因是其所複製的紅血球細胞沒有細胞核,因此可克服幹細胞在快速繁殖複製過程中,可能會啟動細胞核中致癌基因活化的疑慮。若未來幾年內利用iPS細胞製造血液的臨床試驗完成後,將有助於挽救血荒的危機及稀有血型短缺的問題,並為血液疾病患者帶來治療上的另一種選擇。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