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9期

出刊日:2009-07-15

返回上一層

正確減重 讓您窈窕又健康

剛出道時有點豐腴的星光幫歌手梁文音,在營養師指導下,3個月減重6公斤;還有一位重90公斤的大學生,為了捐肝給父親,求助醫師採行手術減重,半年減掉17.4公斤…。瘦身不難,方法很多,但該如何健康減重?是追求健康、勻稱身材者不可不知的課題。
 
諮詢/楊偉勛(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林明燦(台大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任、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楊博仁(台大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粘曉菁(本會副執行長、臺大醫院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
撰稿/吳靜美
 
近年來,「肥胖不利健康」的認知逐漸為大眾所接受,過度肥胖就像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一樣,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而在偶像明星一個個帶頭瘦身下,「大腹翁」、「小腹婆」的身材早已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使得這幾年來減重幾乎成為台灣社會的全民運動。
 

您過重嗎?算一下BMI

在傳統上,肥胖的定義指的是過多的脂肪堆積在脂肪組織中;但研究發現,肥胖的人,脂肪不只會堆積在脂肪組織裡,造成所謂的「肥肉」,它還會堆積在除了脂肪組織之外的其他器官,且影響該器官的生理功能,例如脂肪肝。尤有甚者,近年來的研究更發現,脂肪組織也是一種內分泌器官,它所分泌的荷爾蒙,也會因為堆積了過多的脂肪而失調,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
 
為了估計體內脂肪的含量與分佈,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使用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單位為公斤/身高公尺平方,即kg/m2)來計算理想體重。因不同人種其身體脂肪組成比例有所差異,歐美與亞洲國家對於體重過重及肥胖的BMI界定標準有所不同,而國內衛生署依國人的營養調查結果,定義體重過重及肥胖的標準如下,提供減重用藥及肥胖治療的依據:
 
過輕:BMI小於18.5
正常範圍:BMI 介於18.5~23.9之間
過重:BMI 介於24.0~26.9之間
輕度肥胖:BMI 介於27.0~29.9之間
中度肥胖:BMI 介於30.0~34.9之間
重度肥胖:BMI 大於或等於35
 
另一種理想體重的計算方式,是:
男性:(身高(cm)-80)*0.7
女性:(身高(cm)-70)*0.6
 
當體重低於理想體重的10%,即表示過輕;當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10%,則表示過重。此一計算方式多在患者飲食評估時使用,一般的肥胖與否仍以BMI值來計算。
 

腰圍 肥胖重要評量指標

除了BMI值之外,腰圍是一個人肥胖與否,特別是內臟脂肪過度堆積的重要指標,更是評估其肥胖危險性的重要參考,當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1.5吋),即表示已經過胖,且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當BMI值越高、腰圍越大,就表示越胖,對健康的危險性也越高,所以需要更積極的治療。
 
另外,有人會以腰臀比、體脂率等來計算理想體重。腰臀比是以腰圍與臀圍的比值來計算,當男性的腰臀比超過0.9、女性的腰臀比超過0.85時,即表示過胖。不過研究發現,腰臀比的測量運用在肥胖的診治上,並未比只測量腰圍更有價值,因此近年來肥胖的治療已較少使用腰臀比,而代謝症候群的治療指標也只以腰圍做為參考。
 
至於體脂率,臨床上可以雙能量X光吸收法(DEXA)、超音波脂肪測量、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等來測量體內脂肪的分布,尤其是當過多的脂肪堆積在腹部及內臟(即中心型腹部肥胖,或稱內臟型肥胖、蘋果型肥胖等),對健康的危害更大。坊間有人以體脂計來測量體脂率,體內油脂多者,電阻較大,測量的數值就會較高,此可做為參考,但依不同測量方式或不同測量時間點身體含水量不同等因素,例如兩手或兩腳間導電路徑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結果。
 

喝水也會胖?

常有肥胖的人感嘆,自己是易胖體質,就連喝水、呼吸都會胖。真的如此嗎?肥胖受到遺傳基因及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導致肥胖的原因,主要包括過度攝取高能量食物、身體活動度減少、年齡、內分泌疾病、藥物等。 少數的肥胖是由單一疾病引起,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分泌過多、多囊性卵巢等。至於喝水也會胖的感嘆其實並不存在,除非是心臟或腎臟疾病等導致的水腫,否則大多只是無法控制食量的藉口罷了。
 

吃得多、動得少 肥胖主因

從小養成飲食過量與活動量不足的習慣是肥胖的最重要因素,尤其如果父母肥胖,則胖孩子未來肥胖的機會更高,對健康的危害更大,因此有人30多歲就心肌梗塞或中風。 例如小時候養成攝取高熱量食物的習慣,但因活潑好動、運動量大,不一定有肥胖的問題;長大後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活動量減少,但飲食習慣依舊,熱量無法消耗,只好往橫向發展。根據國健局2002年的調查顯示,國內20歲以上的成年男性,一半以上有過重或肥胖的問題;而女性的過重或肥胖比率則在更年期後明顯增加。腰圍的增加也有同樣的趨勢。
 

肥胖 疾病危險性增加

肥胖若只影響外觀的美醜,則不一定需要治療。但根據WHO公布的肥胖與疾病的相關性顯示,肥胖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膽囊疾病、血脂異常、內分泌疾病、呼吸困難、睡眠呼吸中止等的危險性嚴重增加,危險情況比一般人高出3倍以上;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高血壓、膝與髖部的骨關節炎、高尿酸及痛風等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出2~3倍;生殖荷爾蒙異常、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生育能力、下背痛、麻醉風險、更年期後婦女的多種癌症、與胎兒畸形相關等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出1至2倍。
 
另一項由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黃國晉教授針對近15萬名體檢者所進行的研究也顯示,隨著BMI值的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等代謝疾病的相對危險性幾乎呈倍數提高;美國針對成年人所進行的研究則顯示,隨著BMI值的增加,尤其是在BMI值超過25之後,死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更是急遽上升。 因此肥胖早已不只是外觀的問題,過度肥胖對健康的危害,尤其是中廣型的肥胖,絕不能視而不見。
 

快速減重 危機四伏

體重只要減少5%至10%,對血壓、血糖、血脂等的降低,就會有很明顯的差異,尤其是因此造成的死亡率,下降幅度甚至可達40%以上,更是驚人。
 
理想的減重,是在6至12個月減去5%至10%的體重,從熱量的估算來看,減重1公斤體重約須消耗7000大卡,只要每天飲食總熱量減少500大卡,1週即可減去0.5公斤體重;再加上以自己喜歡的運動來消耗熱量,減重效果最為理想。
 
許多肥胖者都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瘦身成功,不惜使用各種奇奇怪怪的減重方式,例如吃肉減重、斷食減重、催吐減重等。但快速減重的結果,可能造成電解質不平衡、骨質流失、尿酸增加導致痛風產生、肝臟發炎、膽結石、膽囊發炎、維生素缺乏等問題,甚至危及生命,希望苗條又健康的人,切勿過於急躁。
 

下定決心 很重要

減重第一步一定要「下定決心」開始減重,通常嘴巴嚷嚷想要減重,但卻仍然大吃大喝的人,其減重效果都非常有限,因為研究發現持續的飲食熱量控制(女生約每日1200大卡、男生約每日1400大卡)、規則做中等程度運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如:游泳、快走等)及行為改變(如: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將「菜尾」清光光的習慣、盡量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而忘記控制食物份量、參加團體一起健康減重而加強減重動機等)等,都是非常有用且省錢的健康減重方式,且不易復胖。
 
09-22-a

控制飲食 適度使用代餐包

對許多肥胖者而言,飲食控制是很不容易的事,既不懂得如何挑選食物、面對美食當前又忌口不易,於是代餐包成了飲食控制時的好選擇,坊間代餐包更不斷推陳出新,吸引想減重者的目光。
 
一般建議,代餐包可用來取代早餐,但如果能用代餐包取代食量最大的那一餐,體重控制的效果會更好;且吃代餐時,最好搭配各種沒有熱量的蔬菜、或低熱量的食物來改變口味,才不會因吃膩了代餐的味道而無法持久。通常一天可有1至2餐以代餐包來取代一般食物,但必須在醫療團隊的指導下使用,才不會發生問題;一般不建議三餐都用代餐包來取代正常食物。
 
目前衛生署只核准一種可完全取代三餐飲食的代餐包,每包的熱量大約160大卡,需在醫院由醫師開給診斷使用,並依患者的情況進行調整,不建議也不適合在無專業醫師建議下自行使用。
 
若不當使用代餐包,可能導致長久熱量嚴重不足,食慾可能變差、嘔吐、昏昏沈沈、出現脫水狀態;還可能影響尿酸代謝、引起痛風,或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肌肉無力,嚴重者會昏迷甚至死亡;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身體裡的瘦肉組織會被分解消耗掉,組織器官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心臟肌肉也會被分解,所以早年餓死的人,其中很多人的死因都是心律不整。另外,若油脂攝取過度減少,膽囊運作會受影響,或造成膽結石。
 

BMI大於27 可輔以藥物減重

在BMI大於27或腰圍過大的肥胖病人,通常需要藥物加以輔佐,才能達到顯著減重成效,大約平均可減輕原本體重的10%。目前國內合法的減重藥物有兩種,一為經由抑制食慾增加飽足感及增加基礎代謝率而達減重效果的「諾美婷」;另一種是降低食物中脂肪在腸道分解及吸收的「羅氏鮮」。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使用甲狀腺素、利尿劑等其他藥物來減重,但危險性較高,因此一般並不建議。
 

嚴重肥胖 常需仰賴外科減重

門診中破百公斤的胖哥胖妹(尤其BMI超過35或肥胖又合併有嚴重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若用盡以上方式仍無法達到理想的減重成效,則往往需要外科醫師助其一臂之力。對於需要以外科手術來減重的肥胖患者,更細分為代謝外科、減重外科及美容外科,為不同程度、不同型態的肥胖進行最適切的治療。
 
依台大醫院的經驗,由外科醫師以傷口小且恢復快的腹腔鏡手術,來替上百位過度肥胖的患者進行減重手術,且提供每位肥胖病患個別適合的減重手術方式,至今未發生過重大併發症或出現死亡的案例,為肥胖病患提供安全性高的減重手術。肥胖治療後的患者,原本3高問題(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也都同時獲得明顯改善,而大幅減少每日擾人的慢性病用藥劑量。
 

團隊合作 為肥胖治療把關

近年來,因為肥胖影響健康的觀念逐漸被認識,加上肥胖者實在太多、減重需求大增,使得各醫學中心也積極投入健康減重及肥胖研究。以台大醫院為例,近兩年即積極結合內科、家醫科、復健科、一般外科、整形外科、營養師等醫療部門,以團隊合作的方式為肥胖患者仔細評估與服務,找出最適合每個肥胖病患的減重方法。

健康Q&A

Q:俗話說小時候胖不是胖,長大自然會拉高、變瘦,是嗎?
A:這是錯誤的觀念。和成年人一樣,過度肥胖的兒童,發生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及慢性疾病的機率大幅增加,且由於胖兒童越來越多,目前有許多兒童糖尿病的發生與肥胖有關,第二型糖尿病的比率越來越高;且若兒童期即養成不當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造成肥胖,長大後肥胖的機率更高,心肌梗塞、中風等致命疾病也會提早來報到。
 
Q:老年人胖一點是不是比較健康?
A:並非如此。其實老年人因骨密度降低、肌肉萎縮等,體重因此顯得較輕,常導致BMI值較低,而低估了老年人的肥胖程度。其實,不論從導致各種嚴重疾病或死亡率調查來看,即使是老年人,同樣會因肥胖而使危險性加劇,不要輕忽肥胖對老年人的危害。
 
Q:不吃宵夜就會瘦嗎?
A:如果不吃宵夜但其他三餐熱量攝取過多、又不運動,同樣會造成肥胖。統計發現,不吃宵夜不一定會瘦,但不吃早餐就較容易會胖,因為可能導致過度飢餓,使午餐攝取過多的熱量,身體的吸收也會因此過量。
 
Q:聽說吃藥瘦身,減掉的是肌肉而不是脂肪?
A:不論是飲食控制、使用藥物或其他瘦身方法,都可能同時減去肌肉與脂肪;不過,適當且充足的運動,可阻止肌肉的流失,對減少骨質流失也有很大的益處。
 
Q:每天少睡點,可以減肥嗎?
A:過少的睡眠不但無法減肥,有人認為反而會導致肥胖,睡眠與攝取食物的機轉有關,但實際的機轉仍不清楚。一般認為,睡眠時間6至9小時最能維持適當身材,過多或過少的睡眠都反而比較容易肥胖,也比較容易引起各種疾病的危害。
 
Q:香蕉減肥法真的有用嗎?
A:所謂香蕉減肥法,應該只是限制總熱量的攝取,並不是單純只吃香蕉對減重有什麼獨特的神效。最天然的食物對身體健康都是最好的,所以,建議想減重的民眾,可選擇當季盛產的水果搭配食用,而非獨獨只吃某一種,這樣減肥才能經濟、健康又實惠。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