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4期

出刊日:2010-10-15

返回上一層

吃保健食品 停看聽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自己吃也愛買來送人,但天然的不一定無害,怎樣吃保健食品才安全?
 
諮詢/潘子明 (台大生命科學院生化科技系主任)、康照洲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
撰稿/邱玉珍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遠近馳名,根據尼爾森統計,台灣使用維生素與保健食品比例,與美國並列全球第4,超過四分之一的民眾每天都吃維生素與保健食品。

不久前,國外的半島電視台還為此到台中,採訪亂吃保健食品弄壞身體的病患。60歲的陳先生,血壓飆高,為降血壓猛吃某種保健食品,後來就醫檢查,卻發現血液查出降血壓藥物成分。

很多人把保健食品視為保命符,寧願花大錢買保健食品,也不願到醫院看診就醫,陳先生就是最好的例證,他認為吃保健食品降血壓,比醫師開的 諮詢專家血壓藥副作用少,殊不知,不肖業者在保健食品裡羼加西藥,才會讓他血壓降下來。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就很憂心,民眾把保健食品當成萬靈丹,以為吃了它就可以長命百歲的錯誤心態,一再呼籲保健食品只是營養補充劑,身體有需要時才補充;國外民眾也是把它當成一種補充劑,偶爾才會服用,不像台灣人幾乎天天服用。


保健食品不是萬靈丹

保健食品不是萬靈丹,跟藥品一樣,仍有其副作用。國人愛吃保健食品,卻不知道會跟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令人擔心。幾個月前,媒體公布一項調查,發現高達九成以上的民眾不清楚食物跟藥品也有交互作用,像是牛奶跟抗生素、富含維生素K的食品與抗凝血劑,就不可以同時使用。正在服用降血糖藥物的患者,要是又吃人參、大蒜,可能增加降血糖藥物的副作用或提高低血糖發生率。接種流感疫苗又併用人參,可能讓免疫力反應過度,出現副作用。

大多數民眾不清楚保健食品與藥物之間的關係。以廣受民眾喜愛的紅麴為例,它雖可降膽固醇,但必須吃到一定劑量(4.8~15.2毫克)才能達到效果,低於4.8毫克,民眾吃了根本無效;吃過量,高於15.2毫克以上,則可能傷害身體。另一個較令人擔心的是,紅麴在製作過程中會伴隨色素代謝產生橘黴素,會對人體肝腎造成傷害。紅麴種類高達幾千種,就像人的身分證一樣,即使相同姓名,身分證字號不同,就是不一樣的人;面對市面上各種不同種類的紅麴,建議民眾最好購買經由衛生署認證通過的產品,以免吃出問題。

雖然紅麴有輕微降膽固醇效果,但並不建議民眾盲目食用。紅麴具有活血功效,所以患有嚴重疾病、感染症、肝病或外科手術等情況,最好不要食用;孕婦也最好不要食用,恐有流產風險。由於紅麴與某些降血脂藥具有類似功能,建議正在服用降血脂藥的患者,不要併用,以免劑量過多或傷肝。尤其是高膽固醇心臟病患者,應使用醫師所開的處方藥,不可用紅麴來替代。

市售紅麴保健食品的主成分是Lovastatin,可視為史塔丁類(statin)降血脂藥物,故不宜再與史塔丁類藥物併服,以免因同類藥品重複使用加重副作用。也要避免和Fibrates類降血脂藥物併用,以免引發橫紋肌溶解症。L o v a s t a t i n和葡萄柚汁、azole類抗黴菌藥物、紅黴素類抗生素等併用時,會增強降血脂作用,並提高肌肉病變及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率。Lovastatin與抗凝血藥物Warfarin併用時,要留意出血的危險。


「天然」不等於安全

很多民眾以為,只要標榜天然食材萃取,就一定沒有問題,看在專家眼中心驚膽跳。事實上,天然的保健食品不一定沒有問題,像薑黃素、茄紅素……等保健食品,雖是由天然食物萃取而來,但在萃取過程中,業者若無法嚴格控制濃度,長期食用高濃度抗氧化物,會對身體產生反作用。國外有研究發現,身體吃進過多的抗氧化產品,反而會造成過度氧化,對身體造成傷害。
 
所以很多人把抗氧化營養補充品視為仙丹,以為它能預防各種疾病的產生,殊不知,用錯時機、方法,它也可能變成身體難以承受的負擔。

凡事過猶不及,食用保健食品也一樣。以人參為例,它可說是上品食材,研究發現,它具有降血糖作用,但民眾如果拚命吃,卻可能造成血糖過低危及生命。另外,國外已有諸多研究顯示,有些降膽固醇、保肝類等保健食品,長期食用會傷肝、傷腎,到各大醫院洗腎中心訪視,可發現很多人都是因吃來路不明保健食品而吃出問題。最令衛生署頭痛的是,台灣民眾很喜歡吃保肝類的保健食品,問題堪憂。民眾食用前最好請教醫師、藥師或營養師,以免發生無法挽回的悲劇。

小心食品與藥物交互作用目前衛生署藥物食品管理局正積極收集各類保健食品成分與藥物間交互作用,提供民眾參考,以免民眾花大錢買保健食品,反而危及生命。(相關資訊可由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網址:http://www.fda.gov.tw)→通(申)報專區→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民眾教育專區查詢。)以阿斯匹靈為例,它跟銀杏、人蔘屬同一類的藥物,同時服用可能增加出血機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發現,大蒜(蒜精)、銀杏、人參、聖約翰草等,會改變肝酵素P450,抑制藥物代謝,增強癌症放射線療法及化學療法的毒性。


維生素不可吃過量

除了保健食品會跟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危及生命外,被多數民眾視為每天必吃的維生素,也不能過量。國外研究還發現,攝取過多的維他命不但徒勞無功,還可能喪命。提供以下幾點供民眾參考:

1、維生素吃太多會產生毒性,如維生素A、D等油溶性維生素,如長期大量服用,會累積在體內產生中毒等副作用。
2、維生素C雖為水溶性,吃太多會經由尿液排出體外,但吃多、了,也會增加尿液酸度。維生素C也會使尿液中的草酸排泄增加,造成腸胃道不適,甚至引起腎結石。
3、心血管疾病患者常會食用單方維生素E來保護心臟,但劑量過高反而無法保護心臟,建議適當補充即可。
4、吸菸的人在食用維生素時要小心謹慎,芬蘭的一項研究發現,吸菸者為消除體內自由基而食用高劑量的維生素A或β-胡蘿蔔素,反而易罹患癌症。
5. 許多人為預防癌症而食用高劑量抗氧化維生素,但反而可能活化癌細胞。一篇發表在去年底《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挪威研究指出,心臟病人如果服用高劑量的葉酸和維他命B12,和沒有服用營養補充品的人相比,比較容易罹癌,尤其得肺癌的風險增加25%,整體死亡率(包括死於癌症,還有其他死因)也比較高。(目前國內衛生署建議的葉酸每日攝取量是400微克,這項研究每天給病人吃的葉酸量是800微克。)
 

身體有需求才補充

補充維生素要有正確觀念,就是先讓身體維持一個基礎量、一個平衡,有特殊需要時,再添加強調功能性的營養補充品。以維生素B群為例,身體易出現疲勞、精神不濟時再補充,不然補充過多,身體也不會吸收,只是多花錢而已。人體除了維生素D能自行合成外,其餘需普遍從各種食物攝取,照理說,只要均衡地攝取各類食物,攝取大量蔬果,就不用擔心匱乏,不見得要再
額外補充營養補充品;偶爾身體比較疲累、工作量大時,再適時補充維生素B群或綜合維生素。
要呼籲的是,維生素絕非健康的萬靈丹,營養素需要依照個人的體質適量補充,過量反而有害;尤其像脂溶性的維生素A、D、E、K,食用過量會堆積在體內,造成中毒、損害健康,嚴重時反而提高死亡風險。建議民眾,與其擔心缺乏維生素,還不如多注意日常飲食是否均衡並規則運動!


健康Q&A

Q、吃健康食品需要定期做哪些檢查?
A、一般而言,保健食品屬一般食品,理論上,民眾吃保健食品所產生的副作用較小;但如果民眾本身肝腎功能不好,購買保健食品食用時也請諮詢藥師或營養師,長期食用有可能對肝臟功能造成傷害。建議民眾,食用保健食品前最好請教專業人員,並定期抽血作肝腎檢查,以免花錢又傷身。
 
Q、食療不是比藥補好嗎?
A、民眾如果每天飲食均衡,吃足夠的蔬菜水果,應可以不花錢買保健食品食用,許多食品也富含維他命,經由均衡飲食攝取營養素比吞食大量維生素來得好。

Q、每天吃保健食品就可獲得健康嗎?
A這是不正確的觀念。保健食品只是營養補充劑,民眾不能把它當成保命符,捨棄均衡飲食,拚命吞食保健食品,事實上,保健食品與所有的藥物一樣,也可能有副作用,國外已有諸多研究發現,攝取過量的保健食品,反而會影響身體機能的運作。
以民眾常食用的維生素C為例,攝取過量,輕者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重者會誘發血尿、腎結石;攝取過量的維生素A則可能導致貧血、毛髮脫落、頭暈、嘔吐,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肝脾腫大等代謝紊亂。

均衡飲食、正常作息與持續運動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生病時應循正常管道進行診治,絕不可倚靠食用健康食品,以免延誤病情。
 
Q、高劑量保健食品要如何使用?
A民眾購買高劑量的保健食品是希望能夠一次攝取到足夠的量,不過攝取時最好注意每日最高的攝取量,因為過多的劑量會增加身體負擔,而且身體也無法留住這些過量的營養素,最後只會隨尿液排出體外或蓄積在體內。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