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5期

出刊日:2011-01-15

返回上一層

克服手腳冰冷 暖呼呼過冬

冬天一到,容易手腳冰冷的人苦哈哈。除了要注意可能有身體警訊,必要時就醫檢查外,有些小秘訣可以讓您這個冬天更溫暖。
 
諮詢/李任光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暨心臟科醫師)、黃中瑀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醫科主任)
撰稿/吳靜美
 
為了趕明天要交的報告,陳小姐又熬夜到清晨3、4點,正準備上床睡覺,但是雙腳冷冰冰的感覺,每次都讓她輾轉難眠。原本冬天就很容易手腳冰冷的她,只要一熬夜,雙腳腳掌就更是冷得跟冰一樣,即使蓋了厚厚的棉被,還是要好幾個小時後才能回暖,讓因為工作繁忙而不時得熬夜的她非常困擾。
 

銀髮族、瘦小女性較常見

一般來說,容易手腳冰冷的人,最常見的還是老年人,比率高達每10人中有1人,主要是因為週邊血液循環較差,其次是運動量不足所致;加上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加,身體疾病變多,往往因而運動量不足、或血管阻塞等,造成手腳冰冷的情況更嚴重。

另一種比一般人更容易手腳冰冷的,是女性族群。女性體型瘦小,肌肉脂肪較少,人體覺得冷的時候,會有顫抖或某些運動作功的反應,來產生熱能,而女性肌肉脂肪較少,也比較不容易產生熱能。
 

冬天、清晨易冰冷

除了人體因素之外,冬天也較容易手腳冰冷,因為天氣冷, 諮詢專家週邊血管收縮,血液循環無法到達週邊組織,使得手腳等末端組織溫度變低。其實對人體而言,這是一種保護機制,週邊血管收縮以免熱量一直散發出去,可藉此保護身體內的其他重要器官組織。

早晨起床時氣溫低,加上人體在睡眠期間已經有一段時間不動,血液循環較差,因此也是手腳容易冰冷的時間,有些人早晨睡醒時手腳特別覺得冰冷,起床換衣服、動一動,感覺會暖多了,就是這個道理。


週邊血管阻塞 冰冷主因

手腳冰冷是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所導致,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週邊血管阻塞,血流無法暢通:例如手腳動脈阻塞。有些老年人,或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容易因動脈硬化而阻塞,血液無法流到週邊血管,肢體末梢就會感覺冰冷。
2、心臟力量不足:使血液無法流到週邊血管。
3、大量失血或體內血量少、血紅素降低:例如腸胃出血、月經期間經血量太大等,使週邊血液不足。
4、運動不足:運動可使身體發熱,運動不足,血液循環也會比較差。
5、飢餓:食物是供應身體熱能的養分來源,如果未能進食,身體沒有熱量來源,就會從手腳開始變冷。
6、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失調: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也會作用在肌肉、血管,當天氣變冷時使肌肉收縮,使身體變暖。一旦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失調,則失去肌肉收縮或顫抖等機制,手腳也會冰冷。
7、疾病因素:有時發燒、感冒、感染疾病等,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即使手腳溫度並未較低,卻會感覺手腳冰冷、甚至打冷顫。
8、其他因素:如壓力過大、減肥過度、餓過頭導致血糖降低等,也會手腳冰冷。而熬夜、緊張等,對身體都是一種壓力,有些人也會因此手腳冰冷。

雷諾氏症狀 疾病表徵

有一種症狀稱為雷諾氏症,但它其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個症候群、一種表徵。這類患者若接觸到冷水、冷空氣等,皮膚會變蒼白、轉而藍紫、甚至變成充血般的紅色,且會覺得手腳冰冷、麻木、刺痛,尤其在冬天或晚上天氣很冷時尤甚,有很多疾病可能出現這種症狀。和一般手腳冰冷的患者狀況不同的是,這類患者不只出現手腳冰冷的症狀,且四肢末端血流不足,氧氣、養分也難以供應,導致週邊組織可能因此逐漸壞死。所以患者可能只在症狀之始覺得手腳冰冷,隨後可能會開始感覺刺痛、麻木,甚至嚴重到組織壞死的問題,這在一般手腳冰冷的患者是很少見的。

會引起雷諾氏症狀的疾病,大多與風濕免疫疾病有關,例如紅斑性狼瘡、全身型硬皮症、多發性肌炎等,因為自體免疫機能會攻擊週邊細小的血管,導致週邊組織血液灌流不足所致;有些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也可能導致雷諾氏症狀,例如某些心臟科與神經科用藥(例如,偏頭痛藥翠普登;商品名是英明格),只要停藥即可恢復,但若未注意此一問題,長期下來仍可能造成組織受損,因此服藥後若有不適,務必與醫師討論。


長期低溫環境 要小心

有一種情況與雷諾氏症狀很類似的,就是長期在低溫環境下工作者,例如魚販、常出入冰庫者、登山者、或在零下幾十度的地方工作的人。在非常低溫的環境下,週邊血管收縮造成手腳冰冷原本是一種保護措施,讓血液能多留在腦部、心臟等維持生命的重要部位,但若長期如此,週邊組織緊縮太久,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肌肉壞死,此時就難以回復了。許多在高山或低溫環境下失溫過久、或凍傷造成肢體壞死而必須截肢,就是這個原因。


先自我檢視 試著保暖

天氣一冷,門診中手腳冰冷的患者就多了起來,其中有不少緊張不已的患者,檢查結果卻不一定是疾病所引起。

由於手腳冰冷導致週邊組織壞死的情況不會在一兩天之內就發生,且若膚色、肢體沒有明顯改變者,手腳冰冷常是對外界環境變化的一種保護措施,因此建議感覺自己手腳冰冷的患者,先自我檢視,是否穿著不夠暖和、長時間沒運動、工作到凌晨、飢餓、體型過瘦等。

如果都沒有這些原因,卻長時間都是手腳冰冷的,則應就醫檢查,因為或許有動脈血管硬化、阻塞等疾病,自己可能無法檢視出來;如果伴隨有麻木、疼痛,甚至有末端潰瘍等症狀,更要儘快就醫檢查。

通常這類患者在檢查診治前,醫師會先做完善詢問病史、做身體理學檢查等,這也是最重要的判斷依據之一。問診之後,若醫師懷疑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引起的週邊血管阻塞等,可利用週邊血管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或上下肢血壓比測試等,來確認有沒有下肢血管阻塞等問題;若懷疑有自體免疫方面的疾病,則會安排抽血檢查血液中的自體免疫抗體等。
 

生活調整最重要

由於大多數的手腳冰冷,都是身體對環境改變的一種保護反應,因此要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從生活調整做起,例如不要熬夜、多運動、做好保暖措施等。
 
有幾個小秘訣,可以讓手腳冰冷的問題稍獲改善:
1、晚上睡覺時肌肉長時間不動,週邊血液循環會比較差,所以冬天早上起床後,可先甩甩手、動一動,做一下暖身操,或者在原地跳一跳、爬樓梯等,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
2、天冷時,最先收縮、保護身體的就是四肢血管,因此寒流來襲或溫度降低時,別忘了戴上手套、穿上襪子來保暖。
3、水分的蒸發會帶走身體的熱量,因此手腳乾燥時也會覺得比較冷,所以可在手腳皮膚擦上乳液,就像在皮膚上加了保護層一樣,有助於保暖。
4、如果是藥物、疾病、自體免疫等引起的手腳冰冷,則要盡早處理,針對疾病加以改善。

健康Q&A

Q、泡溫泉可改善手腳冰冷嗎?要注意什麼?
A、泡溫泉可使身體變暖和,促進週邊血管擴張,所以對於改善手腳冰冷會有幫助;但有些週邊血管阻塞的患者,尤其是伴隨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老年人等,都要非常小心,因為泡溫泉雖然擴張了週邊血管,卻因血流增加、溫泉的高溫又使心跳加速,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建議最好不要泡太久,10~20分鐘就要休息,也不建議泡三溫暖,以免更加重心臟的刺激與負擔。另外,剛喝完酒、飯前30分鐘、飯後1小時內,也都不建議泡溫泉。

Q、不吃冰品或生冷食物,可以改善手腳冰冷嗎?
A、從西醫的角度來看,不吃冰品或生冷的食物,並不會使原本容易手腳冰冷的人體質變好,但可以減少手腳冰冷的機會,就像一直待在冷氣房中也會手腳冰冷一樣,且吃冰是從體內冷起的全身冰冷,有雷諾氏症狀的患者最好少吃為妙。

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容易手腳冰冷的患者,再吃冰冷及寒性的食物會加重腸胃虛寒的問題,更容易怕冷,所以還是少吃比較好。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