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5期

出刊日:2011-01-15

返回上一層

超級細菌有藥醫嗎?

超級細菌至今已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現蹤,造成至少6人死亡,台灣也傳出超級細菌。究竟超級細菌是什麼?一旦感染,是不是無藥可救?
 
諮詢/王振泰 (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
撰稿/陳佳佳
 
超級細菌終於也在台灣出現!電視台柯姓攝影師先前在印度拍外景受傷,10月初被疾管局證實,身上驗出超級細菌,也是台灣首例的健康帶菌者。疾管局懷疑柯姓攝影師可能是在印度動手術時遭感染,不過因為沒有症狀,也認為沒有傳染給他人的疑慮,因此讓他回家休養,只需要定期追蹤。這樁首宗病例也引起輿論一陣恐慌。
 

一段超級抗藥性基因 造就各種超級細菌

NDM-1(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 1)是一段帶有超級抗藥性的基因,並不是單指特定的一隻細菌, 凡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就是俗稱的超級細菌。2008年,曾於印度醫院住院病人身上分離出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中,找到了超級細菌的基因,隔年英國也偵測到腸道菌中帶有 NDM-1抗藥性基因的比例增加;其後美國、加拿大、荷蘭等國也陸續傳出零星案例報告。
 
目前至少已在全球20個國家出現超級細菌感染的病例(包含肺炎、菌血症、泌尿道感染、與手術部位感染),而且至少已經引起6人因敗血症及其相關併發症而死亡,在澳洲、英國、印度等地更已有本土性病例,也因此不少人聞之色變。疾管局日前也已經將「NDM-1腸道菌感染症」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
 
超級細菌在台灣現蹤的消息一出,也引起全台震撼,雖然疾管局已於11月初,再三採檢,證實這位攝影師經自我健康管理,原本腸道內的ND M-1,已經被正常腸道菌叢取代而消失,但對該不該對健康帶菌者投以抗生素,是否不應「縱放」細菌進入社區,也一度掀起公衛學者間的攻防論戰。
 

超級細菌為何可怕?

超級細菌所帶的NDM-1基因,具有可破壞抗生素能力。但這段基因的起源不是很清楚,也並非全新物種,也許在人類經常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不斷突變,而大腸桿菌、克雷伯氏桿菌等腸道菌,湊巧從其他細菌上得到了這段基因,形成了抗藥性極強的細菌。超級細菌的可怕之處,在於大腸桿菌、克雷伯氏桿菌都屬於「真實致病菌」,跟綠膿桿菌等伺機性感染的細菌不同,不是在人抵抗力減弱時趁虛而入,而是有能力造成健康人生病,又因為抗藥性太強,能治療的藥物非常有限。
 
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抗生素,大部分屬於beta-內胺環(beta-lactam)類抗生素;這一大類抗生素又可分為盤尼西林類(penicillin)、頭芽胞菌素類(cephalosporin)、及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等三類,一般腸內菌用到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治療,病情幾乎都可以迎刃而解,但超級細菌卻對這類藥物產生抗藥性,以致於「聲名大噪」。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NDM-1抗藥性基因,位於可傳遞的遺傳物質(質體)上。不同細菌間,可能會進行有性生殖,而把這段能破壞抗生素能力的基因傳出去。但目前發現帶有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都屬於腸內菌;似乎暗示這樣的基因不容易傳播到其他屬的細菌。
 
若分析國際間至今所發現的超級細菌病例,大部分都是以院內感染、或傷口傳染為主,推測可能是醫護人員照護感染的患者後,經由接觸傳染,不經意把病菌傳播給下一個患者。因為主要是院內感染,所以發現的患者年齡也多在40~60歲間。但因為對超級細菌的所知還很有限,不代表超級細菌特別容易侵襲特定的年齡層。
 

治療棘手 忌諱濫用抗生素

治療也是目前面對超級細菌上比較棘手的問題,因為目前能用的抗生素種類不多,只剩下克痢黴素(colistin)、以及老虎黴素(tigecycline)兩種抗生素。以醫界對抗感染症的經驗,儘早(48小時內)為患者投予適當的抗生素,對於患者的預後較有助益。
 
也因為超級細菌具有這些特性,引發了國際間的關注,但大家需要認清的事實是,在人類廣泛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超級細菌的出現其實是醫界可以預料到的,因為過度依賴抗生素,一定會「培養」出更頑強的抗藥性細菌。
 
因此面對超級細菌的挑戰,最忌諱的繼續就是濫用抗生素去「鍛鍊」它,應該回歸到原始菌落的生態競爭,其實超級細菌只是人類治療上棘手,在細菌菌落間,如果沒有抗生素的選擇壓力,它並沒有特別「厲害」。
 
由於目前超級細菌並沒有普遍存在於社區間,超級細菌在環境中畢竟還是少數,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的討論也一致認為,臨床上抗生素的使用準則,並不建議針對無感染跡象的帶菌者投予抗生素治療。而且,在沒有暴露於抗生素的情況下,抗藥性細菌反而較有機會被野生型無抗藥性的細菌取代,進而自人體內消失。否則濫用抗生素,殺死了其他細菌,反而「壯大」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少進出醫院 、徹底洗手

若擔心受到超級細菌感染,因為目前國外的病例也多在醫院內發生,而且多半是因為侵入性醫療感染,一般民眾也不必因此人心惶惶,仍但建議應減少不必要的探病,進入醫院前、離開醫院後應該要徹底洗手,尤其是孩子更應該避免進出醫院。
 
國內常見國人帶著孩子一起到醫院探病,其實孩子、老人抵抗力都較弱,沒事不應往醫院「趴趴走」。而醫院中則要確實做好患者感控措施的標準作業流程,避免成為細菌散播的溫床。
 
最重要的,不要再把抗生素視為萬靈丹。抗生素雖是救命藥,但也應該考慮細菌生態的平衡,保持非抗藥性細菌較多的生態,讓抗藥性細菌維持為弱勢。因此每次用藥前,若醫師開立抗生素,應詢問為什麼需要吃抗生素、服用期間、以及服用劑量,確實完成療程。濫用抗生素或是擅自停用,都可能讓細菌產生多重抗藥性。
 
至於進行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並不會因此感染超級細菌,因為檢查用的器械只要經過高階消毒的程序,超級細菌是無法存活下來的。因此即使前一個使用器械的患者身上帶菌,只要確實經過消毒手續,就可以避免傳染的可能性。
 
另外,民眾若曾在國外接受手術、侵入性醫療服務或傷口處理,尤其是曾前往印度、巴基斯坦接受前述醫療服務的民眾,回國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與醫療史。醫師也應該要提高警覺,針對最近六個月內曾有國外,特別是印度或巴基斯坦旅遊史,且曾在當地就醫的病人進行詳細問診。

健康Q&A

Q、感染超級細菌是不是沒藥醫了?
A、超級細菌引發人心惶惶的主因,在於大家擔心沒法對付超級細菌,不過目前治療超級細菌,仍有克痢黴素(colistin)、以及老虎黴素(tigecycline)兩種抗生素可以壓制,並非完全無藥可醫。而且超級細菌的致病性及致死率,也未必超過其他腸道菌或多重抗藥性細菌。

但超級細菌的風暴席捲全球,並在台灣現蹤,卻也反映了人類廣泛使用抗生素下,助長多重抗藥性細菌的崛起,尤其天涯若比鄰的時代,透過國際醫療或旅遊,一下子就可能快速散佈細菌,大家更應重視這個嚴肅的課題。
 
Q、如何知道被感染了超級細菌?
A、疾管局已將超級細菌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醫院接獲疑似病例將會通報。當患者出現感染症狀,特別是曾經接受侵入性或外科手術等相關醫療措施,而且六個月內曾經有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外旅遊史;或是醫療照護過程中,具有跟疑似超級細菌個案的接觸史等條件,經過採檢,菌株檢驗為NDM-1基因陽性,就能確定感染。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