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1期

出刊日:2017-07-15

返回上一層

夏日好發皮膚病 濕疹、黴菌感染大不同!

炎炎夏日,許多皮膚毛病也一一出籠,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濕疹和黴菌感染的皮膚病。但因兩者有時症狀類似不易分辨,建議民眾,皮膚出現紅疹、癢、水泡等症狀時,最好先找皮膚科醫師診治,確診後再用藥比較安全。
 
諮詢/廖怡華(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皮膚科副教授)
撰稿/邱玉珍
 
唸大學的小吳最近有胯下癢的毛病,看到成藥廣告就到藥局自行買藥塗抹,剛開始症狀有改善,但又一直反覆復發,且愈來愈嚴重,最後不得已只好到醫院看診。醫師一看,小吳的病灶已經有皮癬菌(黴菌的一種)感染的現象,又因為擦了含類固醇的成藥,讓病灶更加嚴重!
 
在皮膚科常見疾病中,濕疹和黴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兩大類疾病。
 
濕疹,光從字義上可能會誤以為是因環境或天氣悶熱、潮濕才會引起的皮膚病,或是以為疹子是濕濕的。其實「濕疹」(eczema)嚴格來說應該稱為皮膚炎,若做皮膚切片可在顯微鏡下看到病灶處有淋巴球聚集的情況。在急性期,濕疹的表現確實是會濕濕的(皮膚發紅、起水泡、流湯等),但並非所有濕疹都如此,例如脂漏性皮膚炎也屬於濕疹,但症狀表現卻是皮膚乾乾的、會脫皮。又如冬季癢,醫學上還會稱之為「乾燥性濕疹」。
 

濕疹「家族」成員龐大

濕疹確實是皮膚科最大宗的皮膚病類型,包括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接觸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日光性皮膚炎等皮膚問題,都是「濕疹家族」成員。有些是以型態來命名,例如錢幣型濕疹(濕疹形狀像錢幣一圈)或汗皰疹(手腳掌會有水泡);有些則是以原因命名,如日光性濕疹、冬季濕疹。因為家族成員龐大,所以常看皮膚科的民眾可能會有「怎麼什麼病都叫濕疹」的感覺。
 
引起濕疹的原因可分為外因性及內因性。外因性主要因為接觸到某些物質引起皮膚發炎,常見的有化妝品、保養品、日光照射、藥膏、金屬、貼中藥,或是接觸到動物皮毛、植物等。內因性引起的濕疹,如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跟體質、環境及心理壓力有關。
 
濕疹又可依發炎程度大致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急性期皮膚突然出現紅腫癢、水皰、流湯、皮膚表面濕黏;亞急性時,患部呈現一塊乾乾的,有點脫皮、紅疹或顆粒狀;慢性時患處隆起、皮屑很粗厚,有些人患處角質甚至乾到裂開、且會痛。

夏日常見皮膚濕疹

夏天常見的皮膚病,如汗疹、日光性皮膚炎、汗皰疹、蚊蟲叮咬最常見。異位性皮膚炎體質者也常因流汗加重症狀,以下一一介紹: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在夏天因流汗惡化,因為患者本身角質就不健康,易受外界刺激,出現奇癢難耐情形,且症狀會反復發作,長期皮膚可能變厚、苔蘚化、膚色加深,乾燥又粗糙。治療上是以外用類固醇藥物及免疫調節劑為主,並輔以角質修護劑加強保濕。有些患者癢到受不了,可能要口服抗組織胺或短期類固醇治療。

日光性皮膚炎(光敏性皮膚炎)

有些人對日光過敏,一曬到太陽,皮膚就容易發紅、起疹子,一般稱之為日光性皮膚炎。由於與個人體質有關,這樣的人就要特別注意防曬,包括擦防曬乳、戴帽子、陽傘、穿長袖衣物等。

汗疹(痱子)

汗疹是因為汗流太多、汗孔阻塞引起,俗稱的痱子就是一種汗疹。患部皮膚上會有一點點紅紅的,有時甚至會有膿皰產生。要避免汗疹,應注意穿著寬鬆吸汗的衣物,避免因怕著涼把小嬰兒包得太緊。

汗皰疹

汗皰疹最典型的症狀是手腳掌長出一顆顆聚集的小水皰,很容易誤以為是水皰型的香港腳(黴菌感染)。這是發炎引起的水皰,不會傳染,不建議把水皰弄破,因為傷口感染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可用免疫調節劑

上述皮膚發炎的治療,大多以含類固醇的藥膏為主,或再加一些止癢成分,如抗組織胺或是薄荷、樟腦,擦起來涼涼的,可降低癢的感覺。
 
不過濕疹的用藥不是只有類固醇可用,還有免疫調節劑。例如對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體表面積大於全身30%),因擔心使用大量類固醇較容易有副作用,所以目前健保有給付「非類固醇局部免疫調節劑」藥膏,效果類似中弱效類固醇,一個月可用30公克。其他小範圍的濕疹,若想使用需自費購買。
 

類固醇有分級 亂擦小心副作用

外用類固醇藥膏是對付濕疹(皮膚炎)的最佳武器,但是很多人對類固醇有負面印象,其實類固醇藥膏的使用過與不及都不好。在治療上,外用類固醇強度從重到輕,分為1~7級,醫師會依部位及嚴重程度給予不同強度的類固醇。
 
以臉部、陰囊部位為例,通常會用6、7級的類固醇治療,因為這些部位的皮膚薄經皮吸收佳,不宜用太強的類固醇,易造成皮膚萎縮、毛囊炎、微血管擴張、酒糟等副作用。
 
坊間販售的成藥若是「複方」,大都同時含類固醇、抗生素、止癢等成分,內含的類固醇並未標示出第幾級,如果用到太強的劑量,特別是臉部及胯下,可能造成皮膚變薄萎縮、微血管擴張、色素脫失、毛囊炎或黴菌感染等副作用。
 

黴菌感染勿用類固醇藥膏

夏日常見的黴菌感染皮膚病,包括「香港腳」、「股癬」、「灰趾甲」。黴菌感染典型症狀為一圈環狀的脫屑,但有些症狀也跟濕疹類似,如水皰、紅、癢、脫皮等,常讓人誤以為是濕疹而使用類固醇。
 
若是黴菌感染卻誤用含類固醇藥物,一開始也許會好,但類固醇無法殺死黴菌,且有免疫抑制效應,之後病灶會更惡化,不僅治延誤治療時程,也干擾醫師判斷病灶的正確性。
 

胯下癢不等於股癬

很多人以為胯下癢就是所謂的股癬,其實胯下癢只是「症狀」,原因可能是對磨疹,也可能是皮癬菌引起的股癬或是念珠菌症。對磨疹是發生在皮膚皺褶處,因皮膚互相摩擦刺激,出現對稱的紅疹甚至破皮,胯下、臀溝、乳房下緣及腋窩是好發部位。一開始可能只是濕疹,但一段時間後可能引發後續念珠菌感染。如果只是濕疹,可用含類固醇的藥物治療,但若已經引發念珠菌感染,就不是類固醇可以治療的,要先用抗黴菌藥物來處理。
 

需耐心使用抗黴菌藥物

股癬是由稱作「皮癬菌」的黴菌所引起的感染,通常長在大腿內側的鼠蹊部,如未及治療,黴菌會擴散到大腿、會陰,臀部,其症狀往往是外圍發紅、脫皮,呈現環狀的病灶。股癬其實要比足癬容易治療,擦外用抗黴菌藥物即可,依目前健保給付的藥物,股癬通常需擦兩週以上。若是足癬,一般症狀約需擦1個月。若不想擦太久,也有療程只要1天或7天的特殊劑型抗黴菌藥物(成分為Terbinafine),但需自費。厚皮型足癬則需使用3個月或更久,甚至要用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
 
汗斑也屬於表淺皮膚黴菌感染,是一種屬於酵母菌的皮屑芽孢菌引起,好發於前胸、後背以及手彎處內側,病灶可能是紅的、白的、棕色等,所以又稱變色糠疹。常於每年初夏發作。
 
黴菌感染要配合醫師指示,耐心並且按時擦抗黴菌藥膏,擦到病灶完全消失後再擦2週,如此才能斬草除根。一旦症狀比較嚴重,需搭配口服抗黴菌藥物,至於治療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會復發,則是因人而異。
 
06-274-3
▲皮膚若有發癢、起疹、紅腫、脫皮等現象,最好找皮膚科醫師診治,不要自行擦藥。(圖為好心肝門診中心皮膚科門診)
 
 06-274-2
▲手部汗皰疹,會有一顆顆小水皰。圖/廖怡華醫師提供


06-274-1

玫瑰斑(酒糟)患者一遇熱就臉紅

玫瑰斑(Rosacea)又稱酒糟,也是夏天常被人忽略的皮膚疾病。病患只要氣溫升高,就整臉通紅,尤其兩頰、鼻頭、額頭特別容易有血管擴張的紅斑,所以稱為「玫瑰斑」。有時還會長出紅色的丘疹,遠遠看,就像是布滿許多發紅的青春痘。有些人甚至鼻子長出瘤狀物,類似小木偶的鼻子。
 
為什麼會有酒糟?目前原因不明,推測可能跟體質有關,主要好發於中年以後的男女。酒糟引起的滿臉通紅跟更年期或是運動後造成的臉紅有很大的不同,酒糟病患的紅斑不會退去,嚴重時連在冷氣房還是滿臉通紅。
 
酒糟儘量不用類固醇,目前沒有還很好的治療方法,醫師會依病患狀況給予藥物緩解症狀,或是也可以用染料雷射或脈衝光治療不正常的血管擴張,降低臉紅的時間,比如原本在高溫環境10分鐘整臉馬上通紅,經過治療後,可延遲到30分鐘才會臉紅。若臉發紅得厲害,可用冷水降溫,或以面膜、毛巾冷敷,讓擴張的血管收縮,降低局部的發紅水腫。現在也有使血管收縮的藥膏可救急。

健康Q&A

Q、皮膚癢得受不了,可不可以先擦藥膏暫時止癢?
A、要看用什麼樣的止癢藥膏。如果只是薄荷、樟腦、抗組織胺等單純的止癢成分,是可以先拿來擦,暫時止癢;但若藥膏含有類固醇成分,要先確定皮膚癢的病因才能使用,最好找皮膚科醫師診治,確診後再到藥局買藥膏擦,以免愈擦愈嚴重。
皮膚癢的時候千萬不要用熱水燙,會加速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另外要避免搔抓,會讓發炎更不易好,若抓到皮膚破了,細菌跑進去,還可能變成繼發性的感染,嚴重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若皮膚搔癢症狀影響到睡眠品質,可請醫師開立口服抗組織胺藥物,緩解症狀。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