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7期

出刊日:2016-07-15

返回上一層

我的孩子真的有過動症嗎?

9 月開學季,有些在幼稚園時期活蹦亂跳的小孩進入小學階段後,開始出現一些不受控制的行徑,家長甚至被告知小孩有「過動」傾向需帶去就醫,常令家長感到疑惑:「有這麼嚴重嗎?小孩只是比較活潑而已吧?真的是有過動症嗎?」
 
諮詢∕高淑芬(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系精神科教授)
撰稿∕梁惠雯
 
04-274-2
 
王小弟是「小一新鮮人」,開學幾個月後,王小弟就被發現疑似有過動傾向,他上課經常無法乖乖坐在座位上專注聽課,下課則是喜歡到處「作弄」同學,當情緒控制不好時,還會追人、踢老師,不僅班上同學避之唯恐不及,老師及同班家長們也很頭大!
 
過動症全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近幾年來愈來愈受到重視,它其實是一種早發性的神經發展疾病,致病原因複雜不明,大多一出生就已存在,但需經多方瞭解、觀察、評估與審慎追蹤,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鑑別ADHD 首重完整的資料收集

如何鑑別孩子是真的有過動症,還是只是單純個性活潑、喜歡調皮搗蛋?或是學習沒動機、上課內容都會了,而不是注意力不足呢?醫學上對於ADHD有一套標準的診斷方法,其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藉由會談與觀察「收集資料」。
 
當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門診時,醫師會先觀察孩子的動作、行為、會談時的專注力等,看看這個孩子是不是會坐不住、歪七扭八的亂動、一直摸東摸西、問個不停、打斷會談、有沒有在聽大人講話等,這些外在行為非常明顯,有經驗的醫師甚至一眼就能分辨得出來,若家長報告這就是個案平時在各種場合的表現,醫師再針對無法當場觀察的行為,一一瞭解以下所述的核心症狀及相伴隨的行為問題,更加確定臨床診斷,並對照不同年齡的發展階段,以確定孩子的表現是否顯著不尋常。此外,還會請老師及其他家人填寫標準問卷,可以知道孩子在群體中,上課及互動情形是否異於同年齡的孩子,必要時也會訪談老師和參考過去學校和學習紀錄。
 

注意力不足症狀 上小學後會更明顯

通常有ADHD問題的孩子,在學齡前,照顧者只會覺得「帶得很累」,到了小學之後,「被抱怨」的頻率高了,才開始發覺不對勁。因此,會進一步尋求專業的診療,大多是在6、7歲的年紀,開始需坐著上課、寫作業,環境對專注力的需求提高後,家長才發現孩子要完成作業,參與團體活動、坐著上課有困難。
 
如果忽視就醫或治療,過動症會影響到孩子的就學、就業。小時候他們因無法自我克制,也沒辦法保持耐心,成為「停不下來的跳跳虎」或是「心不在焉的小鬥雞」而影響學習和同儕互動,可能不被老師和同學喜歡,更因此受罰;到了青春期,可能成為孤獨憂鬱的叛逆少年,課業成就感低落、挫折加重,變得憂鬱、不敢上學,部分開始逃家、逃學、染上不良習慣,或是長期不被接納,成為邊緣人物。
 

過動症會持續影響至成人期

過動症的症狀本身雖不會隨年齡惡化,但是環境的要求與日俱增,持續影響至成人期。等到上大學、就業之後,對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加重,有些ADHD的孩子因為沒有家人在旁提醒或監督,獨立性不夠,一下子就被二一退學;就業時,也可能因喜歡拖延、缺乏時間觀念、說話不得體、容易與人衝突等習性,在職場上造就許多麻煩。
 
此外,ADHD還容易合併出現其他精神疾病、認知執行功能障礙等,顯見ADHD不只是影響到人格成長、人際關係、行為規範,社會功能障礙,甚至出現物質濫用及違規犯法的行為。
 

藥物治療可改善症狀

ADHD的病因是多重因子造成,經神經生物學研究發現,這類孩子的種種行為反應,如分心、過動∕衝動,看似行為問題,其實是腦部額葉皮質下迴路及腦區其他多種網路連結功能不足有關。雖然藥物是唯一持續有科學證實的治療方式,但是臨床上ADHD的治療必須整合醫療、家庭及學校給予完整的治療。治療ADHD藥物主要涉及二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功能,國內外研究已經證實藥物可以減少核心症狀,改善學習、學業表現、社交人際互動、神經心理學及腦功能。
 
國內對於ADHD的主要用藥有兩種,一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利他能(Ritalin,短效型)、專思達(Concerta,長效型),一是較新的非中樞神經興奮劑思銳(Strattera)。一般而言,只要經確診,孩子已6歲了,且有出現功能障礙,即需要接受治療。
 

狀況穩定可減藥或停藥

ADHD的最佳治療時機是在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期間,但仍建議能夠越早發現、越早治療越好,因為及早發現不一定會馬上用藥,卻可降低對孩童人格發展的負面影響,並有利於照顧者採取正確的親職教養方式。
 
許多家長受到部份媒體「污名化」報導的影響,對藥物的使用存有疑慮,擔心副作用或小孩被貼標籤,或是誤解醫療只有藥物,而接受沒有實證根據的方法,錯過黃金治療時期,最後因為多重行為問題不得不就醫時,由單純的ADHD變成複雜困難的個案。事實上,藥物能有效增進多面向的注意力及執行功能,幫助ADHD孩子增加學習能力、建立自信心與責任感,副作用也相當輕微,初期服藥時間約半年,平均使用2至3年後,若狀況穩定亦可減藥或停藥,家長權衡利弊,治療期間,仍應以規律服藥為上策,有任何問題宜與醫師討論。
 

搭配行為治療

建議由醫療人員整合家庭、學校、醫療共同參與討論,協助增強孩子的合宜行為,修正不恰當的反應,藉由整體環境的改變和配合,才能帶給孩子最大幫助。
 
建議家長平時在家以身作則,多陪孩子閱讀,增加動機及信心,以促進ADHD孩子的專注力;運動有助於消耗體力,釋放內在性荷爾蒙,能讓孩子感受到愉快,並建立成就感。只要協助他們尋找優勢和興趣,增強其執行力,使他們發揮潛能,ADHD孩子其實很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利用他們充滿好奇與冒險精神的特質,同樣也能擁有好的成就!
 

臨床診斷4準則 須12歲前有症狀

1、持續(經常)存在不符合其年齡的注意力不足,和(或)過動∕衝動 兩大症狀群,造成功能和發展障礙:
■注意力不足症狀:
◎不注意細節或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粗心犯錯。
◎工作或遊戲活動中,無法持續專注力。
◎別人在跟他說話時,似乎沒在聽。
◎無法遵從指令,且無法完成功課、家事或工作。
◎難以組織規劃任務及活動。
◎逃避、不喜歡或拒絕從事需持續用腦的工作。
◎遺失工作或活動所需的東西,例如學校用品、鉛筆、書本等。
◎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而分心。
◎經常忘記每日常規活動。
 
■過動∕衝動症狀:
◎在座位上無法安靜的坐著,手腳一直動來動去或拍拍打打,或扭動身體。
◎在不該離席的場合,離開位置,例如教室。
◎在各種場合中,不合時宜地跑、跳及爬高爬低。
◎無法安靜地玩或參與休閒活動。
◎不停的動,好像有馬達驅動著停不下來。
◎話多。
◎在問題尚未說完之前,不加思索的接話回答。
◎難以等待輪流、排隊。
◎常打斷或干擾他人的談話或活動。
2、這些症狀須在12歲以前發現。
3、需在兩種以上的情境中出現上述症狀。
4、上述症狀會干擾或降低社交、學業或工作的品質。
▲過動症的孩子難以專注上課。
 

健康Q&A

Q、使用ADHD藥物會有副作用嗎?怎麼處理?
A、約20%的孩子服藥後可能會影響食慾,若孩子有此問題,可修正服藥時間,最好是吃飯時順便吃藥,此時藥效還沒發作,飯已經吃完了,比較不會有食慾減退的問題。或是放學回家趁著長效藥物還有作用時,先讓孩子寫功課,等到晚上七、八點,功課寫完了,孩子也餓了,此時吃晚餐就有胃口了。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