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碎石術」不只一招!談尿路結石的治療

返回上一層
尿路結石很常見,無論是受到季節、環境或職業影響,只要達到會讓尿液少的條件,都有機會發作。想要預防結石就要多喝水,盡量讓每天的尿液量維持2000 毫升左右是不二法門。
 
臺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李苑如,曾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根據台灣地區的流行病學統計,國人的尿路結石盛行率約10%,可說是泌尿科門診中相當常見的疾病。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所產生的結石統稱為尿路結石。由於結石與天氣炎熱有著密切的關聯性,近幾年來,在氣候變遷下,臨床上患者似乎也有增加的趨勢。
 
一般來說,尿路結石好發於男性,且以20至50歲居多,男女比約3:1,但有一種結石女性比男性常見,是與尿路感染有關的「磷酸銨鎂結石」,這類結石與遺傳完全無關,是因為細菌感染所致。此外,臨床上結石最常出現的季節是在夏天,且患者的職業別多為司機、廚師等,原因不外乎與高熱環境、喝水少、尿液少有關。
 
結石什麼時候需要治療?依據是否會造成疼痛、出血及併發症(如已經造成尿路阻塞影響到腎臟感染,這時多半會發燒。)一般來說,若沒有上述症狀出現,多半不建議特別處理。
 
不過,尿路結石的復發率很高,尤其是代謝性問題所造成的結石,根據統計5年內再復發的機率約50%,況且結石除非是直徑小於0.5公分,才有機會自行排出,否則大部分病患超過10年,會再次發作。因此若有結石,建議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才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藏在腎臟中的結石通常不會造成強烈疼痛,臨床表現多以腰痠、出血為多,但當結石掉入輸尿管後,就會出現側腰部劇烈的疼痛,有時也會伴隨噁心及嘔吐等現象,此時就非治療不可了。
 
一般人以為,攝取過量的鈣會加速結石的產生,因此必須少吃鈣,這觀念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實際上,結石的患者無須特別限制鈣,反而希望能有正常的攝取量,因為有充分的證據顯示,草酸雖然會影響結石的生成,卻並非關鍵。
 
在飲食控制上,影響最大的食物是動物性蛋白(以肉類為多),因此,無論屬於哪種結石,都要嚴格控制肉類的攝取。建議以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以吃一公克的肉類為限。舉例來說,一個70公斤的男性,一天只能吃70公克的肉類;其次,則是要限鹽飲食;接著才是做好含草酸食物的控制。
 
另一方面,多喝水是預防結石形成、讓其有機會自然排出的最好方法。臨床上建議患者的喝水量標準,必須讓每天排出至少2000cc的尿液量,如果以一個人的膀胱容量為200至300cc左右來估算,等於一天要上6、7次廁所。
 
此外,另一個預防結石生成的方法是藥物治療,臨床上是以檸檬酸藥物來增加尿液中的檸檬酸含量,可令尿液中的檸檬酸取代草酸來減少草酸鈣的形成。至於是否可用一般的檸檬代替?理論上可以,但因為檸檬無法做到定量,因此難以判斷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