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如何抵擋 憂鬱海嘯來襲?

返回上一層
根據調查,國內約有百萬名憂鬱症者,而世界衛生組織也估計,在2020年前,憂鬱症將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為疾病負荷中失能指標的主要原因。
 
好心肝門診中心身心科主治醫師吳思穎,在《好健康》會刊撰稿時,整理憂鬱症的成因,可分為3個部分來看:
1 個人體質敏感性
.基因:家族中有憂鬱症或其他情感性疾患、焦慮疾患的患者,可能家族基因庫中有相關基因遺傳,使大腦在情緒調控方面相對不易維持平衡。
.幼年不良經驗:不安全的依附,幼年被忽略,或是遭遇性、暴力、情緒虐待。
.性格:較不成熟的人格特質,包括內在自我形象脆弱、衝動性過高、因應壓力之策略不足。
.身體疾病:內分泌疾病、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中風、腦部創傷、免疫疾病,皆可能影響腦部功能健全性。
2 成長過程累積的風險因子
.人生各個階段任務的適應良好與否
.支持系統完好與否:包含家庭、學校、朋友圈是否有足夠的支持力量
3 促發因子
.重大壓力事件
.身體疾病
 
人生的挑戰從未間斷,也從不容易克服。壓力之中有短期的焦慮憂鬱,是正常反應。然而人有其韌性,若同時擁有適當的社會支持(家庭、朋友、伴侶),許多困難是可以克服,並讓內在更豐富。但若是體質敏感性高,自幼成長過程累積較多的風險因子,那麼個體在面對重大壓力事件時,便有較高的可能性身心失去平衡。
 
憂鬱不只是情緒的表現。人類大腦和身體所有的器官運作習習相關,因此憂鬱狀態下的大腦,也會透過與內分泌、自律神經、免疫系統的連結而影響身體健康狀態。
 
因此,當情緒憂鬱時,我們同時會感到身體上的諸多不適,包括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心跳加快、換氣增加、腸胃蠕動抑制、口乾頻尿)和免疫失調。這些連帶的變化也會影響身體原有疾病的表現。以缺血性心臟病為例,許多研究證實,缺血性心臟病的患者若合併憂鬱症,有更高的胸痛症狀再發作及較高的死亡率。而憂鬱者,其對於定期檢查、規律服藥的遵從度,也相對較差,間接造成健康之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