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肝病資訊

衝動控制障礙 治療巴金森氏症副作用

返回上一層
巴金森氏症需長期用藥,主要治療藥物是左旋多巴及多巴胺促效劑。早期患者用藥治療的效果很好,藥物蜜月期可達5~8年。但治療進入中、後期的患者(一般約8到10年),由於腦部多巴胺細胞隨時間更加萎縮退化,使得左旋多巴的藥效顯著縮短,從一天用藥2次,增加到4次,甚至2至3小時一次,連半夜都要起床吃藥。除了藥效縮短外,由於患者體內多巴胺濃度不穩定,藥效波動劇烈,患者在藥效過強時可能出現不自主晃動,稱為「異動症」(dyskinesia),也可能因為藥效過低而出現想動卻動不了的狀況,每天生活隨著藥物濃度變化,患者一天得經歷彷彿停電又復電般,開開關關的狀況,非常辛苦。
 
另一種主要治療藥物多巴胺促效劑,效力和左旋多巴接近,其血中濃度和藥效比左旋多巴穩定,但是藥物副作用較為常見,主要副作用包括頭暈、噁心、腳水腫等,另外比較棘手的是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衝動控制障礙」。巴金森患者本來就比較容易有衝動控制障礙,但是病人服用多巴胺促效劑後可能會導致此一情況更加嚴重,如果出現以下4種的其中一種衝動控制障礙,最嚴重可能讓患者家庭瀕臨破裂。
 
一是賭,完全不顧後果代價的豪賭,有患者一夜之間輸贏幾百萬、幾千萬,揹負龐大債務;二是性衝動,對另一半完全不合理的性需求;三是購物衝動,例如有患者喜歡相機,好幾十幾萬的古董相機也毫不考慮直接刷卡購買;四是吃不停,吃到整個人變形還停不下來。 這些副作用和患者的體質以及藥物的劑量有關,所以醫師用藥會格外小心,並提醒患者及家屬須注意上述的現象,以免患者未蒙其利先受害。
 
由於中、後期巴金森患者用藥劑量會變大,藥效波動現象及藥物引起的副作用也增加,患者難以承受,促使開刀治療巴金森氏症的深腦刺激術出現。
 
醫師及研究者發現巴金森氏症大腦電路最重要的節律點開關是僅0.5~0.6公分,小如綠豆般隱藏在眼睛後面的「視丘下核」,深腦刺激術就是把一個電極晶片放在這個節律點上,適度給予電流刺激,所產生的效果就和補充多巴胺類似,灌注電流到大腦內部正確位置,就可以改善巴金森症。
 
不過深腦刺激術是非常精密的手術,需在患者清醒的情況下於腦部植入晶片、電線,在體內埋入電線和電池,不但要精準定位到小如綠豆的視丘下核上,還要準確控制電流,電流太強可能使患者出現異動症,太弱則無法改善症狀,故醫療團隊的經驗十分重要。
 
在藥物與手術治療下,巴金森患者可控制惱人症狀,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建議病友保持規律生活和良好運動習慣,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另外,過度壓力會讓多巴胺細胞退化速度變快,臨床上很多患者第一次發病是在喪親、失業、失婚等重大事件後,因此建議患者儘量減輕生活壓力,維持社交多動腦,都有助於與巴金森和平共處。完整內容請見 https://pse.is/3mnx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