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4期

出刊日:2018-04-15

返回上一層

你「麻」煩上身了嗎?談周邊神經病變

撰稿/楊智超(好心肝門診中心兼任主治醫師、臺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
 
林先生是一個72歲的貿易公司的老闆,已經有30多年的糖尿病,雖然有吃藥控制但血糖仍然高高低低,糖化血色素在8到9% 間上下。近一年中,林先生開始出現腳趾及手指部分的麻痛感,有時會有燙燙的感覺。這種麻痛感有時也讓他難以入眠,在天冷時疼痛感更加的劇烈。而且麻痛感也漸漸上升到手腕及腳踝處。
 
經過神經科醫師的評估後,林先生被診斷為疼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painful diabetic polyneuropathy),並接受一種抗癲癇藥物的治療,其疼痛感就漸漸減輕了,睡眠品質也變好了。在醫師的叮嚀下,林先生規律地服藥及注意飲食,血糖的控制也越來越好。
 
本來以為沒事了,但在症狀緩解一年後,林先生卻又出現了漸進性的四肢無力,不僅上下樓梯有問題,從椅子上站起來也越來越困難。神經科醫師檢查後發現,其神經傳導的速度變慢,腦脊髓液中的蛋白質增高,可能是免疫失調所引起的慢性脫髓鞘性神經炎。經醫師給予血漿置換治療後,無力的情況大幅改善,之後也用了一陣子的類固醇,力氣總算完全恢復到正常。
 
林先生兩次遭遇「麻煩」,其實都是周邊神經的問題所引起的,只是病因不同。之前的感覺症狀是糖尿病所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而之後的無力則是免疫失調所引起的周邊神經發炎。
 
 

從腦幹脊髓分出來的神經稱為周邊神經

我們人體幾乎遍佈著神經,這些神經就好像綿密複雜的電線一般,傳導著各種訊號。從我們的腦幹及脊髓分出來的神經就稱為周邊神經,這些神經由大而小,漸漸的分散到我們身體各處。神經細胞的延長部分,稱為「軸突」,有些神經在「軸突」外層包有一種叫「髓鞘」的物質,這種物質對於神經訊號的傳導有很大的幫助。當這些組成神經的成分產生病變時,神經就無法正常地傳遞訊號,或是產生不正常的訊號,症狀因此而生。
 
當掌管感覺的神經出問題時,可能就會出現麻木、刺痛、感覺遲鈍等現象;當掌管肌肉運動的神經出問題時,肌肉就會無力,日子久了肌肉也可能會萎縮;當掌管自律神經系統的神經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或溼熱、排汗困難、姿勢性低血壓、性無能、大小便機能失調等現象。
 
周邊神經病變有的是局部性的,症狀就侷限在某一條或數條神經分布的區域,像林先生所患的「多發性神經病變」就屬於廣泛而對稱性的病變,通常腳的症狀要比手明顯,身體四肢末端的症狀也較近端出現的早,程度也比較厲害。
 

針對病因治療才能救神經

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的原因非常多,這些原因包括遺傳因素、代謝異常(如糖尿病)、免疫失調、感染、外傷、藥物及毒物等等。神經科醫師需靠病史、神經學檢查、各種生化及神經傳導或肌電圖的數據來幫病患找出原因,進而對症下藥。針對病因的治療是最根本的,否則神經就會持續性地的被破壞,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糖尿病患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比較容易讓神經產生病變,免疫的問題可能是體內產生了攻擊周邊神經的抗體或神經中的血管產生發炎,如果不對這些機制加以調控的話,神經就會一點一滴的被破壞。針對免疫失調則可以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免疫球蛋白、血漿置換術等。
 
除了針對病因的治療,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治療也很重要。周邊神經病變帶來的疼痛稱為神經病變痛,使用一般的止痛藥效果不好,而必須使用以下幾類的藥物:
●抑制疼痛上傳訊號:鈉離子及鈣離子通道調控劑,主要為抗癲癇藥物、抗心律不整劑、局部麻醉劑(lidocaine的貼布)、三環抗憂鬱劑(有部分調節鈉離子通道功能)、NMDA及NK接受體拮抗劑。
●加強下行疼痛抑制:三環抗憂鬱劑、新一代抗憂鬱劑(SNRIs,SSRIs)、麻醉性止痛藥(narcotics)。
 
這些藥物需由醫師依據每個人病情不同給予處方,總之,如果有「麻」煩上身的話,那就趕快看神經科醫師吧。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