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4期

出刊日:2018-04-15

返回上一層

血糖要達標 自我監測血糖不可少

飲食、運動和藥物是控制糖尿病的三要素,不過要達到精準有效的血糖控制,其中不可或缺的是「自我監測血糖」。現階段仍需針扎指尖測量血糖,但是已有免扎針的血糖檢測儀器問世,控制血糖可望更簡便!
 
撰稿╱曾宇婷(好心肝門診中心主治醫師)
 
糖尿病患者每3個月會檢測「糖化血色素」,這代表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這是評估病患血糖是否控制達標的依據,但是糖化血色素卻不能顯現每日血糖高低起伏變化,特別對於血糖控制不佳,或是需要胰島素注射治療的病患,自我測量血糖可以提供許多幫助,了解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如何、飲食及運動影響血糖的程度如何,這些都能讓醫師更全面了解血糖變化,進而制定精準的治療計畫。
 

糖化血色素應控制在7%以下

目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空腹血糖在126mg/dL以上,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兩小時後血糖超過200mg/dL以上,或是糖化血色素超過6.5%,若上述項目中有兩項超過標準,或是同一項檢測兩次都超標,就可診斷為糖尿病。此外,有明顯的高血糖症狀(多渴、多尿,以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等),且隨機檢驗血中葡萄糖都超過200mg/dL以上,也可以診斷糖尿病。
 
糖尿病無論是口服藥或是注射胰島素,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一般要控制在7%以下,不過也會因個人狀況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標準。
 

按時監測 血糖控制才會好

「自我監測血糖」的頻率依照每個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基本上需測量三餐餐前、餐後血糖以及睡前血糖,一天7次連續3天,再配合飲食紀錄。若病患能依據血糖數值來調整飲食、藥物,半年後可以再多降低糖化血色素0.3%。對於第2型糖尿病患來說,即使是只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是加上一天注射一次的基礎長效型胰島素,定期監測空腹血糖值是否控制在130mg/dL以下,餐前餐後血糖差距是否在60mg/dL以內,都能幫助糖化血色素控制達標。
 
目前廣為使用的自我測量血糖方式是針扎指尖取得微血管血液,滴在血糖試紙上由機器判讀血糖值,許多病友都害怕自己扎針、怕痛而不願意測血糖,但是當血糖控制不理想時,光是定期回診,抽血驗單次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是不夠的,一來無法呈現全天血糖高低變化,二來當單次血糖數值與糖化血色素(平均血糖值)不一致,「自我監測血糖」就能提供很多的資訊。
 

新儀器推陳出新 期待未來檢測血糖更簡便

對於血糖高低起伏劇烈、長期血糖控制不好、常發生嚴重低血糖的病友,「連續血糖監測儀(CGMG,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 system)」是另一項診斷利器。檢測時將偵測軟管置入皮下,測定組織間液葡萄糖濃度,因為血液中的葡萄糖會擴散至組織間,經由換算推測出血糖值,這個裝置每5分鐘紀錄一次血糖,一天約280次,3至7天後即可取下機器進行分析血糖記錄,配合飲食藥物及運動紀錄來找出高血糖的原因和時間點,同時此機器還能有低血糖警示。但這項裝置耗材昂貴且必須每天做3次針扎指尖血糖來校正,因此在臨床上使用仍有所限制。
 
2017年9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一款連續血糖監測儀器(Flash CGM),同樣是在皮下置入偵測器偵測組織間液葡萄糖濃度,但是病友隨時可以用感應器感應一下就能顯示出當下的血糖值,而且不需扎指尖血糖來做校正,皮下偵測器每14天再更換一次,優點是免去扎針的疼痛及恐懼,並且可以即時(real time)知道血糖值甚至上傳手機,不過是不是能取代指尖血糖檢測仍待進一步研究。
 
自我監測血糖是糖尿病患可以了解自己血糖控制狀況的好方法,當然也期待有更便利、舒適的血糖機器,讓大家不再害怕量測血糖!
 
▲糖尿病患需每日針扎指尖測量血糖,才能了解血糖控制得如何。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