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0期

出刊日:2014-10-15

返回上一層

動不動就覺得累!疲倦纏身怎麼解?

在台灣,每5個人就有1人曾有長過蕁麻疹的經驗。隨著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罹患慢性蕁麻疹的人也愈來愈多,研究發現,7成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都是「壓力」惹的禍!
 
 
諮詢/朱家瑜(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皮膚科副教授)
撰文/王美雲
 
40歲的陳先生白天經常昏昏沈沈,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連續一個月來每天都感覺很疲勞,可是工作量並沒有增加,也沒有額外加班,之前有同事也是經常感覺疲勞,最後竟然發生猛爆性肝炎要換肝,讓他很怕自己是不是肝出問題了?
 
經過一系列檢查,終於發現原來他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為晚上都睡不好、沒有充分休息,才導致白天昏沈容易疲累,應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進行治療。找出原因後,他總算安心了。
 
疲倦和疲勞其實都是指同一種症狀,是人生活中的一部份,是人在經歷過劇烈的體力活動、費心思或腦力後,例如打籃球、加班開會後所產生的正常反應,通常只要經過適當休息、睡一覺,自然會恢復原有的平衡。疲勞感可以說是身體在透支後的正常生理反應,發出一種「需要休息」的警告訊號,告訴我們「身體需要休息了」。
 
正常的疲勞感,休息後就會慢慢恢復,但是如果怎麼睡也睡不飽、症狀持續很久,甚至疲勞嚴重到讓人無法工作,就有可能是病態的疲勞。
 

疲倦背後 常見的4大類原因

疲倦是一種現象,造成疲倦的原因可從「生理」、「心理」、「生活習慣」和「其他」4大類來分析,以下依序介紹:

生理因素:

常見的為貧血、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心臟衰竭、呼吸道疾患(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體重過重相關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懷孕、病毒感染或癌症等。
 
貧血常肇因女性生理期經血量過多,或是腸胃道出血,因攜帶氧氣的紅血球不足而感覺疲倦或精神不振;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除疲倦外,還可能體重增加、水腫、情緒低落、便秘;糖尿病患雖然血糖高,可是細胞無法利用糖分產生能量,而低血糖則因能量不足讓細胞無法良好運作,兩者都會造成疲倦;心臟衰竭則因體液滯留或心輸出量與氧氣輸送不足而導致疲倦;呼吸道疾患則可能呼吸較費力,也容易疲倦。體重過重者常會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無法充分休息而容易疲倦,懷孕的孕婦則因氧氣消耗改變、胎兒發展、心血管改變、荷爾蒙改變及新陳代謝改變等,也比較容易疲勞。
 

心理因素:

是比生理因素造成疲勞更常見,如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而且可能隨著病情加重而使疲倦惡化,且心理疾患的人亦容易有睡眠障礙,睡不好又會更疲倦,而形成惡性循環。
 

生活習慣因素:

不良的習慣可能導致疲倦,例如過量飲酒、飲食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而需上夜班工作者則可能因睡眠型態不同而容易疲倦。一般人以為喝酒比較好睡,但其實酒精雖能縮短入睡時間,但對於睡眠品質和睡眠深層度不但沒幫助,反而有負面效應,因此千萬別靠酒精來改善睡眠。
 

其他因素:

如重大社會事件、生活事件(工作壓力、失戀、搬家等)、家庭事件(結婚、家人往生等)。若生活中有這些事件發生,常會讓人感覺比平時更容易疲倦。
 

找出疲倦病因常做的檢查

疲倦牽涉到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因此需要全科醫師來做診斷,建議可看家庭醫學科、一般內科或職業醫學科。醫師通常會做病史詢問,並視需要安排合適檢查,了解是否有貧血、糖尿病或新陳代謝等問題,可能的檢查如:血球、血糖、甲狀腺功能、肝腎功能、尿液檢查、胸部X光、心電圖、肺功能等檢查。
 

消除疲倦,可以這樣做

首先需瞭解病因,若已查出確切疲倦的病因者,應針對生理或心理等因素來對症治療。若自我評估或經醫師檢查後,仍無生理或心理等病因,則可以藉由下述方式來改善:提升晚上的睡眠品質,且白天不要有太長的午睡,小憩應控制在20到30分鐘內;飲食要規律,避免不定時不定量、暴飲暴食;攝取足夠水分、降低咖啡因攝取、降低飲酒量、少吃甜食、油炸、麻辣。規律合宜強度與頻率的運動,如瑜珈、氣功、太極拳、打坐;做些放鬆訓練,如腹式呼吸、按摩、泡澡;以上都可減輕疲勞,亦可同時有助於睡眠品質。
 

疲倦不等於過勞

許多人常因工作壓力大,常覺勞累、疲倦,擔心自己哪天會不會「過勞死」了?其實疲倦不等於過勞,一般醫學上過勞的定義,是指工作的質或量的變化已超過一個人生理或心理的負荷,此時臨床上可能出現心跳變快、血壓變高、情緒不穩定(憂鬱或焦慮)、睡眠障礙、行為改變(增加菸、酒量),而工作的質或量的變化指的是短期工作發生變化或長期工作壓力累積。若有上述情形,建議尋求職業醫學科醫師的診治。也可利用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制定的過勞量表先自我檢測。
 

慢性疲勞症候群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另外,醫學上還有一個病,稱為「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簡稱CFS)」,此一疾病跟一般的疲勞不一樣,目前確切病因仍不清楚,有一說法為病毒感染引起,盛行率在美、英為每千人有2.4人,並不常見,因為要符合該疾病定義並不容易,患者的疲勞必須先排除是目前已知的「生理」、「心理」、「生活習慣」和「其他」四大類因素所造成,需為新的疲勞、且持續或反覆發作、有造成日常生活困難(如無法工作、自己進食)、運動完會特別累且恢復時間較久;同時再合併以下1個以上的症狀:多處肌肉痛或關節痛、頭痛、喉嚨痛、淋巴結疼痛、全身倦怠、心悸、頭暈或嘔吐、睡眠障礙、生理或心理費力後症狀會惡化、會有認知功能異常(如:短期記憶困難、無法思考、注意力不集中),且這些症狀至少需持續6個月,才較符合「慢性疲勞症候群」之診斷。
 
目前已知這個疾病有家族遺傳的可能,高危險因子包括異常的心理壓力、憂鬱、重大創傷事件,如家中有人往生、遭裁員或離婚等,治療上主要為治標,且以非藥物為主,包含漸進式運動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其中漸進式運動建議由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給予專業指導下執行,設定階段式目標,針對患者病況安排合宜的活動,再慢慢調整、增加運動強度。有些專家提到可使用的藥物包括抗發炎藥、抗憂鬱劑或三環抗憂鬱劑等,但都僅限於特殊症狀的病患。此外,日常生活管理亦有助於此疾病的改善,如注意睡眠、休息、飲食、放鬆。
 

老是感覺疲倦,何時應就醫?

如果您找不到特別原因卻莫名的疲倦,且疲倦症狀持續數週以上(1週之內還不必太擔心),即應考慮就醫。如果感覺疲倦又有以下7項特徵,更應儘速就醫:
1、明顯體重減輕(6個月內體重減輕大於百分之五)。
2、摸到淋巴結腫大。
3、疑似腫瘤的症狀,如咳血、吞嚥困難、便血、乳房硬塊等。
4、局部神經學症狀,如眼歪、嘴斜、肢體無力等。
5、有關節疼痛或僵硬、皮膚病變等類風濕性關節炎或血管炎的症狀。
6、心絞痛、胸悶、呼吸困難、喘等心肺疾病的症狀。
7、睡眠呼吸中止。
資料來源:參考2008年日本預防過重勞動造成健康障礙的綜合對策之勞動者的
疲勞累積程度自我檢測確認表,網址:https://www.jaish.gr.jp/td_chk/tdchk_e_index.htmlSpotlight
 

疲勞累積程度自我檢測表

幾乎沒有(0)偶爾發生(1)常常發生(3)
 
幾乎沒有
偶爾發生
常常發生
感到焦躁
 
 
 
感到不安
 
 
 
感到不平靜
 
 
 
感到憂鬱
 
 
 
睡不好
 
 
 
身體狀況不好
 
 
 
無法集中精神
 
 
 
做事時常常失誤
 
 
 
工作時感到非常想睡
 
 
 
沒有幹勁
 
 
 
疲勞無力(運動後除外)
 
 
 
早上起床時會有虛脫的疲倦感
 
 
 
                                                           自覺症狀評估結果,合計       分
疲勞累積程度自我檢測表 ( I 0-4分 / II 5-10分 / III 11-20分 / IV 21分以上 )
I:建議需自我持續追蹤症狀變化
II:建議先調整生活習慣,評估是否有左列7項特徵,若有,建議就醫
III及IV:建議就醫
 

健康Q&A

Q:經常感覺疲倦,要先懷疑有肝病嗎?
A:若本身是B、C肝炎帶原者或是已知有肝臟疾病,可能要懷疑,但如果是肝病引起的疲倦,通常代表肝病已經有一定嚴重度,如急性肝炎等。絕大多數的疲倦,都不是肝病引起的。所以,感覺疲倦應先檢視最近生活是否有所改變如:過忙或過累、睡眠障礙,先嘗試調整生活方式後,如果還是沒改善,再就醫查明病因。
 
Q:每天一顆綜合B群維他命,可以消除疲勞嗎?
A:目前沒有大規模醫學研究顯示B群可治療疲倦。除非醫師診斷有維他命B缺乏的徵候,如:舌炎、口腔炎、多發性神經炎等,才會考慮開立維他命B。而有肝病的人容易有維他命B1缺乏的可能,而酒精中毒或成癮者,亦較容易缺乏B1,但是否要服藥仍需徵詢醫師的專業意見後再服用。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