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28期

出刊日:2014-04-15

返回上一層

臺大肺癌幹細胞研究突破 研發新藥現契機

由臺大校長楊泮池率領的研究團隊日前宣布,成功建立在人體外培養肺癌幹細胞的模式,肺癌幹細胞經體外培養後, 未來可以直接針對癌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發展新的抗癌藥物,替肺癌治療帶來新契機。
 
過去癌症研究多以培養癌細胞為主,不過一旦培養出癌細胞周圍的纖維母細胞,實驗已告失敗;但臺大校長楊泮池與他指導的博士生陳菀均,卻在培養出纖維母細胞的同時,意外發現就是這種纖維母細胞,「養活」了癌幹細胞。研究團隊發現,纖維母細胞透過一種名叫「旁泌素」(paracrine)的細胞激素,來維持癌幹細胞的生長;如此一來,只要切斷這種傳遞路徑,就能針對癌幹細胞發展出新興抗癌藥物。這項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知名網路醫學期刊《自然傳播》(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
 
這項發現的重要性為何?腫瘤並非由單一種癌細胞組成,其中存在一群許多類似幹細胞特性的癌細胞,稱之為「癌幹細胞」。每顆腫瘤內部都有0.1%到10%不等的幹細胞,扮演著細胞複製、分化的角色,與癌症復發、腫瘤轉移、抗藥性息息相關。因此,針對這群癌幹細胞發展新一代抗癌藥物,已是當前癌症治療與研究的重要任務。
 
透過臺大上述研究,有了偵測、分離癌幹細胞的技術,也發現它的「後勤補給站」,等於讓肺癌治療有了「擒賊先擒王」的可能;事實上,研究團隊也已經發現不少臨床藥物,可以有效切斷肺癌幹細胞與纖維母細胞的聯繫,未來不排除老藥新用的可能。臺大下一步將與中央研究院合作,研發對抗肺癌幹細胞的藥物,治療肺癌,將有機會直接「斬草除根」。
 
儘管這只是針對肺癌的研究,但因為任何腫瘤細胞中都有癌幹細胞,周圍也都會有相關的纖維母細胞,同樣的理論也適用於其他癌症,對治療癌症開啟無限可能。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