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期
出刊日:2014-04-15
返回上一層牽一髮而動全身— 皮毛學問大
毛髮不比心臟、肝臟,看似不是太重要的器官,卻影響一個人的外觀,常常換了一個髮型,就如同變了一個人。正因如此,現代人對這三千煩惱絲有著許多迷思,且聽醫師一一破解。
諮詢/林頌然(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皮膚科副教授)
撰稿/吳思瑩
在科技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的淑芬,負責開發軟體撰寫程式,常超時加班和國外廠商溝通,工作壓力極大。她從青春期開始冒出零星白髮,現在40歲不到頭髮已半白,每個月都得染髮免得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老。淑芬懷疑,是不是因為工作負荷量大讓白髮越來越多?她也擔心頻繁染髮會影響健康。想到這裡,不禁嘆道:「果然是三千煩惱絲啊!」
身體多個部位都有毛髮,人體毛髮屬於皮膚的一部分,約90%由名為角質素的纖維蛋白質構成,這也是毛髮強韌、富有彈性和維持較長週期的重要成分。不同部位的毛髮特性也不同,不妨先從「頭」說起。不分男女,幾乎人人都希望擁有一頭濃密亮麗的秀髮,「一頭雲髻」更是古今文學家筆下的女性美象徵,偏偏每個人的毛髮特性都不同,有人粗、有人細、有人捲翹難整理、甚至稀稀疏疏瀕臨禿髮危機…頭髮帶來的煩惱還真是不少。
頭髮 平均一個月長1至1.5公分
頭髮最初的功能是用來保護頭部和大腦,因其具有彈性,可以抵擋輕微碰撞,同時,也擁有促進汗液蒸發、阻隔聲光及防曬、禦寒的功能。
此外,最特別的一點是,頭髮生長週期和人體其他毛髮完全不一樣,平均1個月可生長1至1.5公分,週期約3到5年;金氏世界紀錄曾登錄了髮長近6公尺的「長髮公主」,展示了頭髮驚人的生長力,但人體其他部位的毛髮通常只能長到某一長度就停止。哺乳類動物的毛髮成分也與人類差不多,但動物毛髮也只會長到特定長度就停止。至於原因為何,目前尚無研究定論。
不過,相較於有人可以留到髮長及地,也有人頭髮長至3、5公分即停止生長,這種情形通常是患有「頭髮生長期過短症候群」,臨床曾見病人因髮量過少而就醫,確診才發現是該症狀患者,不過這種疾病非常少見,目前也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
一天掉百根頭髮尚屬正常
頭髮的生長週期可區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生長期」、「衰退期」、「休止期」。
生長期時頭髮生長速度蓬勃,平均每個月增加1公分;3至5年後,頭髮就會開始進入衰退期而開始停止生長;最後則邁入頭髮掉落的休止期。休止期的毛囊處於一個冬眠的狀態,之後同一個毛囊處還會再長出第2根毛髮。整體來看,一般人在正常情況下,每天大約會有100根左右的頭髮進入休止期,所以一天掉100根頭髮也屬於正常現象。
不過,若掉髮的數量及速度遠超過預期,就令人擔心了。不管男女都會對髮量漸稀、童山濯濯感到憂心。禿頭原因有很多,有些只是暫時性的大量掉髮,如俗稱「鬼剃頭」的圓形禿,有些則是與遺傳有關的雄性禿。雄性禿是因為毛囊下的毛囊球體積越來越小,致使毛根越來越細,最後就長不出頭髮了。不管如何,若有異常掉髮現象,最好就醫找出原因予以治療。
頭皮洗淨即可 無須去角質
民眾到髮廊洗剪燙染,打造新髮型時,設計師常會詢問是否要做頭皮護理或去角質,頭皮真的需要去角質嗎?其實,因為頭髮製造的地方深在皮下脂肪層,生長出來就會往上頂出,雖然頭皮也是皮膚,一樣都有角質層,也會產生角質,但醫學上並沒有皮膚角質層會阻塞毛孔,甚至造成禿頭的說法。
假如感覺頭皮屑增生或出油情況嚴重,可使用清潔力較強的洗髮精,注意洗淨頭皮並增加洗頭頻率;若頭髮沒有特別髒污油膩,建議隔天洗一次,適度清潔即可。
至於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潤絲精、護髮產品,是不是真有美髮效果?如果經常燙染頭髮,又需要天天吹整,或者頭髮較長、較毛燥時,自認影響美觀,可以適量使用護髮乳。頭髮看起來毛燥亂翹是因為毛鱗片像屋瓦一樣片片翹起,使用潤絲精或護髮乳之後,產品裡的高分子或矽靈會在頭髮表面形成一層替代物質,一方面能增加頭髮重量,另方面則能將翹起來的毛鱗片貼回去,這時再適度梳理就會滑順好看了。
美髮很簡單 營養均衡最重要
至於讓頭髮光澤亮麗的秘訣,並不是塗抹大量美髮產品。因為形成頭髮的角質素屬於蛋白質的一種,蛋白質又需由日常飲食取得,如果營養攝取均衡,頭髮自然漂亮有光澤。1960、70年代曾做過實驗,若受試者中斷攝取蛋白質,頭髮就會變細且停止生長;也有女性因貧血致使頭髮脆弱易斷、顏色變紅,甚至有患者因此被學校教官誤認為染髮,可見營養或身體狀況才是影響髮質的關鍵。
毛手毛腳 女性很困擾
歐美電影裡的男明星常以濃密的胸毛展現性感,這是男性在青春期後期出現的第二性徵,往往被視為魅力表徵。
不過,對大多數的女性而言,除了希望頭髮濃密外,腋毛和手毛、腳毛若太粗黑,往往希望除之後快。腋毛雖然具有減少腋窩摩擦及減緩流汗速度的功能,但自20世紀中期起,因社交禮儀關係,女性穿著無袖衣物或著泳裝前,多習於剃除腋毛以示禮貌,手毛腳毛也不希望太明顯,因此,女性除毛似乎逐漸成為一種習慣,除毛的工具和方式也愈來愈多。有些女性會使用軟化毛髮的強鹼性除毛膏、除毛蠟或女性專用除毛刀去除腋毛,建議使用前詳讀產品說明、小心使用,以減少接觸性皮膚炎。
此外,時下醫美盛行,也有人會選擇以雷射或脈衝光除毛,其原理是將光打入除毛部位,讓黑色毛髮吸收產生熱,進而破壞毛囊。但手術除毛不是一次就有效,通常需打好幾次,讓毛髮越來越細,慢慢達到粗黑毛髮不明顯的視覺效果。
白髮難返黑
頭髮變灰、變白是因為黑色素細胞減少或黑色素幹細胞消失,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但若白髮在25歲之前出現,或是40歲不到就有半頭白髮,就可認定是遺傳性的少年白。
那麼,白了的頭髮還有可能變黑嗎?或是吃芝麻、海帶等食物能讓頭髮維持烏黑嗎?就學理而論,黑色素幹細胞完全消失就無法再產生,所以一旦發生少年白或因生理老化變白,就不可能再變回黑髮,也無法靠特定飲食來「返黑」。雖然有人會自稱「頭髮白了又再黑回來」,其實那是逐漸變灰(graying)的錯覺,再過一段時間或幾年之後仍會變白。對於白髮,只能當做是歲月的「禮物」,真的很在意,可適度使用染髮用品或戴假髮,盡量持平常心看待。
Q:有人說白頭髮會越拔越多,是真的嗎?
A:這種說法並無學理根據。頭髮變白是因為黑色素細胞減少或黑色素幹細胞消失,跟拔不拔頭髮無關。
Q:我才35歲頭髮就已經白了一半,不染就顯得很老,但聽說常常染髮會得癌症,真的嗎?
A:因染髮而罹患膀胱癌是動物實驗結果,尚無人體研究,但如果真的很擔心,可戴髮片或假髮替代。不過,染髮要注意的是染髮劑可能引發頭皮過敏,最好先在手腕內側皮膚測試一下,若無紅腫再使用。
Q:聽說有一種染髮劑是植物性的,不會影響健康,是真的嗎?
A:染髮分為永久染和短暫染,短暫的顏色不持久,較不傷髮,永久染則對髮質傷害較大。至於植物性與化學性區別,原則上只要製做成罐裝產品都會添加化學成分,若對健康有疑慮,就用其他方法取代染髮。
Q:我覺得最近很短的時間之內,頭髮一下子白了很多,就想到小說中常有一夜白髮的情節,我有可能會一夜變白髮嗎?
A:一夜白髮通常是指短時間內頭髮變白的情形,不見得是在一夜之間。歷史上知名的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頭髮,以及路易十六的瑪麗皇后上斷頭台前早生華髮,推測起來,可能是廣泛性圓形禿(俗稱鬼剃頭)引發的結果。倘若病人本來就有少年白,又因為免疫系統引起的圓形禿只會攻擊黑髮毛囊,毛囊被破壞後黑髮掉落,只剩下白頭髮,就會有一夜白髮的錯覺。現實生活中一夜頭髮全變白的病例很少,長出白頭髮通常是漸進式的,不致於如此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