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期

出刊日:2008-01-15

返回上一層

心肌梗塞奪命一瞬間

心臟病高踞國人10大死因前3名,而其中以急性心肌梗塞最為可怕,許多患者發作後還來不及送到醫院便已死亡,到底要如何預防這項奪命病症?有胸痛就是心肌梗塞嗎?又該如何治療呢? 
 
諮詢/江福田(台大醫學院實驗診斷科教授)
諮詢/王宗道(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
諮詢/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撰稿/吳靜美
 
張先生是某公司老板,事業很成功,做人很海派,經常與朋友聚在一起大魚大肉、抽菸喝酒,50多歲仍有強壯的體格,從未生什麼大病。近1、2年來,偶爾會有胸悶現象,但他習以為常,不願就醫。
 
可是胸悶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不但胸口悶痛得厲害,還像是一塊大石頭壓住似的。不得已被太太拉到醫院檢查,醫師說他的心臟血管塞住了,最好做心導管檢查,但他覺得,每次胸悶時,只要吃個藥、休息一下就沒事了,何必冒險做檢查呢!
 
1天晚上,他獨自在客廳看電視,突然胸口悶痛得特別厲害、冷汗直冒,不久就失去意識...。夜深了,老張的太太在床上等不到人,到客廳查看,才發現他倒在沙發上,已經沒有呼吸──那年張先生才55歲!
 

胸口悶痛 典型徵兆

可能有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驗,心臟突然莫名其妙的跳動一下、心口悶悶的、胸前一陣緊、胸口好像塞住似的一時喘不過氣來,或是胸口悶痛,不論是那一種情形,有時不免擔心「我是不是有心臟病?」、「會不會是可怕的心肌梗塞?」
 
電視上也常看到這樣的情節,劇中人大怒不已,突然用手摀住胸口、臉色蒼白、喘不過氣而休克,親人趕緊將他送醫急救的畫面。這就是典型心肌梗塞發作時的症狀,發作時病人會感覺好像石頭壓在胸口似的,一整片胸口悶悶的;和偶爾胸口某一點痛,可以用手指指出某一定點的胸口疼痛不太一樣。
 
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像這樣突然病發送醫,或甚至突然死亡的事件。
 

心肌梗塞 死亡率高

心肌梗塞的確是一種危險性非常高的疾病,過去有很多患者在未送醫前即已死亡,所以死亡率常被低估。根據統計顯示,發生心肌梗塞的患者中,有一半來不及送醫即已死亡;送到醫院之後,又有一半可能因此死亡而無法康復出院,可見其危險性之高。大家熟知的前台北市長馬英九的父親馬鶴齡,即因心肌梗塞,來不及救治而過世。
 
所幸現在醫學進步,有許多新藥、新技術可以挽救病人的性命,目前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期間的死亡率平均約10%。但心肌梗塞的嚴重程度有別,如果是最嚴重的,已經引起肺積水、休克等症狀,則死亡率可高達50%至70%,因此一旦發生心肌梗塞,一定要立刻送醫。
 

冠狀動脈阻塞 導致心肌梗塞

為什麼會發生心肌梗塞?心臟要維持正常的運作,必須有充足的血液供應,而負責心臟血液供應的即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是滋養心臟的動脈血管,有許多小分支遍布整個心臟肌肉,心臟的各種功能得依賴這些小血管供給氧氣與養分。
 
一旦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造成血液供應出現問題,心臟便無法正常運作,病人會出現胸悶等各種不適症狀,即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
 
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最常見的原因是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造成局部血栓所引起,有些患者則是因為血管抽筋(痙攣)而造成。因動脈硬化、狹窄,斑塊破裂引起血栓堵塞血管,或在運動時心臟血氧需求量大增,而無法供應充足的血量時,就會發生心臟缺血、缺氧,輕者引起短暫、輕微的胸口不適,也就是心絞痛或狹心症。
 
一旦血管在短時間內完全阻塞,則失去血液供應的心肌細胞會因此而死亡,心臟的收縮功能大受影響,患者可能出現劇烈胸痛、冒冷汗等現象,即所謂的心肌梗塞。由此可知,心肌梗塞可說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很嚴重時的一個極端表現。
 

胸部悶痛、絞痛 不可輕忽

根據國內外的研究發現,一半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的一個月內,都有或輕或重的胸部悶痛、心絞痛等症狀出現,但患者往往輕忽這些症狀的重要性,錯過就醫診治的最佳時機,以致一發不可收拾。
 
心絞痛的典型症狀,常在運動中發生,此時整個胸口好像被一塊大石頭或重物壓住的壓迫感,有些人甚至會感覺有一股熱氣從胸部上升至脖子或下巴的部位,也有些人會合併左手痠麻的感覺。大多數人發生心絞痛的位置是在胸前,無法指明是那一點,只是整個胸口有重重的壓迫感;有些人是靠近胃部的地方疼痛,而被誤以為是胃痛不舒服,猛吃胃藥;有時疼痛會輻射擴散到下巴,而被誤以為是牙痛;有的會輻射到左上臂內側,沿著上臂傳遞到左手腕內側、或肩胛骨附近。
 
要注意的是,有些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患者,尤其是糖尿病人,並不會感覺胸悶的症狀,而是以突發性的喘不過氣來表現,必須特別留意。
 

 

反覆胸痛 宜速就醫

若出現這些症狀,且反覆發生,就必須儘速就醫檢查,否則一旦症狀加劇、時間持續很久,就可能是已經造成心肌梗塞了。
 
而心肌梗塞可以說是最嚴重的心絞痛,不但胸悶的症狀比心絞痛更嚴重,胸悶的時間也更久,即使是休息沒運動的狀態下,也可能發生。
 

 

併發休克、心室顫動可能猝死

危險性極高的心肌梗塞,如果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例如休克、肺積水、心律不整、心室顫動(一種嚴重的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則死亡率更高,也更難以救治。以心室顫動來說,一旦心肌梗塞患者發生致命的心室顫動時,必須立即施行體外電擊,愈早電擊,治療心室顫動的成功率愈高,否則很快即可能造成患者猝死。因此當患者發生心肌梗塞,不論是否有併發症,都必須立刻送醫,以免延誤治療。

 

緊急處理3要訣

由於心肌梗塞急性發作是非常危險的,尤其對於年紀超過80歲、心臟功能不佳等高危險群患者,死亡率甚至超過50%,因此正確的緊急處理非常重要。

面對突發性的心肌梗塞,有以下3點處理原則。

1、確認症狀:心肌梗塞發作的時候,患者多半會感覺胸口劇烈悶痛,且常合併有冒冷汗、噁心嘔吐等感覺。若有這些症狀,則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非常高,必須立即就醫。糖尿病患者由於神經病變的關係,不一定會有嚴重的胸痛,而常以突發性氣喘來表現,這是必須要注意的。
 
2、緊急送醫:心肌梗塞可能併發心室顫動等嚴重併發症而造成猝死,同時心肌細胞壞死亦對心臟功能有不利影響,因此最好立刻請救護車將患者送醫,因為救護車配備有電擊器等設施,一旦患者發生致命的心室顫動等嚴重併發症,可以立即施行體外電擊或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而這些緊急處理是一般人無法做到的。研究指出,愈早電擊治療心室顫動的成功率愈高,若心室顫動發生超過10分鐘後才電擊,則成功率幾近於零。若病人不幸在救護車尚未到達時即心跳停止,親友必須立刻對患者施以心肺復甦術,以維持病人腦部的血流,等待醫護人員的到來。

3、含硝化甘油舌下片:在等待就醫的過程中,可以含硝化甘油舌下片來試著緩解症狀。硝化甘油片能擴張阻塞的血管,對於心絞痛患者而言,是解除胸悶症狀簡單有效的方法,對心肌梗塞患者不一定有效,但仍可一試。不過,硝化甘油片也可能造成血壓降低的副作用,因此服用時必須坐著或躺著。服用硝化甘油片時,舌下會感覺麻麻的,若沒有這種感覺,則藥物可能已過保存期限。
 

照心電圖、X光辨原因

對患者來說,心肌梗塞的診斷,最重要的是症狀的確認。如果在短短數日內有反覆發作的胸悶、反覆性的突然感覺四肢無力且合併有氣喘或胸悶、經常頭暈目眩或莫名其妙的心悸等症狀,就應儘快就醫,尤其是胸口疼痛厲害、冒冷汗、氣喘時,即使只是一下子就過去了,仍應馬上送急診,不可拖延。
 
重複發作可能代表心臟血管時而阻塞時而暢通,而疼痛厲害等症狀,更可能表示已造成心肌梗塞,有猝死的可能。
 
送醫後心肌梗塞的診斷,包括10分鐘內必須做心電圖檢查;X光檢查以與肺栓塞、主動脈剝離等其他疾病做鑑別,並判斷是否已造成肺積水;抽血做心肌酵素檢查,看心肌損傷的程度如何。因為抽血檢查必須等4至6小時才能得知結果,所以不能做為單一的診斷,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在症狀、心電圖及抽血等3個項目中,只要有其中2種與心肌梗塞相符合,即可診斷確定,並立刻加以治療。
 

發病12小時內 治療黃金期

心肌梗塞的治療,最重要的是把阻塞的血管打通,且越快越好,至少在病發的12小時內必須進行。打通血管的方法,可利用血栓溶解劑將破裂的動脈硬化塊上的血栓溶解,成功率約70%~80%;另一種則是進行緊急冠狀動脈介入術,利用心導管將阻塞的血管打通,配合血管支架置放及新一代血小板抑制劑的使用,患者30日死亡率可降到5%以下。
 
不過在準備做心導管等治療前,術前準備非常重要。因心肌梗塞送醫的患者,到急診室時,通常醫師會先給予充足的氧氣供應及止痛藥物;然後給予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使血流更順暢些;並視患者的狀況,給予硝化甘油等藥物,使血管放鬆。血壓是另一個很重要的項目,也代表心臟功能的狀況,如果血壓太低,要以藥物等使血壓上升,甚至用到葉克膜體外循環,來保護心臟。若有心律不整、心室顫動等問題,則必須電擊,來恢復心臟功能。所有的這些動作,都是為了保護心臟,因為患者必須在穩定的狀態下,才能做心導管等進一步的治療。
 

必要時可做冠狀動脈繞道術

如果患者有太多條動脈血管都嚴重阻塞,或血管打通效果不佳,也可考慮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此外,還有葉克膜體外循環、主動脈氣球幫浦等方式,來輔助維持血管暢通、撐住心臟的功能,以進行必要的治療,更有效降低了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
除了緊急心導管之外,有許多藥物,也能輔助降低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例如在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可使用血栓溶解藥物、阿斯匹靈(aspirin)、肝素(heparin)等藥物,來解除患者的危機;患者病況較穩定後,則可利用乙型阻斷劑、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較新型的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等藥物,來使心臟功能恢復得更好。
 

預防得從日常生活做起

要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就得從改變生活作息等可控制因素做起,包括:
1、飲食避免大魚大肉,尤其是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多攝取五顏六色的蔬果。
2、 維持理想的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值(體重/身高平方)控制在小於24kg/m2。
3、規律的運動,至少每週3次,每次至少30分鐘。
4、有菸酒習慣者,吸菸必須禁止;而一時無法戒酒者,可少量飲酒(一天中的啤酒飲用量少於300cc、紅酒少於150cc、威士忌或白蘭地少於30cc)。
5、適度安排休閒活動或假期,避免過勞。
 

至於已經有動脈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則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以下事項:

1、規律服藥。醫師開給的藥物必須規律服用,才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2、不宜到太寒冷的地方去,如果一定要去,要注意保暖。低溫易造成血管收縮,超過一定程度則易引起斑塊破裂,阻塞血管。
3、溫泉不要泡太久,流汗太多必須補充水分,以防脫水。泡澡泡太熱、太久,易引起血流急速流動,造成斑塊破裂。
4、保持情緒穩定,情緒激動也是心肌梗塞的誘發因子。
5、勿過度忙碌、熬夜或長期緊張,應有適度休閒。
6、多攝取蔬菜及多喝水,避免便秘。
 

我會不會有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個危險性極大、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想知道自己未來罹患心肌梗塞或其他嚴重心臟疾病,甚至因此死亡的機率有多高嗎?不妨用以下這份《佛來明檢測表》自行評估看看,或可做初步判斷的參考。
 

健康Q&A

Q、心肌壞死之後,還會再生嗎?
A、在傳統觀念中認為,心肌壞死後就不會再生了,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心臟中有些幹細胞(可能經由血液帶到心臟),似乎使心肌有再生能力,可修補傷口,但再生能力有多少尚不清楚,也可能少於10%;有趣的是,有些心肌細胞可能只是「昏過去」而非真正「壞死」,再生能力比較差但不是完全死亡,也有些心肌梗塞的患者,數年後卻完全看不到當年心肌壞死的痕跡。不過在治療上,不管心肌是否可能再生,把握時間趕快打通血管最重要,在心肌還沒有「醒過來」之前,必須保護心臟功能。另外,有些先進的醫學研究認為,自體幹細胞治療有可能使心肌得以重新生長,但目前研究仍在起步階段,是否有效還很難說。

Q、經常心頭小鹿亂跳,是有心臟病嗎?
A、經常心頭小鹿亂跳的感覺,有可能真的是心律不整等心臟疾病,但也有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問題導致心跳太快,或只是太容易緊張所導致。應學會測量自己的脈搏,看脈搏是否規律、1分鐘跳幾下等。如果脈搏一直很規律,每分鐘心跳在60至100下,且沒有其他異常症狀,則應該只是比較容易緊張所致;有1種二尖瓣脫垂的疾病,也可能出現偶爾的心跳不規則症狀,但沒有其他異常,通常很少會併發其他問題;如果是甲狀腺亢進,除了心跳會變快、變強,應該還會有體重減輕、手易發抖等症狀,也可能導致心律不
整等問題;如果心跳常常不規則,或心跳過快,也可能真是心臟疾病所致。如果常常有此不適症狀,建議就醫檢查,確定是否有問題,以免延誤病情。

Q、吃太油容易得心臟病,是真的嗎?
A、是真的。例如冠狀動脈心臟病,是由於冠狀動脈內形成動脈硬化斑塊,造成管腔狹窄所致,而動脈硬化斑塊的成份,主要就是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膽固醇。這些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內,就如同下水道的淤泥會造成下水道狹窄一般,淤積的膽固醇造成硬化斑塊,血管腔越來越窄,便可能產生各種心血管疾病。

Q、已經有心肌梗塞的人,是不是最好不要做運動?
A、這是錯誤的觀念,已經有心肌梗塞的人,更要做適當的運動,才能強化心臟功能。通常有心肌梗塞後的前2週,不要有過於劇烈的運動,之後即可循序漸進,但運動前一定要先熱身。心肌梗塞2週後到6週之間,可做使心跳在每分鐘115下以內的運動,例如快走、上下樓梯、慢跑等均可;6週後,可恢復適合一般人的中等強度運動,即有點喘又不會太喘的運動方式。通常只要病情穩定,即可依醫師的建議,做適當的運動,來恢復並強化心臟功能,也可使患者恢復信心。但很重要的是,若運動中突然發生胸悶、心絞痛等心臟疾病急性發作症狀,表示心臟仍有某些異常未治癒,一定要馬上停止運動並休息,否則病情容易惡化。即使是一般人,也不要以為更用力運動可使血管暢通,其實反而可能阻塞得更嚴重。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