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期

出刊日:2008-01-15

返回上一層

冠狀動脈介入術 搶救急性心肌梗塞

台灣每年約有1萬人,經由冠狀動脈介入術植入心臟血管支架。這項技術用於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療效獲得國內外醫界肯定,愈來愈多大型醫院設立專業團隊,全天候待命來搶救病人。

諮詢/高憲立(台大醫學院心臟內科助理教授)
撰稿/紀聿君
 
報載,年逾8旬的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數度因冠狀動脈狹窄引發心肌梗塞,先後住院接受氣球擴張術並置放血管支架,連同過往植入的支架總計達11支,堪稱「支架達人」。憂國憂民的他,目前仍然活躍於政壇,是典型帶著支架過生活的人。

像李前總統一樣植入血管支架的人愈來愈多,每位病人使用的支架數需視病況而定,植入前都要經過審慎評估。而許多突發心肌梗塞的病人,就是靠著這些小小金屬管,撐開了生命通道。


X光透視下做治療

急性心肌梗塞的致病成因是血管阻塞,造成心肌缺氧、壞死。對這些病人來說,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是儘早(12小時內)施行冠狀動脈介入術,運用氣球擴張術撐開阻塞的部位,必要時併用血管支架,為病人重建順暢的血流通道。

這項手術必須在設備周全的心導管檢查室內進行。病人經局部麻醉後,在X光透視導引下,由醫生從病人鼠蹊部的股動脈,或是手臂的橈動脈將導管伸入體內,緩緩上行至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部位,然後讓導管中的特殊氣球充氣擴張,進一步把動脈硬化斑塊壓扁,如此血管內徑便會擴大,從而增加血流通量。
 
 

置放支架撐開血管狹窄處

如果在氣球擴張後,狹窄的部位沒有達到預期的改善,或評估有再狹窄的可能,就要考慮置放血管內支架。血管支架的主要成份是不鏽鋼,置放於冠狀動脈的血管支架長約1、2公分,導管把它載運到狹窄部位後,用管徑中央的球囊把它撐開,至緊貼血管內壁後,支架就永久留在該處,維持血管擴張。

這整個治療過程,大約需2至3小時,支架植入後永遠留在體內,不需取出,約1至3個月後血管內皮細胞會生長將其覆蓋,不再暴露於血管中。
 

術後需併服抗血小板藥物

任何治療都可能有併發症,植入血管支架時常見的併發症為血管破裂、急性血栓等,但發生機率不高,約在千分之1上下,一旦發生時,可能需緊急外科手術治療。而如果病人冠狀動脈狹窄部位極度彎曲、血管嚴重鈣化則支架較難植入;若血管內徑小於0.25公分,一般認為並不適合置放血管支架。
 
病人做完冠狀動脈介入術,置放血管支架後,要壓迫傷口止血2至4小時,並於心臟科病房內密切觀察,術後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至少3個月),來防止管壁再度發生血栓或狹窄。


治療成效佳

而根據研究發現,以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住院中死亡的機率約3%至4%,相較於接受血栓溶解治療的病人平均住院死亡率5%至10%為佳,且因血栓溶解治療只是把血塊溶掉,狹窄的部位沒有進一步處置,未來病人反覆發作、心肌缺氧的情形會較高,所以即使病人在緊急時未做冠狀動脈介入術,通常出院前還是會再考慮是否擇期做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或是以外科手術處理。

一般而言,支架內再狹窄的機率,大約為20%,但這和病人本身潛在的疾病,如糖尿病、病灶位置、血管病灶長度等因素有關。近年來,國內也引進最新式的塗藥式支架(塗上抑制血管內皮過度增生的藥物),以減少支架置入處發生再狹窄的可能,1年內再狹窄率約5%。

萬一再狹窄,可以視狹窄情況,以特殊器械磨除、刮除增生的內皮組織,或再次進行氣球擴張術等,必要時也可以改採傳統外科手術治療。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