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期

出刊日:2008-10-15

返回上一層

維生素D能防癌?

常曬太陽容易罹患皮膚癌及白內障,但不曬太陽導致維生素D缺乏,也可能引來健康危機!近年來醫學界發表了不下百餘篇維生素D與癌症相關的研究,究竟平時需不需要額外補充高劑量的「陽光維他命」來抗癌?又該如何取得最佳平衡點?且聽專家怎麼說。
 
諮詢/翁昭旼(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醫學系教授)、歐陽鍾美(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室主任〉
撰稿/盛竹玲
 
「戰勝癌症,迎向陽光」不只是激勵人心的話,可能還有幾分的科學根據!愈來愈多的醫學研究發現,經由陽光照射及飲食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可能有助於降低大腸癌及乳腺癌的風險。
 
維生素D可以幫助骨骼吸收鈣質,預防佝僂病及骨質疏鬆症,已是眾多周知。新近還有許多醫學研究,正試圖解釋維生素D在癌症預防上,是否也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日照充足 部分癌症存活率提高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今年初刊出的一項研究指出,居住地離赤道的遠近會影響人體內維生素D量,居住在澳大利亞的人其體內維生素D量,是居住在英國當地人的3.4倍,也是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居民的4.8倍。
 
進一步分析更發現,同膚色人種按居住緯度不同,罹患結腸癌、肺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機率由北向南增加(愈接近赤道愈高),但存活率卻是南方人較高。澳大利亞等國的結腸癌、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病人存活率約比北歐國家的病人高20%至50%。
 
研究結論指出,適度曬太陽應可保護身體,提高部分癌症患者的存活率。
 

大腸癌、乳腺癌較顯著

另一項稍早前由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國家癌症研究所,針對1984至1995年間美國24州的乳腺癌、卵巢癌、大腸癌、前列腺癌及皮膚癌病人所做的回顧性研究也發現,在陽光充沛的地區的確有較多人死於皮膚癌,但死於其他種類癌症的病人卻相對較少,特別是大腸癌及乳腺癌。
 
此外,也有部分研究是給參與實驗的病人額外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但研究結果多未能觀察到有顯著差異,或是擔心維生素D補充過多可能導致受試者的血鈣過高,產生結石等副作用,所以未能長時間進行實驗。
 

常臥床者需補充陽光維他命

綜觀現有的研究發現,維生素D在某些癌症的防治上,可能扮演了某種重要的角色,但確切的機轉與效果,還不十分明朗,除了建議大家可以偶爾走出戶外小曬一下太陽外,並不特別鼓勵民眾額外補充高劑量的維生素D,除非是鮮少與陽光打照面的民眾。
 
正常人的皮膚在受到紫外線照射後,會自然合成維生素D,所以維生素D 也有「陽光維他命」之稱。台灣地處亞熱帶,四季陽光充足,比較不會有維生素D缺乏的情形,但如果到北歐等冬季日照較短的國家長期居住,就要注意維生素D缺乏的可能性;此外,因病長期臥床的老年人,是比較容易缺乏維生素D的一群,倒是可以適度的補充維生素D,或是情況許可的話,偶爾選擇在好天氣時,避開日照太強的正午時段,帶他們到戶外享受一下和煦的陽光。
 

攝取維生素D 每日5-10微克

維生素D的另一來源是食物,像蛋黃、肝臟、鮭魚、鮪魚、沙丁魚、黃油及添加維生素D的牛奶或穀物中都可攝取到。按衛生署訂定的國人每日的參考攝取量為:1歲以前10微克,1至50歲5微克,51歲以後每日10微克,懷孕及哺乳期的婦女每天再增加5微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在體內代謝的半衰期長,長期服用或短期大量服用,會在人體內大量沈積,引起維生素D中毒,可能出現嘔吐、腹瀉、頻尿、精神不濟等症狀,並造成腎臟、血管、心臟及肺臟等軟組織鈣化,以及肝昏迷或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所以不可不慎。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