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7期

出刊日:2009-01-15

返回上一層

水腫、黃疸那裡出了問題?

撰稿/許金川(本會董事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前台大醫院內科部肝膽腸胃科主任)
 
猜猜猜!
王先生今年45歲,經營一家雜貨店生意很好,20多年前,就知道有B型肝炎,在一家醫院定期追蹤,3年前開始會喘,會診心臟科診斷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閉鎖不全,開刀之後症狀就改善了,後續就一直在心臟科門診追蹤,人也自覺很健康,但之後就沒有繼續
追蹤肝臟狀況了。

1個多月前,他的下肢開始出現水腫,以為是心臟的關係,於是求診於心臟科醫師,醫師給了他一些利尿劑,水腫有改善,但不久又更厲害了,回到心臟科門診,醫師安排了心臟檢查發現功能還不錯;他聽說腎臟不好也會水腫,於是跑去掛腎臟科門診,於是又繼續服用利尿劑治療,但水腫依然存在。

2個禮拜前,皮膚開始發癢,去看皮膚科以為是過敏,吃了藥稍微改善,一個禮拜前小便變成深茶色,皮膚也變黃,他再跑去看肝膽腸胃科。
 
揭謎底!
肝膽腸胃科醫師安排了超音波檢查,竟然發現肝臟長了一顆8公分大的腫瘤,侵入下腔靜脈也壓迫了肝臟的膽管。病人及家屬才大吃一驚,怎麼才3年沒檢查就那麼嚴重。

下肢水腫有很多原因,心臟不好、血液不易回流到心臟會水腫,腎臟病、白蛋白由小便中流失,也會水腫,肝硬化或肝衰竭、肝臟製造白蛋白不足也會水腫,此外,肝癌侵入或壓迫下腔靜脈,下肢血液無法回到心臟也會水腫。

有B型肝炎得肝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50倍,因此,B肝帶原者一輩子都要定期追蹤檢查,每半年至1年驗1次胎兒蛋白及做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即使中間有其他疾病看其他科別,也不可疏忽了肝臟定期檢查的重要性,尤其肝臟沒有神經,因此肝臟長了腫瘤通常是不知、不覺、不痛、不癢的,若等到出現水腫、黃疸或其他症狀才就醫,通常都太慢了。
 
醫師的話:有B型肝炎得肝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50倍,因此,B肝帶原者一輩子都要定期追蹤檢查,每半年至1年要驗1次胎兒蛋白及做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