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3期

出刊日:2010-07-15

返回上一層

手麻手痛 小心腕隧道症候群!

最近騎車或講電話時間久一點,會覺得手有點麻痛嗎?還是有時睡覺會因為手麻而驚醒?腕隧道症候群可能已經悄悄找上你了。
 
諮詢/梁蕙雯 (台大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撰稿/郭姿均
 
「快點,外面客人很多,趕快去收拾碗盤...」 領班催促著張媽媽。五十多歲的張媽媽是個勤奮的熟女,年輕時,她在加工廠擔任鈕釦作業員,產業外移後,她轉進餐飲業,每週工作5~6天,一會兒搬運杯盤,一會兒要清洗鍋具,每次要搬動的杯子、盤子重達7~9公斤,每天要搬上20次,還要幫銀製餐具保養打亮。
 
除了中餐時稍休息外,她那雙刻滿歲月的雙手一刻都不得閒。最近三、四個月,她騎車時覺得手部麻麻怪怪的,後來雙手有麻痛感,靈巧度好像不如以往,有時晚上還會麻到醒來;工作當中,也要不時「甩手」。她到醫院檢查,發現竟然有「腕隧道症候群」,醫師叮囑減少手部重複施力的活動,接受治療追蹤,以防將來肌肉萎縮。
 

更年期熟女小心手麻痛

腕隧道症候群是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之一,它是因為正中神經通過手腕的腕隧道受到壓迫所造成,手腕的角度改變或手部抓握都可能會增加腕隧道的壓力。研究發現,腕隧道症候群最常發生在更年期左右的女性,特別是40~50歲的熟女。
 
因為正中神經是控制拇指、食指及中指掌面的感覺,如果正中神經被壓迫,這三指的疼痛、麻木、灼熱、針刺感最明顯。有人起初是在騎機車或講電話時,覺得手指麻麻怪怪的,但不以為意。嚴重症狀者會蔓延到整個手部,甚至半夜、清晨時被麻痛感驚醒。門診中也有碰過高齡的老太太一直不以為意,長年以來以為只是手部麻痛不礙事,結果延誤治療,手掌大拇指下方的魚際肌已萎縮且無力,感覺遲鈍,伸手摸硬幣時5元、1元都摸不太出來。
 

致病原因眾多 防不勝防

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的相關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構造異常:如先天性腕隧道過度狹窄、腱鞘囊腫、脂肪瘤或栓塞的血管壓迫。
●發炎性疾病: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
●代謝性疾病:末端肥大症、糖尿病及甲狀腺低下。
●懷孕、肥胖等造成體液增加,如果是懷孕造成,在產後多會改善。
 

媽媽手不是腕隧道症候群

在此要澄清所謂的「媽媽手」並非「腕隧道症候群」,而是指「奎緬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這是一種腱鞘炎,跟腕隧道症候群不同。「媽媽手」常發生在生產後的母親身上,大多是因為產後要擠奶、抱小孩及換尿布等行為,以致掌控大拇指活動的肌腱發炎。
 
腕隧道症候群診斷方式,除了問診外,醫師會以法蘭氏測試(Phalen's test)要病人將兩手手背相抵,彎曲1分鐘,看有沒有手麻的症狀。提內爾氏徵候(Tineal's sign)檢測,是敲擊正中神經通過的手腕處,看手部是否有麻麻被觸電感。另外還會安排神經電學診斷以利確診,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例如胸廓出口症候群、頸椎神經根病變等。

必要時戴副木睡覺

關於治療方式,保守療法包括建議手部避免高重複性或高施力的活動,並使用合適的省力工具。例如,不同的剪刀,施力會不同,換把省力的剪力很重要。晚上可以用副木,睡眠中讓手腕保持中立姿勢。副木需依個人手部來量身訂製,健保有給付。
 
如果是因其他疾病造成腕隧道症候群,就必須控制好原有病情。藥物治療方面, 口服藥物主要是抗發炎藥物或局部注射類固醇,或使用物理治療儀器中的超音波治療。
 
同時也有一些手部放鬆的動作可以減緩症狀(見圖)。 

3~6個月保守療法無效就需手術

但如果經過3~6個月的保守療法仍然無效,整天都有麻痛感,或是魚際肌萎縮、有痛風石、腱鞘囊腫,臨床症狀明顯且神經電學有明顯異常等,則會建議手術,將正中神經被壓迫的壓力解除。目前施行手術科別有骨科、整型外科及神經外科。
 
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手術後就萬無一失,尤其是職業造成的腕隧道症候群,如果不改變高重複性、高施力的工作方式,仍然會再復發,所以放慢工作速度,適度休息是很重要的。
 
萬能的雙手為我們做很多事,我們沒有它們是萬萬不能,所以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雙手功能。

健康Q&A

Q、電腦族較容易有腕隧道症候群嗎?
A、瑞典曾在1997年調查發現,藍領階級比白領階級較易發生腕隧道症候群,尤其長期手部過度施力、腕部過度屈曲或伸展、重複性動作或使用振動手工具都比較會有腕隧道症候群,而使用電腦與腕隧道症候群沒有明顯相關,不過若從事繪圖工作者,長時間需使用滑鼠的人,選擇指向工具(例如,滑鼠、小紅點等)時,最好改用合適自己手腕大小的軌跡球。不一定要用凸起式的滑鼠墊,雙手的手腕不要貼在鍵盤上打字,要保持水平放鬆狀態。另外每工作1小時,建議也要起身活動筯骨。
 
Q、腕隧道症候群會復發嗎?發生時該熱敷,還是冰敷?
A、會,尤其是職業造成的腕隧道症候群,如果不改變不利的工作方式,仍然會復發,即使動了手術。有些病人在手術後5年、10年又復發。
熱敷有些許改善作用,但效果有效,還是要注意避免手部的施力及重複性動作,也可以補充維他命B12,提升神經修復功能。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