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9期

出刊日:2012-01-15

返回上一層

動物輔助醫療 正流行

多數人看病時喜歡醫生多開藥、多做檢查,這群另類「醫師」,既不能開藥,也不能檢查,卻有本事讓病人打開心房,笑顏逐開。
 
諮詢/賴俊隆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台灣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秘書長)
撰稿/邱玉珍
 
什麼樣的「醫師」能讓老人家開懷大笑?一個週末上午來到臺大醫院北護分院的護理之家,人才剛到門口,就聽到室內傳來一陣騷動、嘻笑聲。原來「醫師」將要正式看診,行動不便的老人紛紛請社工幫他找最佳位置。
 
一位徐大哥(化名)更是慎重,在「醫師」還沒抵達前,就央求醫護人員幫他洗澡、洗頭,換上乾淨衣服後,再由醫護人員把躺在電動床的他推到交誼廳,靜靜等候「醫師」的到來。
 
在老人響起的歡呼聲中,只見四隻穿著制服的大狗、小狗,走進室內,原來牠們就是老人家引頸期待的醫生。見到狗醫生,再嚴肅的老人,也不禁露出笑容......。住在護理之家的李奶奶,原本不喜歡狗,看到脖子上掛著萬聖節項圈的小花生,開心地跟著大夥叫「小花生」的名字,伸手把牠抱著懷裡久久不放。
 
因中風手腳無法動彈、躺在電動床上的李爺爺(化名),看到其他老人開心地跟狗醫師玩,也笑了笑,手指微微動了一下。一旁眼尖的社工看到了,把狗醫生「Duke」帶到李爺爺身旁,讓他撫摸Duke的身體,還把食物放在李爺爺的手上讓他餵Duke;也拿梳子給李爺爺,讓他幫Duke疏理毛髮。四隻狗醫師在護理之家交誼廳裡,逗得老人哈哈大笑。
 
動物治療是古老的醫療方式,根據文獻記載,在幾個世紀前,人類其實就已經知道「動物會讓人的心愉悅」。比利時早在8世紀時就藉由動物進行醫療。18世紀時,在英國夸克(Quaeker)成立的精神病療養院裡,患者可以照料花園的植物及擁有小動物。
200年前,修士約克(York)就曾推薦過「禱告與動物可幫助心靈的苦悶及身體的不適」。19世紀,德國有一家「貝特」(Bethel)癲癇中心,也允許用狗、貓、綿羊及山羊做為醫療的輔助。
 
這些古老的醫療方式,隨著時代更迭老早被人遺忘,直至60年代時,才開始有人探究此一古老醫療方式,並將它發表於報章雜誌;1969年美國兒童心理學家 Boris M. Levinson將動物做為輔助治療者的經驗著書後,動物治療才再度被大家所重視。
 

以動物輔助醫療 確有療效

科學家相信,動物與病人親近,的確能療癒人心,達到治療效果。近代透過動物為媒介作為醫療輔助角色,在歐美國家已有30年之久,臨床報告已證實,對慢性病患、精神病患、遲緩兒及安寧病房等患者,都有相當程度的慰藉效果。
 
根據國外專業醫師及心理治療師觀察及研究發現,「同伴動物」能讓病人適當轉移對病痛的注意力;透過撫摸動物及對話過程,能讓患者血壓降低、緩和情緒,穩定三酸甘油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研究還發現,還可以減少神經方面症狀,如頭痛、失眠等。
幾個月前,美國心臟醫學會也發表一篇研究指出,狗能對心臟病患帶來安撫作用,實驗中發現,與單單只有人去探病相比,有狗去探病的病人,焦慮指數、腎上腺素(人處於壓力時分泌的荷爾蒙)分泌量都比較低,心肺功能也獲得改善(左心房壓力降低、肺動脈收縮壓降低),病情顯著好轉。這項成果支持了「寵物療法」用於急性心臟病患的效果。
 
目前動物治療運用的範圍相當廣,學齡前的早期療育、啟智學校、復健、護理之家及精神科病人、安寧病房癌末患者,都適用於動物輔助治療。國外研究發現,甚至中輟生,可能因為家庭因素產生情緒障礙問題,也可以藉由與動物互動,提升專注力及情緒穩定度。國外研究也發現,動物能給予人心靈慰藉,也能激起特殊患者的良性反應,大從馬、鯨豚、狗、猴子,小至鳥、烏龜,甚至刺蝟都可能發揮療效。
 

嚴格訓練 動物才能協助醫療

任何動物要扮演醫療輔助角色,都必須經過動物行為訓練師嚴格訓練,才能達到治療效果。以狗為例,要成為一位「狗醫師」必須經過八個月以上的訓練,經過層層考試,加上實習課程,取得執照才能成為真正的「狗醫師」。一般民眾家裡飼養的貓狗,未經過特殊訓練,無法達到輔助治療效果,只有陪伴的功用。
 
為何動物相伴具有療癒效果?從事動物治療法研究、目前在德國擔任精神科護理師的劉威良,曾針對臨床病患進行訪談研究,發現82%的患者認為動物在他們不舒服的時候,有正面影響;有超過60%的病患覺得,動物讓他們感到不孤單,超過50%的人認為動物是他們的好朋友。
 
在訪談中,一位病患告訴劉威良,動物相伴對他所帶來的療效,比一位醫師還強;還有病患說,動物對人的忠實、知心貼心與依賴,還有與牠們相處的快樂,讓他願意付出時間照顧動物。有些病患則覺得,動物貼近身邊,讓人撫摸擁抱,讓他感到無比的快樂。顯見,動物治療具有相當程度的療效。
 

台灣也有狗醫生

台灣動物治療1999年在陳秀宜積極籌畫下,才成立「台灣狗醫生」動物輔助治療團隊,希望透過動物的探訪,減輕病人的痛苦與苦悶。很多狗醫師過去是飼主眼中的頭痛人物,經過訓練之後,變成乖巧、溫馴,聽從主人的指令,還可以到病房陪伴病人,協助病人達到自然癒療的效果。多年來,台灣狗醫師的服務對象以醫院、療養院、老人院、育幼院、弱智及傷殘病人、老人、兒童等為主。
 
台灣狗醫生協會曾針對安養中心老人及身心障礙孩童,進行國科會為其兩年的研究,計畫主持人之一,也是台灣狗醫生協會創辦人陳秀宜在研究中證實,動物輔助治療在老人及兒童身心靈上可達到自然療癒效果。
 
研究中發現,透過狗醫生的陪伴,老人在「生活自理」與「社會互動」治療目標的平均達成率較佳,生活自理目標上達成率為33.3%,社會互動目標上達成率為58.3%,比無狗組的0達成率及33%更好。
 
在兒童部分,有狗醫生陪伴的兒童在「肢體活動」上,達成率為32.7%,較無狗醫師陪伴的兒童組的達成率26.3%高。
 
社會互動上,研究從兒童身上發現,動物的介入對兒童在「眼睛跟隨目標物」、「笑」、「表達是與非」等行為表現上較有正向影響。
 

動物治療只是輔助

上述諸多研究顯示,動物治療確實有現代醫療難以替代的復健功能。但動物治療並不是「仙丹」,只是一種輔助媒介,在配合專業醫療的治療過程中,透過動物能讓病患卸下心房,達到復健療癒的目的。

健康Q&A

Q、 台灣的寵物治療費用如何?什麼管道可以預約?
A 、寵物治療目前有收費的是馬術及鯨豚治療,狗醫師到各醫院、特教班或是養護機構服務完全義務服務,不向服務機構收取任何費用。由飼主與愛犬組成的狗醫生大使團隊共同出勤,依協調的時間可週間或週末提供服務。目前出勤服務時間多為週末假日,每次出勤的狗醫生數目自1~6隻狗不等,服務時間約為1小時。
 
目前狗醫師的服務範圍仍以大型機構為主,像安養中心、護理之家、安寧病房、醫療院所或是一些特教學校。至於個人化服務,目前仍不在狗醫師服務範圍,除非特殊個案,台灣狗醫生協會經評估考量,才會出勤服務。
 
台灣狗醫生協會是一個非營利的社團法人機構,所有的志工與狗醫師都是義務服務,以動物輔助治療透過社會服務模式,傳達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理念。台灣狗醫師協會的聯絡電話:(02)23924860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