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6期

出刊日:2018-10-15

返回上一層

活過一世紀不是夢! 如何活得健康又長壽?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2017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4歲,其中男性77.3歲、女性83.7歲,均創下歷年新高。國人平均壽命從2007年的78.4歲增至2017年的80.4歲,顯示國人越來越長壽。此外,台灣百歲以上人瑞已突破3千餘人,活到100歲,將是必然的趨勢。但是活得久之餘,民眾更在意如何才能活得健康?
 
諮詢/詹鼎正(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
撰稿/楊雅馨
 
「呷百二!」這是台灣人生日時給長輩的最佳賀詞,無獨有偶,120歲也是科學上推論的人類天年。一個生命從胚胎細胞開始,一生中細胞約可重複分裂50次,每次週期約2.4年,合計就是120歲!
 

長壽的秘訣 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交互影響

事實上,壽命是先天條件(基因)和後天環境(生活習慣)的總和結果。一般而言,家族中有較多長壽者,多半也會活得比較老,另一方面則是跟外界環境有關,即「自由基理論」,老化的機制一部分可歸究於外界因子影響細胞裡面的新陳代謝,一串連鎖反應產生自由基,進而對基因產生傷害,最後造成細胞傷害凋亡。至於哪些狀況會產生自由基?疾病方面如心血管疾病、癌症、阿茲海默症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壓力、熬夜、喝酒、不運動等。
 
想長壽,就是要抗自由基,即良好的生活作息,不抽菸、不喝酒、多運動、維持標準體重、充足的睡眠、不要跌倒…這些都做得好,理論上是能延長生命年限「Life Span」和健康年限「Health Span」。
 

延年益壽4大要點

不過,養生之道,卻永遠無法放諸四海皆準。你一定聽過,某某人都不抽菸而且很養生,卻罹患癌症;或某某人,生活裡百無禁忌(抽菸同時也喝酒),依舊活到90歲。換言之,基因與環境互為影響,我們只能從多數的族群去找出最大共通點,而不能從單一個案的角度去推論。所以,想要延年益壽、減少老年病痛,還是有一些通則可循,以下整理出4大要點:
 

健康生活,預防疾病

簡單來說就是,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大病不致命。想要「健康不生病」就要著重於預防,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不抽菸、維持標準體重、多運動、均衡飲食等。「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好好的控制慢性病,該治療就要治療。
 
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9成至少有一種慢性病;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至少7成左右。在慢性病中,尤其是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有人說,慢性病一定得吃藥,事實上,要看何種慢性病,一般來說,代謝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藥物只是其中一環,更需要飲食、運動多方面配合,特別是體重過重者,透過減重有時不僅可以減藥、甚至還可以停藥。但是面對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癌症等疾病,不能只想靠飲食、運動改善、緩解,還是得積極接受治療。
 

多參與刺激心智的活動

不要停止學習,多參與能刺激心智功能的活動,如閱讀、下棋、甚至打麻將、數獨、猜謎等,但是看電視不能算,因為電視大多是被動接受資訊,比較沒有思考。在身體方面,得多運動,且盡可能地維持每天「動」。
積極投入生活
 
退而不休。村上春樹在《舞舞舞》寫到:「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你是否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觸,父母親怎麼忽然間變老了。
 
反應不靈敏、重聽、健忘、走路緩慢等,這些症狀在長輩身上的比例或許高一點,但我們還是會看到健步如飛的長者。「老、不老」最主要還是要看生活功能是否在退化,因此,即便65歲被強迫退休,也應該盡可能跟以前一樣保持活躍,如參加志工活動。
 

保持樂觀正向

保持樂觀進取的人生觀,此外,也可藉由宗教信仰的關懷與融入,也是讓長輩真能夠安頓身心,過得快樂的一個重要條件和方式。
 
 

老人生病症狀不典型 用藥太多太雜

近年來有不少醫院都成立了老年醫學科,可以處理一些老年人常見的疑難雜症,例如同樣的疾病,老年人的症狀往往跟年輕人不太一樣。常見的泌尿道感染,在年輕人身上的表徵通常是解尿疼痛、頻尿、發燒,但在老年人可能只是輕微的不適、不一定發燒、甚至出現譫妄、不認得人。年輕人出現「喘」的症狀,會先考慮是肺部問題,但老人家喘起來,心臟、肺臟狀況都要同時考慮。
 
此外,多重疾病、多重用藥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但每天要吃一大把藥,身心上都是負擔。要解決這個問題,老年人最好找一位固定的醫師看大部分的病,這位醫師會比較清楚用藥狀況,若需減藥也比較容易調整。老年醫學的用藥原則就是用最少的藥治最多的病,如果可以不用藥就盡量不用,如果需要用,也不要開太多種。
 

老年醫學科完整照護老人問題

老年醫學整合門診,以全人醫療概念出發,透過系統化的方式,找出老年人各項疾病治療的整合目標。在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則發展出兩個看診模式:
 

1.高齡醫學一般門診:

針對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多重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如失智、憂鬱等)、常見老年病症候群(如跌倒,譫妄等),提供一般性的評估與長期的追蹤照護。

2.老年周全性評估診:

遇到一些比較複雜問題的老年人,需要一個系統方法,從生理、心理、社會及功能方向做整體性評估,並針對發現的新問題,提供照護計畫,定期追蹤成效。

 

 


健康Q&A:

Q、老人家常忘東忘西,是健忘還是失智?
A、認知功能確實會隨著年齡老化,反應變得緩慢(如看到某人卻突然喊不出名字),但之後又想起來了,這只是反應速度稍微差一點;但如果是早上才提醒晚上要聚餐,卻完全忘了;或原本很熟悉的動作突然無法做,如本來會煮飯卻突然不會做了,或每天都去公園運動有天卻迷路了回不了家,這些行為已經影響日常生活,那麼就有可能罹患失智症。
 
Q、老人走路變慢要緊嗎?
A、老人走路變慢,可能是膝關節出問題,也有可能是肌力、反應等問題,可能是肌少症,也有可能是認知衰弱等問題。國外研究顯示,老人走路慢,臨床死亡率較高。走路變慢是一個很好的觀察表徵,若發現家中的長輩有突然間走路變慢的現象,應帶去給老人醫學專科醫師詳細評估。
 
Q、聽說爬山傷膝蓋,年紀大了應該停止爬山嗎?
A、如果這位老人家做某些運動(如爬山、游泳、跑步等)一直以來都沒有出現任何狀況,不需要因為年紀增長就停止這項活動。但是若已有某些疾病,如退化性關節炎,為了避免疾病惡化,是應該停止爬山、甚至不宜爬樓梯。
 
Q、有些長輩喜歡吃保健食品,要注意什麼?
A、食品不是藥品,拿食品來治療疾病,從學理與實證上,都不一定站得住腳。購買保健食品,請先想清楚,為什麼要吃。原則上,平時注意飲食均衡,不需要額外補充。
此外,有些保健食品還是不能隨意吃,如「紅麴」不能與降膽固醇藥物併用,恐造成肝臟損傷、橫紋肌溶解症或其他副作用。銀杏與抗凝血劑等合併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攝入過量維生素A、E、胡蘿蔔素等等,反而有增加心血管疾病或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Q、80歲以上老年人若罹患癌症,治療的方式與目標與較年輕者有不同之處嗎?
A、主要還是看長輩的身心健康狀況或虛弱狀態而定,健康老人的治療方式和成年人沒有太大的差異,若屬於虛弱的老人,治療方向就得偏向保守療法。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