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6期

出刊日:2018-10-15

返回上一層

檢測血糖像刷條碼? 嗶一聲,血糖高低全都露!

撰稿╱曾宇婷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科專任主治醫師)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期核准兩款CGM,不需再以指尖血糖校正,想知道當下血糖多少,只需要以顯示器感應一下,就能呈現血糖值,甚至還能將數據無線傳輸至智慧型手機,從手機APP就能知道整日血糖變化,當血糖過高或過低時,也能做出警示,病友接受度更高。
 
自我血糖監測一直是糖尿病友的衛教重點,血糖數據能顯現出藥物治療的反應如何、飲食及運動影響血糖的程度如何,這些都能讓醫師更全面了解血糖變化,進而制定精準的治療計畫,對於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幫助,因此醫師非常鼓勵病友可以在家自己測量血糖。
 

 

怕痛怕扎針 自我監測血糖者少

傳統的自我測量血糖方式是以針扎指尖取得微血管血液,滴在血糖試紙上,再由機器判讀血糖值,只要操作正確,測得的血糖數值準確度很高,當測得之血糖值太高或太低時,就能夠盡快加以處理,因此特別是血糖控制不理想、在施打胰島素治療或是血糖起伏很大的病友,更需要頻繁的測量血糖。可惜,實際上有執行自我監測血糖的病友不多,大多是害怕自己扎針、怕痛而不願意測血糖。
 
另一種自我測量血糖的儀器,即「連續血糖監測儀(CGM,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這是將偵測感應針置入病人皮下,持續測定組織間液葡萄糖之濃度,因為血液中的葡萄糖會擴散至組織間液再進入細胞中使用,感應器經由換算推測出血糖值,能夠提供即時的(real time)血糖數值,並且每5分鐘記錄一次血糖,能夠呈現出血糖變化的趨勢曲線,因此能夠在血糖過高或過低時發出警示。
 
目前研究顯示,對需要注射胰島素的第1及第2型糖尿病患來說,使用CGM比起測指尖血糖,能夠再降低糖化血色素約0.6%,而且能減少每天處於低血糖的總時間。
 
圖說:在病人手臂放上感應器,每次只需以顯示器感應一下,即可呈現血糖值,不必扎針。
 

新款感應器可置放皮表上檢測更方便

近幾年來CGM蓬勃發展,因為希望提供糖尿病友更便利、更有生活品質的血糖監測方式,早期的CGM每天仍需要測至少兩次指尖血糖來校正血糖曲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期核准兩款CGM,不需再以指尖血糖校正,而且偵測皮下組織間液葡萄糖的感應器在皮表上只有比50元硬幣大一些,感應器可以放置在手臂外側或是肚皮上,每10到14天需更換一次。想知道當下血糖多少,只需要以顯示器感應一下,就能呈現血糖值,甚至還能將數據無線傳輸至智慧型手機,從手機APP就能知道整日血糖變化,當血糖過高或過低時,也能做出警示,病友接受度更高。
 

血糖急遽變化時 仍以針扎血糖為準

但值得注意的是,血糖和組織間液葡萄糖之間有平均約15分鐘的落差,當血糖有急遽的變化時(例如劇烈運動或吃下大量高升糖指數食物)或是血糖低於70時,以及發生低血糖補充糖分後,CGM可能就無法即時正確呈現血糖值,此時就應以針扎指尖血糖為準。
 
CGM除了監測血糖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用途,即和胰島素幫浦結合,依據CGM測得的血糖變化來決定病人所需注射的胰島素劑量。若能夠安全準確且自動化的進行胰島素注射治療,進而發展出「人工胰臟」來取代胰臟調控血糖的內分泌功能,未來對於糖尿病的治療將是一大躍進。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