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7期

出刊日:2019-01-15

返回上一層

罹患重大疾病,如何調適心情?

不管是誰,一旦得知罹患癌症或其他重大疾病,情緒勢必受到衝擊,當身體的變化正帶來挑戰,心裡的波瀾也接踵而來。病中如何調適心情?旁人又該如何扶他一把?
 
撰稿╱吳思穎(好心肝門診中心身心科兼任主治醫師)
 
當被診斷罹患重大疾病,可能會顯著地影響到一個人的幾個生活層面,包括人際關係、工作經濟能力、身體外觀、獨立性,以及對人生的信念。重大的疾病,可能讓人感覺到哀傷、害怕、擔憂,或是憤怒。因為面對疾病的診斷和後續治療時,我們會立即地感到自己的身體和未來所必須面對的情況是無法完全在掌控之中,這樣極度的不確定和失去控制的感覺,伴隨著對疾病病程變化和對治療中副作用的隱憂。
 
同時,我們也會感到孤單,感覺和家人朋友像是隔著一層距離,難以向親近的人真實說出自己的疾病詳情,和面對疾病的複雜思緒,一方面是因為自己都還難以消化心中波濤洶湧的感受,一方面也是不希望讓家人朋友擔心、造成他們額外的負擔。
 
這樣的情緒變化是可以理解,也是人在適應生命中艱鉅挑戰的自然反應和必經過程。但是有的時候,憂鬱、焦慮的情緒反應,在有些人的身上會是強烈到難以承受的,有時甚至可能影響到我們處理生活大小事的能力,和接受疾病治療的積極性和完整性。
 
圖說:感覺憂鬱情緒已經影響到生活,應勇於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右為好心肝門診中心身心科吳思穎醫師)

 

您或親友是否已被憂鬱纏身了?

面對重大疾病,有較高風險可能憂鬱的族群包括:當面對的是對生命威脅強烈的疾病,例如癌症、心臟病;疾病本身帶來難以控制的疼痛;本身心理調適策略不足;或本來生活中已承受較高心理壓力(例如有經濟壓力、家庭紛爭、缺乏家庭朋友支持)的人。

什麼時候該求助?

當你感覺到自己的焦慮或情緒低落已經佔據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甚至影響到你對家人朋友的感受(例如覺得疏離麻木、拖累他們)及自己的生活(感覺失去樂趣、對工作、娛樂都提不起勁),或是有持續的負面思考(包括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家人沒有我會活得比較好)等,都應該要立刻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有的人會認為有情緒困擾是弱者的表現,但正確的尋求專業協助,事實上不僅能讓自己有機會在信賴的治療關係中找到情緒的出口,整理好自己的步調;適當的藥物輔助治療,也能有效改善焦慮、自律神經失調、睡眠困擾,讓生活品質顯著地提升。此時,人也能更有精神和信心繼續走下去。
 
需要注意的是,有時當事人處在憂鬱的狀態中,常常是沒有動力,被自我責怪、缺乏希望的想法所困住,認為再做什麼都無法改善,而拒絕就醫。身邊的家人朋友需要保持敏感度,當注意到以上的狀況,持續一段時間無法改善時,務必要協助當事人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專業幫助。
 
醫師會協助判斷當事人的身心狀況是在正常的反應範圍,或是已有顯著的日常生活功能影響,達到憂鬱症的診斷;並和當事人及家屬討論治療的策略,包括心理諮商、家屬的支持、適當的藥物治療等。家人朋友在面對焦慮或憂鬱的當事人時,可以傾聽他的擔憂和無助,嘗試安撫,告訴他有這樣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鼓勵他配合治療之外,一同計劃、安排能感到樂趣和意義的活動,讓親人的生活除了醫療外,還有心靈充實、家人陪伴的力量。
 
憂鬱的情緒通常會伴隨以下情況:
◎感覺失去活力
◎對本來有興趣的事物提不起勁,也難感受到樂趣
◎睡眠失調(輾轉反側許久才能入睡、淺眠、睡眠中斷、特別早醒無法再入睡)
◎食慾減退
◎自律神經失調(心悸、胸悶、顫抖、暈眩等症狀)
◎思考動作都變得遲鈍,或容易激躁
◎思考內容偏負面(覺得未來沒什麼希望、自己活著沒有意義、自己拖累家人)
◎有結束生命的念頭

 

憂鬱症和較高癌症死亡率相關 身心健康同樣重要

近年有許多研究關注在精神健康與重大身體疾病的關係。以癌症診斷為例,憂鬱症的症狀和診斷和較差的生活品質、較高的癌症死亡率相關,而癌症的患者族群,患有憂鬱症的風險的確較一般人高。根據不同研究,受到癌症種類、研究收案機構、診斷工具等因素影響,癌症患者併有憂鬱症的診斷比例為10~49%。多篇研究心身狀態與癌症死亡率的統合分析論文,也提出憂鬱症和較高癌症死亡率相關的實證,並探討其中可能機制。
 
身心本為一體,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和大腦的情緒壓力狀態,是密切互通的網絡,時時刻刻相互影響。當身體有著腫瘤侵犯,持續的組織損傷會啟動各式各樣的發炎反應。失去平衡的免疫反應,會影響大腦維持情緒平衡的神經傳導素(如血清素、多巴胺)代謝,也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如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功能失調、皮質醇分泌失調),影響神經保護因子的生成,同時也產生造成神經退化的蛋白質。從此一角度來看,不只是對疾病調適的壓力促成憂鬱症的生成,癌症病人的本身免疫─內分泌─神經生理狀態,也提供了促成憂鬱症的生物環境背景。
 
而從另一角度來看,慢性的憂鬱也會藉由免疫─內分泌─神經系統的功能失衡,影響到癌症病人的生理健康。另一方面,憂鬱的患者可能較難遵從疾病篩檢、治療、執行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較難去規律運動、較容易使用菸酒等物質),也是因素之一。
 
面對重大疾病已是不容易的挑戰,在努力照顧好身體的同時,心理的健康也需要同樣的關注。因為我們已從前面提及的壓力─免疫─內分泌─神經系統互動中理解到,唯有生理和心理同時照顧好,才會有最佳的身體狀態和生活品質。
 

Q:對於求生意志還很強的病人,如何適切地談論死亡議題,而不讓對方感到你是在詛咒他或說他沒希望了?
A:人在面對危機時,其實都會去思考各種將面臨的可能性,包括最壞的狀況:死亡。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有的人較坦然,有人的還在否認,有的人心裡接受但不想表現軟弱讓親人擔憂。這些調適的過程需要時間和支持,不需要特別勉強當事人去面對或表現理智。可以溫和開放地聊聊他對於治療的看法、接下來生活的安排、是否有什麼願望想去達成,來了解他對於生命旅程接近終段的思考角度,並引導對他心靈滿足有助益的方向做討論。
 
Q:到底該不該跟正在與疾病奮戰的病人說「加油」?    
A:有時與疾病奮戰的人處在不確定和已經不知還能做什麼讓情況更好的煎熬中,再說加油,也許讓人無奈。可以問問看他是否需要任何形式的協助或實質的幫忙,例如:單純溫暖的陪伴,做一些有興趣的事,度過難熬的時間或身體的不舒服感、協助處理生活上的瑣事,減少負擔、或是一聲誠摯的祝福及需要時願意幫忙的允諾,都是很溫馨的。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