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47期

出刊日:2019-01-15

返回上一層

降血糖、顧心臟還能減重糖尿病用藥選擇更多、效果更好!

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近年來有不少新進展,使用得宜不僅可以降血糖,還可以減少其他併發症,但切記要同時配合減重、運動及飲食控制,效果才能更顯著。
 
撰稿/曾宇婷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科專任主治醫師)
 
在台灣,18歲以上的成人有10.1%、大約兩百多萬人患有糖尿病,每年新增加的糖尿病患多達兩萬人,而糖尿病高居臺灣十大死因第5位,它所引發的慢性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病變,更是導致糖尿病患失能的主因,因此如何幫病友有效控制血糖,是每位新陳代謝科醫師的挑戰。
 
近幾年來,糖尿病治療藥物亦有新進展,特別是一些關於心血管疾病預後的研究陸續發表,讓糖尿病治療不僅僅可以達到降血糖的效果,還能降低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發生率。
 
首先,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2(SGLT2)抑制劑,將糖分自腎臟隨尿液排出,研究發現對於已患有心肌梗塞、腦中風、周邊動脈阻塞的糖尿病患,可以顯著降低再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及死亡率。此外,SGLT2抑制劑具有排鈉利尿之作用,因此能夠顯著減少因心臟衰竭住院的風險。每天自尿中排出的葡萄糖,相當於少吸收了大約240大卡的熱量,所以大約可減輕1~3公斤。不過要注意的是可能有生殖泌尿道感染等副作用,一旦發生應告知醫師。
 

GLP-1注射型藥物可降體重

糖尿病注射型藥物除了胰島素之外,還有類升糖素胜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類似物,加強腸道荷爾蒙作用,除了能降低血糖,還有抑制食慾、延緩胃部排空,進而達到體重在30週以後減輕大約1.5~6公斤的效果。目前研究發現Liraglutide這個藥物有降低心肌梗塞、腦中風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的好處,副作用則包括噁心、嘔吐、腹瀉等。
 
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變是導致國人洗腎人數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腎衰竭亦增加糖尿病患的整體死亡率。糖尿病腎病變初期的變化就是白蛋白尿的產生,SGLT2抑制劑可以有效減少蛋白尿,避免腎功能(肌酐酸)變差,降低進展至腎衰竭洗腎以及末期腎病相關之死亡率,而GLP-1類似物則是觀察到有減少蛋白尿的好處。
 

糖尿病需醫療團隊整合照護

如今糖尿病的治療走向個人化醫療,醫師依據每位病患的狀況來使用最適當、有利的藥物,不過更重要的是需要病患一起配合努力。相較於高血壓及高血脂,糖尿病的追蹤治療需要花更多的心力,包含營養、藥物、定期監測、併發症篩檢,這都需要一個醫療團隊來合作,為提供更完整的糖尿病照護品質,國健署積極推動糖尿病照護網,希望提供糖尿病患更全面的整合照護。
 
糖尿病全方位治療 飲食控制+運動+減重+藥物
第一線治療藥物
Metformin(雙胍類)
若血糖控制未達標,則再加上第二種藥物
→併有心血管疾病:SGLT2抑制劑 或GLP-1類似物均可
→併有心臟衰竭或糖尿病腎病變:SGLT2抑制劑優先考慮
→併有體重過重:SGLT2抑制劑 或GLP-1類似物均可
※ 使用SGLT2抑制劑,腎絲球過濾率至少45 ml/min/1.73m2以上
※ 目前健保規定SGLT2抑制劑及GLP-1類似物,僅能擇一給付 台灣目前上市之SGLT2抑制劑及GLP-1類似物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