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期
出刊日:2019-07-12
返回上一層粘醫師消脂保肝專欄/消脂保肝還護「奶」
2019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大獎,特請世界級乳癌大師、美國德克薩斯州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 Gabriel N. Hortobagyi醫師主講:近40年乳癌研究與進展。乳癌死亡率在這幾十年內下降了40%,除了檢查進步、手術精進、藥物發展之外,控制體重與增加運動已證實可減少罹患乳癌及乳癌復發的風險。
早年,乳癌多半靠病人自己手摸或醫師觸診發現,一旦發現之後,幾乎都採行乳房全切除的手術,加上全身性化學治療,病人得承受相當大的不適症狀。
隨著醫療的進步,透過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等影像檢查,讓乳癌能及早發現;加上開刀技術精進與器械的研發,使開刀的傷口越來越小,也傾向於保留絕大部分的乳房組織。另外,癌症基因的檢測更能讓治療精準個人化,配合低劑量的放射治療,與抗荷爾蒙藥物治療、標靶治療,或化學治療等,讓乳癌的預後與存活率大幅提升。這樣的成就,得感謝全世界無數的醫師與科學家努力研發,不斷累積治療乳癌病人的經驗,使得乳癌成為極少數有相當不錯預後的癌症。
停經後婦女肥胖
乳癌風險亦增
然而,預防還是遠勝於治療。近年來有許多研究發現,肥胖與癌症息息相關,例如肥胖常伴隨著脂肪肝,脂肪肝嚴重的話也可能有罹患肝癌的風險。除了肝癌之外,研究也發現肥胖跟乳癌有高度相關,包括體內慢性代謝性發炎指數上升、胰島素抗性增加、血管增生因子提高、荷爾蒙分泌失調等,都會增加因為肥胖而提升乳癌的風險。
停經後的婦女一旦肥胖纏身,乳癌罹患風險隨之提升,每增加5公斤約提升4~8%罹患乳癌的風險。而停經後的肥胖婦女,在做完減重手術之後發現,大幅減少42%罹患乳癌的風險,可見脫離肥胖不僅僅能維持完美體態,更能保有健康的「內在美」。
每日運動半小時可抗乳癌
慶幸的是,只要能夠積極的健康減重,並且增加每天的運動量,就可以大幅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及乳癌的復發率。另外芳香酶抑制劑、降血糖藥物(metformin)、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以及抗發炎因子抑制劑等,都有研究報告顯示具有抗乳癌的保護力。
在運動方面,研究特別指出每週150~300分鐘(大約每天25到50分鐘運動量)的中等強度運動,配合阻力肌肉運動和平衡與伸展訓練,包括:走路、在家有氧運動等等,都可以產生不錯的抗乳癌效果,多動多快活。
善用科技產品
提升減重效果
另外,科技產品除了帶來生活的便利之外,更為健康把關提供更有效的監控,研究發現現代智慧手機App軟體與醫材的使用,譬如飲食熱量的估算控制、每日運動量的計算監測、體脂肪的量測、線上諮詢與定期醫護人員監控等,皆可提升病人體重控制與規則運動的成效。
肥胖帶來許多健康上的問題,已成為慢性病與癌症的主因之一,雖然健康減重就可以消除或減少這些健康的危害,但是肥胖症不痛不癢,最重要是病人自己需要有病識感,強化自己減重的動機,才能打擊肥胖、維持健康!
(圖說:肥胖會增加乳癌等癌症風險,但每日運動半小時就有抗乳癌效果。)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從細微處觀照健康
- 健康新聞/于美人自嘲「梁山泊好漢」 手術6小時取出108顆腎結石
- 健康新聞/資深演員馬如龍病逝 罹罕見神經內分泌腫瘤
- 封面專題/尿液藏健康「泌」密 排尿情形總體檢
- 熱門話題/基因檢測、液態切片「算病」掀熱潮
- 焦點特寫/保護心血管 「壞膽固醇」治療目標值再降低!
- 醫學新知/腫瘤細胞 如何在高突變率中精巧求生?
- 面對疾病/肺腺癌病例頻傳!手術後,該如何照護?
- 面對疾病/高血壓引起的出血性腦中風 該如何搶救?
- 面對疾病/眼壓正常不表示沒有青光眼! 預防青光眼的正確觀念
- 面對疾病/關節積水怎麼辦?
- 面對疾病/擠不掉的「痘痘」!皮膚粉瘤是什麼?要緊嗎?
- 身心樂活/「搞操煩」、容易緊張…是罹患焦慮症嗎?
- 楊智超醫師專欄/「公主病」發作?!神秘的纖維肌痛症
- 內分泌知識小棧/糖尿病新藥輩出 降血糖更精準、更容易!
- 聰明養生術/天天低頭滑手機,脖子也「當機」了!如何正確保養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