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51期

出刊日:2020-01-15

返回上一層

漸進式安寧緩和醫療 給病人身心靈最大的支持

「安寧?我還要繼續拼,怎麼現在叫我接受安寧?」儘管安寧緩和醫療在台灣已推展近30年,但生病的人身心本來就脆弱,乍然聽到安寧仍可能會排斥。其實現在安寧緩和醫療的觀念逐漸在轉變,在病人治療疾病的同時,也藉由漸進式的介入,不僅改善不適症狀,提高生活品質,甚至延長生命。
諮詢╱蔡兆勳(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副教授)
撰稿╱鍾碧芳
 
小吳的父親罹患肝癌,發現時已經轉移到肺臟和骨頭,雖接受標靶治療,卻沒什麼效果,主治醫師委婉告知小吳,可以慢慢跟病人溝通是否採用安寧緩和醫療。小吳覺得很掙扎,他父親的求生意志還很強,最近還想嘗試免疫療法,在這個狀況下要跟他提安寧,實在不知如何開口,陷入天人交戰……
 
癌症長期佔據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始終是人類最難纏的「對手」。過去晚期癌症的治療方法較有限,可能在某個時間點就「喊停」,由安寧緩和醫療介入,積極治療與安寧緩和醫療之間也許能有明確的界線;但隨著醫學日益進步,各種新型療法點燃了晚期癌症病人的希望,安寧緩和醫療何時需要介入,界線變得較為模糊,也不代表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就需要與疾病治療「一刀兩斷」。
 
安寧緩和介入點不限於生命末期
其實,安寧緩和醫療的適用對象早已不限於生命末期照顧,若能在重大疾病確定診斷後,早期介入緩和醫療照護的觀念與做法,可協助病人及其家屬在治療同時,也能有較好的生活品質,疾病治療與緩和醫療兩者並不衝突。
 
以上述案例中小吳父親的情形,若病人希望嘗試免疫療法,主治醫師評估後也可行,還是可以去進行,但同時間仍可尋求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的協助,緩解不適症狀、提升身心靈舒適度。國內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已近30年,較之早年,民眾接受度已經增加許多。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2015年癌症病人死前一年安寧涵蓋率已達55.6%;而依據英國經濟學人在2015年公布全球臨終病人死亡品質(Quality ofDeath)調查結果,台灣在80個國家排名第6,為亞洲之冠。
 
漸進式介入 讓病人心安
然而,面對死亡仍是困難的。在實務經驗上,不管是家屬或醫師,若要跟病人談到安寧,仍舊有一定難度。尤其若沒有先建立好跟病人的良好關係及信任感,貿然提及安寧或死亡等議題,當然很容易招致病人的拒絕或反彈。
 
所以,現在安寧緩和醫療推動的趨勢是偏向漸進式,不見得是等到所有疾病治療都「束手無策」之後,才突然轉到安寧病房,而是從晚期癌症診斷確定後,就可以逐步介入。安寧團隊用關懷與陪伴,和病人與家屬一起歷經疾病進程,共同調適,這是一個支持的過程,若缺少這段互動過程,安寧團隊的出現,等於是讓病人或家屬突兀地接受且承認將步入死亡。
 
其實,目前各醫院都有癌症個案管理師的制度,一旦確診癌症,就會有個案管理師從旁協助,提供各項資源並關心病人與家屬,這樣的癌症病人支持系統,也可說是廣義的緩和醫療。在疾病進展的各個階段,醫療照護的目標必定不一樣,但安寧團隊提早與晚期病人互動,拉長準備的時間,就能一起往好的方向前進。
 
治癒性的治療與緩和醫療可並行
當治癒性的治療有了侷限,眼見接下來病人已經不適合疾病的治療,甚至可能出現負面影響,但病人或家屬仍一心期盼繼續治療,這是臨床上常見的難題。畢竟無論是病人對疾病的治療仍抱持期待或家屬心裡上的不捨等,都是人之常情,這也是安寧緩和醫療團隊需要支持與陪伴病人及家屬的重點。
 
緩和醫療並非沒有治療,而是治癒性的治療與緩和性的治療兩者同時進行,但比例會隨著病程而改變。也就是說,一旦進入晚期,治癒性的治療會逐漸減少,代之以讓病人不適症狀的緩解,以及病人及家屬在心理甚至是靈性層面的撫慰與支持,讓病人擁有生命尊嚴、完成心願,然後真正地放下。
 
在實務上,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近來也透過醫院評鑑,要求各醫院推動「晚期癌症的安寧緩和醫療早期介入」,也就是從晚期癌症診斷確定開始,就由安寧緩和醫療團隊,與原團隊努力合作,建立與病人及家屬的信任感,讓他們能安心,感到被關心。安寧療護團隊可以發揮類似「補充包」的角色,一起提昇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面對死亡需要時間準備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晚期病人存活期仍有約一年時間,安寧緩和醫療有必要那麼早介入嗎?」其實,就算存活期還有更長,對一個人來說,要準備好面對死亡這道關卡,時間再久都不算長。
 
嚴格來說,面對死亡應該是全民「生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每個人並非只有生病時才需要準備,人生本有許多無常,平時即有所準備是最理想的狀態。
 
協助病人回顧生命 完成未了心願
處於癌症晚期,病人不只需承受肉體上的痛苦,心靈上也是飽受折磨,甚至面對死亡,還會出現害怕、恐懼、不捨、不甘願等多重情緒,安寧緩和醫療團隊首重與病人關係的建立,站在病人的角度,讓對方感受到真誠的關心,建立信任感外,更重要的是進行接下來的死亡準備。
 
無可諱言的,對於身體症狀的痛苦,必須要得到緩解與治療,但在緩解苦痛時,另一方面也需改善心靈上難以放下的困擾,也唯有在身心靈整體的照護下,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讓病人能面對接受死亡,家屬才能安心。
至於,死亡準備則是個過程,通常安寧緩和醫療可以朝下列幾個方向進行,只要完成其中一件,就會大大改善病人對死亡的恐懼。這才是根本改善病人生理與心靈上的苦痛,讓其能真正地放下、了無遺憾。
 
1.陪伴病人做生命的回顧。透過生命的回顧,協助病人回想一生中曾遭遇哪些成就或開心的事,藉以肯定自我;這對於已被病魔擊垮的病人來說,才是最大的支撐力量,可藉此找回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2.若有不愉快或衝突,嘗試協助化解,以追求圓滿。人生的過程有好有壞,走到人生的最後,如果能有機會表達愧疚或懺悔,重新重建、修補各種關係,對病人善終很有幫助。
 
3.協助病人完成未了的心願。
 
4.創造機會,讓病人表達對家人與親友的愛意,完成四道人生習題:道歉、道謝、道愛、道別。
 
5.心靈成長,內在力量提昇,讓病人不覺得孤單,減少死亡恐懼。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