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51期

出刊日:2020-01-15

返回上一層

急性腦梗塞,打通血管有兩招! 把握時間搶救腦細胞

一旦發生腦梗塞中風,必須搶時間就醫。因為從腦細胞缺血到壞死,還有一段時間,把握這段時間及時給予治療,打通阻塞的血管,就能減少腦細胞受損的嚴重性。
 
諮詢/鄭建興(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
撰稿/丁彥伶
 
40多歲的王先生,有一天突然發現一邊的手腳無力、行動困難,被緊急送醫後,電腦斷層顯示梗塞性中風,還好送醫得快,經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後,第二天手腳功能就恢復很多了!
 
王先生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病史,醫師問診發現,他因為最近工作很累,肩頸痠痛,常常請人按摩,研判應該是按摩力道過度,加上本身血管脆弱,引起動脈剝離造成中風。
 
80多歲的張伯伯,知道自己心跳常常不規則,但不以為意,一天早上醒來,突然感覺肢體無力、起不來,家人發現後趕緊將他送醫,檢查證實腦部動脈阻塞,但已經超過可以施打血栓溶解劑的黃金時間,所幸還可以使用動脈血栓移除術將阻塞的血管開通,術後症狀明顯改善。治療穩定後,醫師回頭追查,證實張伯伯是心房顫動引起的腦中風,這種情形往往會阻塞在比較大的腦部血管,症狀也會比較厲害,不可不慎!
 
又到了秋冬中風好發季節,很多人都以為腦中風是毫無緣由的「突然發作」,但其實中風發病前多半有蛛絲馬跡,平時多注意身體狀況,是可以預防中風發作。
 
腦梗塞的好發族群:
飲食高油高鹽高糖、吸菸、不愛運動
腦中風分成兩大類,一是腦出血,二是腦梗塞。以嚴重度來說,梗塞性腦中風大多比出血性中風症狀較輕,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約達10%到20%,腦梗塞則約是5%到10%。
 
引發腦出血最主要和高血壓相關,其他包括先天有動靜脈畸型、腦動脈瘤、服用抗凝血劑、或本身有血液凝結問題者,也可能發生急性腦出血。
至於腦梗塞多半和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三高」有關,三高常肇因於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例如常食用高鹽、高糖、高油,平時不太運動、作息不正常,及有抽菸習慣等,容易引起血管硬化狹窄。
 
有心房顫動 中風風險高5倍
不過,腦梗塞中風患者中,仍有2到3成並無三高,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心房顫動。
 
這是由於心房收縮功能異常,導致心房內的血流不順,易凝結成血塊,當血塊跑到腦部就很容易引起腦缺血。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初期可能偶爾才發生一次,所以不易發現,隨著年齡增加,心律不整頻率會增加,中風風險也漸增高。統計顯示,80歲以上老年人約有10%有心房顫動問題,若未服用抗血凝血藥物預防血栓,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
 
心房顫動引起的腦中風以老年人居多,至於年輕人中風,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跟動脈剝離(包括頸脈動、脊椎動脈、腦裡面的血管)有關,剝離的原因除了先天血管比較脆弱,跟後天不當的力道擠壓頸部血管,如按摩、整脊等有關。
圖說:從靜脈注射血栓溶解藥物是打通血管的方式之一。(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網站)
打通血管第一招:注射血栓溶解劑
腦梗塞中風必須搶時間就醫。因為從腦細胞缺血到壞死,還有一段時間,把握這段時間及時給予治療,打通阻塞的血管,就能減少腦細胞受損的嚴重性。
 
急性腦梗塞的主要有效治療有兩種,一種是從靜脈注射血栓溶解藥物,打通血管,在中風發生之後4.5小時內施行,效果最好,超過時間則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到醫院後還必須安排電腦斷層等檢查,確認腦梗塞的位置和評估病患的凝血狀況,所以推算起來,必須在腦梗塞發作後3.5小時內送到適當的醫院,才比較來得及救治。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比較簡單,教學醫院或區域級以上醫院就能執行。
不過,血栓溶解治療要注意腦出血的風險,愈慢給藥或病人症狀比較嚴重,較易增加出血風險,愈早給藥,出血風險愈低。若病人症狀太嚴重,則要審慎評估是否需要給藥。
打通血管第二招:動脈血栓移除術
另一種是動脈血栓移除術,是類似心導管的方式,將導管從鼠蹊部或手橈動脈等部位,經動脈抵達腦栓塞處,將血栓移除,移除方式又可分為吸除或直接拖出血栓等二種方式。要動此一手術前會進行腦部血管攝影,確定腦部有較大的血管阻塞,才需進行。
 
此種方式可容許治療時間達8小時(從腦中風發作時間起算)或更長,但因技術較困難,必須在有相關硬體設備及訓練有素的專業醫師操作,現階段主要在醫學中心或區域教學醫院進行。
 
因為梗塞性腦中風的搶救,牽涉到不同發病時間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式,所以一旦家人發現疑似腦中風,一定要趕快打119呼叫救護車,不建議自行開車送醫。因為急救人員受過專業訓練,可以先判斷病人的中風類型、狀況,同時和醫院先聯繫,選擇「最適合」救治的醫院,而不一定是最近的醫院。
 
腦中風經搶救後
三分之一到一半病人有良好改善
「家人已經在發病3小時內送醫,為什麼還留下嚴重後遺症?」有些中風病人家屬會有此疑惑。雖然梗塞性中風在救護單位配合下,病患大多能很快獲得救治,但並非所有及時救治的人都能完全恢復,因為中風當下腦細胞的缺血情況,就決定了大部分的預後。
 
統計顯示,中風後經119送醫搶救後,約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病人獲得很大改善,但有至少一半的病人可能效果沒那麼好,整體來說,約有3成病患能恢復得很好,但也有3到5成的病患可能會有中等到嚴重失能狀況。
 
臨床上發現,有4大因素將會影響預後:
1.中風嚴重度:腦血管的各部位都可能發生栓塞,如果發生的位置是大腦重要區域,例如語言、吞嚥、記憶、行動等部位,預後必須視發病時阻塞的部位和阻塞的嚴重度而定。
2.治療:是否接受適當的治療是影響預後的第二大因素。影響藥物治療最大的問題,一是給藥太晚,二是病人本身栓塞嚴重,發病後愈早給藥風險愈低,若病患已陷入昏迷,給藥效果有限。給藥前也要評估凝血功能,若抽血確定凝血功能、腎功能不佳,用藥有風險,可能無法用藥。
3.發生年齡:發病年齡也會影響日後恢復的狀況。
4.復健:復健是左右患者預後恢復狀況很重要的因素,中風後3到6個月是最重要的復健時機,半年內神經功能再生或復原易有快速進步的機會,若超過半年才復健,進步會較緩慢,因此中風後家人要鼓勵病患積極復健。
 
半年以後雖然神經復原進步慢,但每天還是必須堅持運動復健,否則容易有關節攣縮、肢體僵硬,甚至連心肺功能都受影響,抵抗力降低而容易生病,也影響存活率。
 
控制好危險因子 降低中風機率
很多人因為家有多人中風的病史,害怕自已是高危險群。中風確實有遺傳的風險,一等親中有人中風,中風風險增加一倍,但是否會中風還是要看個人有無危險因子;如果本身飲食節制、定期檢查無三高問題,有疾病也用藥控制,危險因子都控制好,也常運動保持健康,無吸菸、喝酒、濫用藥物等惡習,通常無需過度擔心。
 
此外,也無需額外補充健康食品,目前的研究認為,健康食品的幫助有限,最重要還是要保持正常作息、睡眠和運動都要充足,減少及改變危險因子最重要。
小心早上的中風
中風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但臨床上發現約有2成的病患是在早上起床的時間被家人發現,因此稱為「起床的中風」,這類中風的發生原因,跟夜間血壓偏低加上病患血管功能本身較差、心房顫動等都有關。
這種清晨才發現的中風,可能是病人在半夜睡覺的時候就發生了,所以很難推估中風實際發生的時間,送醫後也容易錯過施打血栓溶解劑的黃金時間,所以通常必須改以動脈內血栓移除術才能救治。
 
Q:周遭有人疑似腦中風,病人送到醫院前,可以做什麼?
A:網路常有許多傳言說,看到家人中風先做某些民俗療法,可降低中風後遺症,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用針刺手指和腳趾,但這些做法都無醫學證據,千萬不要為了做這些未經證實的療法,而耽誤送醫的黃金時間。
當周遭有人出現類似中風症狀,首先要叫救護車,等待時也可以測量病人的血糖、血壓和脈搏,因為糖尿病血糖過低也可能出現無力症狀,如果是血糖太低要趕快給糖果、糖水。
等待救謢車時宜讓病人側躺,察看病人口中有無異物,不要讓病人嗆到,若有心跳或呼吸等生命徵象異常,要趕快採取心肺復甦術等緊急搶救措施,待救護人員到達接手搶救。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