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62期

出刊日:2022-10-15

返回上一層

免開刀、無輻射 治療新利器—神波刀

超音波不只能檢查身體,還能治病!利用高能量聚焦超音波原理的神波刀(High Intensity Focus Untrasound, HIFU),沒有輻射疑慮,不需開刀就能精準消融病灶,可應用於多種疾病,未來甚至可能改寫許多疾病的治療準則。

諮詢/陳世杰(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放射線科副教授)、臺大神波刀治療團隊
撰稿/李宜芸

陳先生患有巴金森氏症多年,手部有極為嚴重的顫抖,無法自己進食、如廁、也不想外出用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更失去人的尊嚴。他決定嘗試醫師口中最新的神波刀(HIFU)。這項治療無須全身麻醉,扣上如安全帽般的頭盔,清醒地躺在磁振造影儀器(MRI)治療床上。治療期間,醫師全程監看,請陳先生喝水、畫線測試顫抖程度。隨著療程進展,陳先生的手部震顫程度明顯大幅減輕,畫出的線不再歪七扭八,術後馬上用自己的手端起水杯喝水,效果讓人驚豔。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退化性疾病,隨著病程演變,患者會出現單側手部的顫抖、全身肌肉關節僵硬、步履不穩的症狀;另一種原發性顫抖,是臨床更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常是兩側同時出現手抖,隨著年紀增加,逐漸造成病人生活嚴重不便,無法吃飯、穿衣,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1%,65歲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為4.6%。由於台灣已經是超高齡社會,推測未來患病人數會持續增加。

這兩種疾病被認為無法逆轉,只能靠藥物延緩病情惡化。後來巴金森氏症有深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對於藥物控制不良的病人,藉由植入電極導線來導正腦部的不正常放電,雖然效果不錯,但畢竟開顱手術仍有可能的風險,也須自費85萬元左右。現在眾多受顫抖困擾的病人,將可能不需開刀,透過神波刀治療改善。

運用高能量超音波治病

這項劃時代的醫療設備HIFU,全名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翻譯為高能量聚焦超音波,中文有人音譯為海扶刀,臺大醫院則取名為「神波刀」,適用於小範圍病灶。

超音波是診間最平易近人的醫學檢查儀器,快速、即時且無輻射。醫師手持超音波探頭,貼合病人身體發射超音波,再接收反射的回波後於螢幕形成2D影像,可看到組織的深度與緻密度,常用來檢查人體內部的器官是否有異常或掌握胎兒的成長等,是醫師鑑別診斷的最佳利器。

超音波是一種高頻率能量,若集結數百甚至上千支超音波探頭的能量於一點上,可以產生熱能,就像放大鏡集中陽光能產生高溫讓紙起火,這就是神波刀的原理。微觀來看,超音波可讓病灶的水分子震盪產生熱能,溫度只要上升至60∼65度,細胞就失去活性,變成蛋白質。簡單來說,就像是雞蛋被煮成溫泉蛋,再由身體免疫細胞慢慢代謝掉死去的細胞,來達到治療效果。

無傷口、無輻射 副作用低

神波刀乍聽很像放射線治療,不過兩者治療機轉與副作用卻大不相同。除了神波刀外,目前所看到的各種「刀」,如伽馬刀、螺旋刀、電腦刀、光子刀或者重粒子治療、質子治療,都屬於放射線治療的範疇,這些「刀」的原理是透過放射線讓細胞再生週期減緩甚至停止,抑制癌細胞生長,藉此達到減緩癌症的治療效果,但因為有輻射線,只要穿透過的皮膚與組織,都可能出現壞死的副作用。尤其口腔癌的癌細胞對輻射線敏感度差,需要較高劑量的輻射線,常對皮膚周圍組織留下較強的副作用,許多病人因此口腔潰爛、發臭,難以張口進食。

不同於放射線治療可能的副作用,神波刀無輻射、對表皮無傷,最多會因稍高的能量通過皮膚而感覺到微微發熱,對此,神波刀的設備也設計了冷卻系統,讓病人表皮的不適降到最低。此外,因為病人是清醒著接受治療,因此針對較大範圍的病灶如子宮肌瘤,病人可能會有輕微不適,可透過事前服用止痛藥來應對。

結合MRI助攻 精準掌握病灶

為了能精準掌握病灶位置與控制治療的溫度,神波刀結合MRI更能發揮到淋漓盡致。MRI是目前醫學影像精準度最高且是唯一可即時監測身體溫度變化的儀器,因此MRI除了可精準定位靶點、最小可聚焦2mm,更能監控神波刀所釋放的能量,避免溫度過高,破壞了周邊的組織。

以治療顫抖為例,治療時病人不需全身麻醉,但需躺在MRI檢查床上約4∼6小時,不能移動,MRI也會隨時定位;治療過程神波刀會逐步加溫,醫師每階段會請病人畫線測試顫抖情形,直到可畫出直線,才算治療結束。為了減少治療期間的意外,治療前仍須禁食並放置導尿管。

目前也有部分醫院、診所利用HIFU進行子宮肌瘤的治療,但多半搭配超音波導引,因此很難即時監控溫度,有時為了治療效果好,燒過頭,有可能造成腸子破裂、廔管、腹膜炎等併發症。透過MRI即時監控,能避免併發症的出現。

神波刀現已發展10年,近5年相關的論文與研究突飛猛進,以巴金森氏症、原發性顫抖與子宮肌瘤的報告最多,其中對前兩項疾病的顫抖治療效果最令人驚艷。巴金森氏症手部的震顫源自於腦部神經不正常放電,只要精準定位,針對放電的神經燒灼,效果立竿見影。至於子宮肌瘤,經過神波刀燒灼治療後,在半年內肌瘤會逐漸縮小,解除壓迫膀胱、漏尿的情況。

神波刀在癌症的應用則以前列腺癌較多,也逐步應用於許多良、惡性的實質腫瘤,如乳房腺瘤、腦瘤、肝癌、胰臟癌等,目前國內衛福部通過可使用於原發性顫抖及以顫抖為主要表現之巴金森氏症及實質腫瘤。目前是自費項目。

神波刀未來的醫學應用還有許多前景,讓病人多了一種治療選擇,但它不能完全取代開刀或放射線治療,還是要視情況而定。例如鼻咽癌的癌細胞對放射線很敏感,只需合宜劑量的輻射就能清除癌細胞,對病人的副作用也不大,就不需要自費使用神波刀。另外,對於白血病此種全身性的癌症,神波刀也無用武之地。

結合免疫療法 盼攻克癌症

未來,神波刀更令人期待的發展在於癌症與腦瘤治療,或是開刀難度很高的疾病。在癌症治療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不變的鐵律,然而因為種種因素導致一發現癌症就是晚期的狀況也時有耳聞。目前國外已有研究,針對晚期癌症患者結合神波刀與免疫療法,期待有所突破。

癌症是身體自己的細胞突變、惡化,癌細胞還會運用許多方法隱藏自己,例如分泌抑制T細胞上PD-1的物質,進而壓抑了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攻擊。

若先透過神波刀的高溫破壞腫瘤,讓腫瘤細胞失去活性變成蛋白質後,失去偽裝的腫瘤蛋白質片段被釋放到血液中,此時再使用免疫療法,能夠讓身體自己的免疫細胞加強對腫瘤細胞的辨識能力,因此可以達到大舉攻擊癌細胞。目前已有文獻針對肝癌末期轉移至骨頭、肺臟的個案,利用神波刀消融肝腫瘤後結合免疫療法,結果連骨頭與肺臟的腫瘤都一併消除的案例。

神波刀對難治疾病潛力大

而其他疾病也可能在神波刀輔助下,提升療效甚至改變治療方式。例如針對腦瘤的治療,常因為腦部有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導致許多藥物難以到達腫瘤所在的位置,治療效果差;而開刀除了開顱讓人害怕外,腫瘤有時緊貼著其他腦組織,在剝離時容易傷及無辜,以致出現難以復原的後遺症。神波刀也可以透過暫時打開血腦屏障,讓藥物到達腫瘤所在的位置而幫上忙。

又如「癌王」胰臟癌,因胰臟位於腹腔深處,除了不好開刀外,開完後若胰臟的消化酵素滲漏還容易有併發症,神波刀也可扮演一些角色。而女性最害怕的乳癌,若能透過神波刀獲得療效,也可能不再需要全切或者局部切除。

除了癌症與腦瘤,國外亦針對神經疼痛、血栓溶解或針對精神相關疾病如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進行多項研究。神波刀不需開刀、不需用藥,就能攻克病灶,未來若有更多研究證實,有機會翻轉許多患者的命運。
 

►50多歲男性患有多年巴金森氏病及嚴重不自主手部顫抖,接受神波刀治療,過程中請病人用紙筆畫線,測試其顫抖情形,發現大幅改善,幾乎不再顫抖。(陳世杰提供)
 
►此為神波刀在消融腦部病灶時,MRI溫度即時監控的螢幕。紅點代表精準定位深部腦組織病灶的溫度。(陳世杰提供)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