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70期

出刊日:2024-10-15

返回上一層

新聞NEWS一下 / 2藝人接連罹患肺腺癌 健保擴大給付標靶藥物 4期不等於末期

56歲藝人汪建民日前在直播時自曝罹患肺腺癌第4期,腫瘤已擴散到脊椎與腦部,他接受過開刀、化療、電療,人瘦了一大圈,目前持續抗癌中;而知名魔術師劉謙也傳出肺部檢查出陰影而接受手術,證實為肺腺癌零期。

臺大醫學院胸腔外科教授林孟暐表示,若能早期發現肺癌,就有機會透過手術治癒,若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多半已是中晚期。但現在中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許多新進展,包括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大幅提升療效。另外,針對後期肺癌的微創手術技術、腫瘤局部消融等技術也有許多新進展。因此,即使是中晚期,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後腫瘤縮小,仍可透過微創胸腔鏡手術切除殘存的腫瘤組織,進行局部控制;手術後持續用藥,病人的存活期有機會延長,甚至有少部分病人追蹤多年都沒有癌症復發。除了手術外,局部控制的方法還包括放射治療、質子治療以及影像導引精準微針腫瘤消融術。

後期的肺癌患者接受腫瘤局部控制後,仍需持續藥物治療。由於標靶與免疫治療不斷推陳出新,藥物選擇多,療效好,副作用也比傳統化療降低許多,因此,如今的肺癌治療,已逐漸走向慢性病化,第4期並不等於末期,病人仍要好好調適心情,不必灰心,更不可放棄治療。

健保署在2024年10月更擴大給付肺腺癌第三代標靶藥物「泰格莎」(Tagrisso)。泰格莎於2020年首度納入健保給付,對象為針對EGFR基因突變陽性的肺腺癌第4期患者,而近期臨床試驗顯示,泰格莎可顯著延長3B期患者中位數存活期,並降低死亡相對風險,因此健保放寬作為3B期患者的第一線治療,預估一年將有約4千名癌友受惠。

不過,早期發現仍是防治肺癌的最重要關鍵,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定期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篩檢,已被國際與台灣的醫學研究證實可早期發現,提升整體肺癌患者的預後。因此,國健署於2022年7月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重度吸菸者、有肺癌家族史者)提供2年1次的LDCT補助;若無肺癌風險因子,建議40歲時考慮自費做一次LDCT篩檢,並依醫囑定期追蹤,以便早期發現肺癌,早期治療,遠離肺癌的危害。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