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71期

出刊日:2025-01-15

返回上一層

心臟主動脈擴大是怎麼了?

負責將心臟的血液運送到全身的主動脈,是人體最重要的血管之一,如何及早發現主動脈的異常?如果異常擴大,是否需要積極手術處理? 
 
撰稿/王水深(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好甘心診所心臟血管外科特聘教授、前輔大醫院院長)
 
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先生於2024年11月上旬,他在臉書提到自己因舒張壓偏低而進一步接受檢查,發現主動脈擴大、主動脈瓣膜關不緊,怕後續發生主動脈剝離與心臟衰竭,而動了「開心」手術,換了人工血管與瓣膜。他說這場手術是「這輩子最大的工程」。
 
造成主動脈擴大的原因最主要是退化,包括:動脈粥狀硬化、血管中層囊狀退化(如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血管黏液性退化、高血壓、主動脈剝離、細菌感染、外傷、主動脈瓣膜狹窄後擴張以及主動脈先天異常等,都可能造成主動脈擴大。
 
正常的升主動脈直徑約2.86~3.91公分,當主動脈擴大到正常的1.5倍以上就稱為主動脈瘤。依照拉普拉斯(Laplace)定律:T = P x R(T代表血管承受的張力,P則是血壓、R是直徑),血管越擴大,承受的張力越大,使得血管更加擴大,惡性循環下,血管就越容易破裂,一旦破裂,不只會劇痛,也面臨死亡的險境,九死一生。
 
主動脈剝離和高血壓有密切正相關,因為血壓越高,血管所受張力越大,血管就越容易破裂或剝離;但如果動脈壁太脆弱,即使血壓不高亦可能剝離。
 
此外,升主動脈根部若嚴重擴大,可能會壓迫心臟主動脈瓣膜引起閉鎖不全,此時舒張壓就會下降變低,主動脈的血液會逆流到左心室,會增加心臟負擔,久而久之易造成心臟衰竭。人體的心臟瓣膜就像心臟的閘門,每個瓣膜都要順利運作才能讓血液運行順暢;如果關不緊、閉合不全,血液就會逆流;如果太狹窄,血液流通就不順暢。嚴重閉鎖不全或狹窄一旦發生症狀,就需要修補或置換一個新的瓣膜,主動脈瓣因為修補有其困難,因此臨床上對這類患者是以置換人工瓣膜為大宗。置換的瓣膜可以用生物瓣膜,也可以用機械瓣膜。使用機械瓣膜就要終生服用抗凝血劑預防栓塞。
 
 
健檢可檢查主動脈是否擴大
留意是否有5大警示症狀
 
主動脈是否擴大,定期健檢做心臟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就可以檢查出來。如果沒有健檢,也可留意是否有主動脈擴大的症狀,主要是因主動脈擴大侵犯鄰近結構造成不適:
 
壓迫到呼吸道,會咳嗽甚至咳血,呼吸不順、哮喘。
壓迫到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會聲音沙啞。
壓迫到食道,會吞嚥困難。
壓迫到上腔靜脈或無名靜脈,會引起上腔靜脈症候群,出現臉部和手臂、胸壁等上半身水腫、呼吸困難等症狀。
壓迫到鄰近肌肉,會持續性疼痛。
 
 
手術的時機
 
不過,不是發現主動脈擴大就一定要立即手術,目前臨床上認為若有下列情形,需要進行手術:
 
有症狀者要接受手術
無症狀者的手術適應症:
動脈瘤擴大速率一年大於0.5公分或連續兩年每年大於0.3公分。
動脈瘤直徑大於5.5公分。
但下列情況可放寬為5.0公分或4.5公分:
◉ 患有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或雙葉片主動脈瓣病變、或有家族史者,可在大於5.0公分考慮手術。
◉ 同時一併做主動脈瓣手術、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者,可在大於4.5公分就手術。
 
如何減緩或避免手術
 
主動脈擴大的開刀是一個危險性大且難度相當高的手術,應如何保養以減緩或避免手術?首先要全力減少心血管併發症,包括:
 
嚴格控制高血壓:血壓控制在能容忍的最低壓,絕不可超過130/80mmHg,一般控制收縮壓在100~120mmHg,可用乙型阻斷劑或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等。
控制動脈粥狀硬化,使用史他汀類藥物(statins),除可控制壞的膽固醇外,尚可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和纖溶酶原機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提供保護。
禁菸:對控制動脈瘤的持續擴大及破裂很有幫助。
避免接觸性運動如打橄欖球;搬抬超過體重一半以上的重物也應避免。
針對病因和基因有關的病人,如馬凡氏症候群、先天性結締組織異常疾病(Ehlers-Danlos syndrome)、Loeys-Dietz syndrome、透納氏症(Turner syndrome)或有家族史者,應做基因諮詢。
密切用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監測動脈瘤。
 
手術過程需暫停心跳   危險性高
 
主動脈擴大併發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的手術,危險性也相當高,步驟如下:
全身麻醉下進行正中胸骨切開,以便顯露心臟和升主動脈。
使用人工心臟體外循環讓心臟停止跳動一段時間,以便進行開心手術;手術中還要做低溫循環停止,以便置換主動脈,同時需要做腦灌流來保護腦部。
主動脈根部置換手術,傳統用班陀(Bentall)手術:通常要置換擴大的主動脈,還要置換閉鎖不全的主動脈瓣,然後把分離的冠狀動脈再種植到升主動脈。
    ◉ 另外也有保留主動脈瓣的大衛(David)手術(再植入reimplant-ation)或雅克(Yacoub)手術(重塑remodeling),保留主動脈瓣。
降主動脈或腹主動脈瘤常用血管內支架手術,升主動脈瘤則以開刀手術為主。
手術常見的併發症有出血、感染、心肌梗塞和心律不整及心臟衰竭等,嚴重甚至可能死亡。神經病變包括中風和癱瘓、多器官衰竭等重大傷害,屬高危險手術。
 
手術後注意事項
 
一般而言,開心手術後需要在加護病房1~3天,接受密切照顧,之後轉到普通病房,約1~3周後病情穩定即可出院療養。
 
回家後,要持續做心臟復健。縫線已完全拆除者可以正常淋浴,但傷口要保持乾淨,也應避免直接碰撞。有做正中胸骨切開術者,通常至少需6~12周讓骨頭癒合,傷口癒合情況會受營養、貧血、糖尿病、血液循環、抽菸、喝酒等因素影響。在不痛的範圍下,可以漸進地規律運動(包括性生活)。一般3個月後即能恢復正常生活。手術後也要留意以下事項,才能早日恢復健康。
 
按時服藥。置換人工機械瓣膜者一定要定時定量服用抗凝血劑;飲食上應避免突然攝取大量含維他命K的食物,以免降低抗凝血作用。此外,許多止痛藥會加強抗凝血劑作用,容易出血,要特別注意。
適當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每周至少150分鐘。
規律生活,遵照生理時鐘作息。
均衡飲食,把握少油、少鹽、少糖、多膳食纖維的原則。
注意心血管危險因子的控制:避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不要肥胖,也絕不可抽菸。
 
Q血壓低也有健康風險嗎?
A  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是心臓收縮產生的血壓高峰,舒張壓是心臓舒張時的最低壓力。當血壓高過130/80 mmHg 就是高血壓。低血壓則因人變異大,目前尚無公認的數值定義,一般低於90/60 mmHg就要注意。 
 
民眾雖然都知道高血壓不好,但血壓過低也可能有健康風險。一般收縮壓低於90mmHg就要擔心休克;舒張壓長期維持在50~60mmHg以下,就要注意有無組織器官血流灌注不足,也容易引起心臟血流灌注不足,造成心臟缺血。
 
因為心臟收縮時會把血液打出去,供應全身器官的需求,但心臟自身的營養供應主要在心臟舒張期,這時期心臟放鬆以便接收血液營養,舒張壓太低會引起血液供應不足而有缺血之虞。
 
如果發生低血壓,病人會有皮膚冰冷蒼白、呼吸心跳加快、頭腦暈眩迷糊等現象,常見原因包括:自主神經失調(含糖尿病神經病變等);血量流失包括發燒盜汗、嘔吐腹瀉、運動脫水、貧血等;藥物作用如降血壓藥物、利尿劑等;內分泌異常如腎上腺或甲狀腺功能不足;心臟疾病如心律不整及心臟衰竭等。
 
Q為什麼血壓會偏低?舒張壓低,收縮壓也會低嗎?
不一定。舒張壓低的時候,收縮壓可能偏高或正常也可能偏低,因為人的疾病常是階段進展,不同階段會有不同表現。此外,人可能同時有多種疾病,例如常見的姿勢性低血壓(60歲以上約4人有1人,隨年齡增加),就是在突然站立或直立姿勢時,收縮壓突然下降20mmHg以上或舒張壓下降10mmHg以上,造成低血壓。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