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71期

出刊日:2025-01-15

返回上一層

女性小腹變大, 可能是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

有些「小腹婆」為了消除凸出的小腹積極運動、飲食控制,最後發現是腹中的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大如胎兒所致。該怎麼辦? 
 
諮詢╱陳祈安(臺大醫學院婦產科名譽教授、好甘心診所婦產科特聘主治醫師)
撰稿╱黃倩茹
 
媒體報導,有網紅自曝小腹在一個月內明顯凸起,猜想自己可能是便袐或變胖,積極重訓健身、飲食控制卻不見成效。有一天發現下腹部脹脹、硬硬的,才到肝膽腸胃科就診,一照超音波,醫師立即將她轉診至婦產科,判斷應該是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經過電腦斷層掃描後,診斷是19公分大的卵巢囊腫,立即安排手術治療。
 
在婦產科常見到有些女性因小腹變大,拼命運動與飲食控制,卻還是瘦不下來,最後發現是子宮或卵巢病變。事實上,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都有可能在體內生長超過10多公分,在外觀呈現出小腹變大甚至像懷孕的情況。
 
子宮肌瘤的類型
 
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為一種平滑肌瘤,依據生長的位置,可分為三大類型:
 
(一)漿膜下肌瘤:從子宮平滑肌肌層往腹腔生長,對子宮內膜沒有影響,有時從肚皮可以摸得到腫塊,因往外生長易壓迫到周邊器官,而可能出現頻尿、解尿困難、便袐等症狀。
(二)黏膜下肌瘤:往子宮內腔生長,易出現經血量大的症狀,可能造成貧血。不過這類腫瘤通常不會長過大,因為一定大小就會出現嚴重症狀而就醫。
(三)肌肉層肌瘤:位於子宮平滑肌肌層內,上述兩類型的症狀都可能出現。
 
子宮肌瘤通常會在子宮內慢慢長大,若是沒有出現經血量過多等症狀,病人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有子宮肌瘤,甚至大到有如懷孕都還不一定會發現。幸好98%以上的子宮肌瘤都是良性的,只有非常少數是惡性的「平滑肌惡性肉瘤」,必須透過病理化驗才會知道,單單從超音波影像無法辨識。
 
需要澄清的是,一般多認為經血量大就是有子宮肌瘤,其實並非絕對,經血量大與個人的荷爾蒙變化較有關係。
 
至於育齡婦女關心的子宮肌瘤是否會影響懷孕?實際上因子宮肌瘤影響懷孕的機率不大,有計劃生育的婦女,應先嘗試自然懷孕,若無法自然受孕可至生殖內分泌科檢查找出其他可能造成不孕的原因,最後才考慮手術切除子宮肌瘤。
 
不過,不是所有肌瘤都要除之而後快,拿不拿子宮肌瘤主要考量的是症狀。有些人有很大的肌瘤,卻沒有造成困擾的症狀;有些人屬於黏膜下肌瘤,只要小小顆就可以造成厲害的出血,就需要積極處理。
 
 
手術方式需考量肌瘤位置及大小
 
子宮肌瘤的手術方式,必須考量肌瘤的位置與大小,目前多數的子宮肌瘤可採用腹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手術,傷口不大、復原也快;有些長在黏膜下的子宮肌瘤可以使用「子宮鏡」摘取肌瘤,可以達到體表無傷。不過肌瘤不能太大,超過2公分時會比較困難。此外,有懷孕計畫的女性可考慮僅切除子宮肌瘤,在術後仍保有子宮功能;若沒有生育需求又擔心復發的女性,可以考慮摘除子宮。
 
如果沒有很嚴重的症狀,即使腹中有子宮肌瘤,大部分的婦女都可以和肌瘤和平共處,無須採取積極治療措施,只需定期追蹤直至更年期即可。如果症狀輕微,可依醫師指示服用低劑量避孕藥來抑制排卵功能,更年期後部分病患的肌瘤可能會自然消失。
 
卵巢囊腫也可能小腹便便
亦有許多類型 以良性居多
 
除了子宮肌瘤,卵巢長了囊腫(又稱卵巢瘤)也很常見。子宮和卵巢是分屬不同位置的獨立器官,因此子宮肌瘤和卵巢囊腫有可能同時發生,透過超音波即可清楚辨識腹中的瘤是肌瘤還是卵巢囊腫。
 
正常的卵巢大小約2.5~4.5公分,有別於子宮肌瘤多半是慢慢長大,部分的卵巢囊腫有可能一下子變得很大,甚至大到20~30公分都有可能。雖然體型碩大的子宮肌瘤通常9成以上是良性,但如果是突然長很大的卵巢腫瘤,惡性的機率會比肌瘤高,不過大多數仍為良性,不需過度驚慌。
 
卵巢瘤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類會超過100種,簡單的分法是依細胞來源分上皮細胞、生殖細胞、結締組織細胞等3類。上皮細胞發展出的良性腫瘤以黏液性、漿液性、功能性囊腫和巧克力囊腫最為常見,其中黏液性和漿液性囊腫這兩種類型的腫瘤都可能長到很大,兩者的區別在於細胞的組成不同,良性、惡性皆有可能。
 
至於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樣的細胞跑到卵巢,每個月月經來潮時,位在卵巢的子宮內膜細胞同樣會剝落流血,造成經血堆積在卵巢,因顏色呈深褐色而被稱為巧克力囊腫,實際上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如果子宮內膜細胞異位到子宮內肌肉層,則稱為「子宮肌腺症」。
 
巧克力囊腫不會突然變得很大,但隨著每個月的經血堆積,會慢慢變大,通常病人會有經痛、經期不順等症狀;巧克力囊腫有時會同時發生在雙側卵巢。
 
其他類型的卵巢腫瘤還有生殖細胞瘤,通常發生在青春期到30多歲的女性,生殖細胞瘤除了畸胎瘤是良性的,其他大部分都是惡性的,好消息是,以目前的醫療水準,惡性的生殖細胞瘤不論是否轉移,都有方法治療。
 
另外還有一種由結締組織細胞發展出的「間質細胞瘤」,通常發生在較年長的婦女,過去良惡性定義不明,但目前WHO對卵巢間質細胞瘤的定義為惡性腫瘤。
 
要判斷卵巢囊腫的良性或惡性,會考慮病人的年齡、囊腫的大小、發生在單側或雙側,以及超音波檢查看看內容物是水或是固態,其次輔以血液腫瘤標記檢驗和病理化驗結果,做最終判斷。
 
除了巧克力囊腫外,通常良性的卵巢囊腫只會發生在單側,如果同時雙側卵巢都產生囊腫,懷疑是惡性的機率較高。經過病理化驗為惡性的腫瘤或囊腫,則通稱為「卵巢癌」,根據不同的病因、細胞組成,治療方式也各有不同。
 
卵巢良性囊腫
7公分以上建議考慮手術
 
卵巢長瘤(如黏液性或漿液性囊腫),初期不見得有症狀,因此病人很難自己發現,常是長到一定程度摸到感覺有異而來求診。黏液性囊腫的好發年齡層比較廣,從10幾歲開始到停經後都有可能發生,而漿液性囊腫的好發年齡層也不一定,通常40至60歲的發生率較高。
 
當囊腫長到4~5公分以上,就可以透過超音波診斷出來,如果囊腫的內容物看起來是水狀、液態的,通常會建議3~6個月定期追蹤,看看腫瘤是否有變化,必要時抽血加做CA125、CA199、CEA等腫瘤標記檢查,作為辨別良性惡性的判斷。當囊腫長到7公分以上,即使是良性,就會建議考慮切除;如果是已過更年期的婦女,超過4~5公分的腫瘤會比較謹慎處理,除非之前已知道是何種腫瘤,否則通常會建議手術摘除。
 
若醫師從超音波影像判斷囊腫偏實體、有硬塊,會進一步安排做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確認囊腫的屬性、看看是否有轉移到其他部位;若懷疑是惡性,則可能安排開刀,同時做病理化驗來確認。
 
荷爾蒙引起的卵巢功能性囊腫
會自行消掉
 
20至30多歲的女性有時候會因為荷爾蒙的作用,卵巢出現「功能性囊腫」,即便曾經長得很大,很可能經過2、3次的月經後就會自然消掉,有些醫師會給黃體素,抑制排卵2~3個月,看看是否可以消除。懷孕的前3個月,有時候也會發現因荷爾蒙作用而引起功能性囊種—黃體囊腫,此時也是先觀察3個月,看是否會自行消掉再考慮後續處置。而不同於功能性囊腫,其他的黏液性、漿液性、巧克力囊腫都不會自行消掉。
 
 
卵巢囊腫手術以腹腔鏡為主
 
目前針對卵巢囊腫的手術,以腹腔鏡為主要方式,即使是20公分大的囊腫,可透過腹腔鏡進行,先將囊腫內容物吸出來,就不用在體表留下很大的傷口;而且卵巢囊腫可以局部切除,將囊腫的部分摘除,再將剩下的卵巢縫合,卵巢還是可以保有原來的功能。
 
但如果是惡性的卵巢囊腫,需以傳統手術方式才能將病灶完全清除,甚至必要時需進一步摘除子宮、卵巢。目前若影像學檢查發現比較像早期的卵巢癌時,也可選擇用內視鏡手術。
 
育齡婦女若發現卵巢囊腫,有時候會因為卵巢被囊腫撐大,進而影響輸卵管的通暢。如果良性囊腫還不大,建議還是以自然受孕為優先,經過半年、一年後若還沒受孕,再考慮要不要手術處理卵巢囊腫。
 
 

 

Q子宮肌瘤也可以採用海扶刀(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療嗎?
  A  海扶刀號稱可以「無創」治療子宮肌瘤,它是利用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所產生之熱能消融部分的子宮肌瘤,術後可以讓經血量大的症狀短暫減輕或消失,但約3~6個月後,子宮肌瘤很可能再度復發,婦女困擾的症狀還會再回來。而開刀切除子宮肌瘤的復發率較海扶刀低,除非是多發性的肌瘤可能會再復發以外,若是1~2顆的肌瘤,開刀切除後,基本上再復發也不會很大。
 
有些接近更年期的婦女,若飽受子宮肌瘤症狀困擾但又不想開刀,也許可以選擇海扶刀,爭取多一點時間,待更年期後,子宮肌瘤因缺乏荷爾蒙的刺激慢慢萎縮,同時也因停經不會再有「經血量大」的困擾。目前以海扶刀處理子宮肌瘤需自費超過20萬元,病人應與醫師了解海扶刀的適應症、可能的副作用或後遺症後再決定是否採用。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