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期
出刊日:2025-01-15
返回上一層王清泓醫師專欄 / 如何幫助青光眼病人 依照醫囑點藥
遵照醫囑持續點藥,對想要保存視覺功能的青光眼病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想要克服病人無法天天點藥,要先診斷出病人的原因、障礙為何?
撰稿∕王清泓(臺大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兼任主治醫師、好甘心診所眼科特聘主治醫師)
青光眼是全世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患達數千萬人。早期診斷和持續治療,對於想保有視覺功能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到病人用藥的持續性。
青光眼病人常見的點藥問題
藥物的取得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價格的影響與花費,在許多國家是影響病人持續治療的主因。台灣拜全民健保之賜,其實這比較不是問題。但是我們也有病人,因為沒有持續使用連續處方去拿藥;或者使用藥物太快,而超過健保的規定,沒有辦法繼續用藥的病人,和口服用藥,每天用藥量固定的情況不同。自己點眼藥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都準確的只點一滴到眼裡,應該是多數人做不到的。藥物不夠的原因,有時候是因為年紀漸長,有很多身體上的問題,會妨礙點藥。例如風濕性關節炎、神經性疾病等等,手的動作比較不靈活或不穩定。視力不佳,沒有辦法看清楚藥品的標示,或正確的將眼藥滴入眼中,因此會浪費許多藥物。有些病人則因為藥物點了以後,流出眼睛外面而感到不安,所以多點幾滴。
要知道眼睛的容量,遠遠低於一滴藥水的量。因此點藥以後,眼藥流出到眼睛外面,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無需在意,擦拭掉就可以了。只要有點到眼睛裡,縱使有部分流出,眼睛也已經接受到治療所需的藥量了。也有些病人誤會說,每天多點幾次,每次多點幾滴,會對病程有幫助。這完全是誤解!甚至會造成眼壓反而升高、病情惡化,或產生局部與全身性的副作用。
有很多病人因為生性的健忘,或者是腦中的病變,而無法記住「天天要點藥」這件事情。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對於一個沒有任何症狀的慢性疾病,病人長期會自我感覺良好,就如青光眼。這種情況要讓病人體會到「天天點藥」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也許是很困難的。等到驚覺視覺功能受損,影響日常生活,多數已經病入膏肓,無法挽回了。許多研究都顯示,被診斷為青光眼的病人,多數並不了解這個疾病進程緩慢的特性,以及將來的惡化可能會威脅視力。或對原有處方的醫師並不是十分信任,而對於醫師的處方沒有完全正確的去使用,也因此危及了自己未來視覺功能的預後。還有藥物可能帶來的局部或全身副作用,例如點藥時對眼睛產生的刺激不舒服,也都是病人不會好好點藥的重要因素。

如何幫助病人克服點藥障礙?
想要克服病人無法天天點藥,要先診斷出病人的原因、障礙為何?例如說藥物的不夠,可能是使用的方法不正確,給予病人適當的教導、討論,應該就可以改善。也可請病人在診間,當場示範自己是如何點藥的,也有助於改正病人可能潛在的點藥缺失。如果能有同住家人或朋友可以幫助點藥,那更是最好的方法。除了可以保證眼藥可以準確的滴入眼睛,兩個人的互相提醒,也可以大大的降低忘記點藥的次數。也有許多市售點藥的輔助裝置,可以幫助病人好好握住藥品,正確的點入眼睛中,這都有助於提高點藥的效率。除了點藥的種類、次數之外,每天點藥的時間,也盡可能不要相差太多。這樣除了讓眼內藥效穩定之外,也比較不容易忘記點藥。將「點藥」這件事融入日常生活行程中,也有助於提高點藥的效率。另如總是在起床後、盥洗前後、某一餐前後等等來點眼藥。
更重要的是和病人商談,務必使病人了解疾病的特徵、進行方式、和用藥的目的,並了解病人可能存在的點藥困難處。尤其是剛剛才被診斷的青光眼病人,更是需要在治療開始的時候,就深切了解疾病的特徵和其他治療的可能性。對於那些無意中會忘掉的病人,建議可使用鬧鐘提醒,或家人的電話愛心問候。
除了天天點眼藥之外,現在也有許多變通的方式在研究中或已經可行的。例如長效型的注射藥物,每三到四個月之間,只要打一針在眼內,就可以不必天天點藥了。這種方法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已經有不錯的深入評估,台灣可能也在不久的未來會上市,對於許多有需要的病人可能是一大福音。另外一個就是小樑雷射治療,也會有短期半年或一年的降壓效果。但是對於像台灣人一樣的亞裔病人,效果其實常常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
結語
遵照醫囑點藥,包括藥物種類、每天次數、每次滴數、與點藥的時間。持續點藥,是多數青光眼病人想要保存視覺功能的重要手段。認識疾病的本質,排除點藥的障礙,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編輯筆記 / 告別疲累 迎向嶄新的一年
- 新聞NEWS一下 / 知名女歌手罹患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治療以手術為主 預後良好不需過慮
- 新聞NEWS一下 / AI幫科學家破解蛋白質的秘密!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故事
- 「你累了嗎?」 盤點倦怠感原因 重拾健康活力!
- 瞄準女性頭號大敵 衛福部祭出篩檢與治療2大新政策 盼降低乳癌死亡率
- 缺牙該選擇植牙嗎? 常見疑慮風險解析
- 居家常見中毒危機! 如何預防與應對?
- 心臟主動脈擴大是怎麼了?
- 高度近視、過敏揉眼睛...加速白內障形成 白內障手術還你好視力
- 女性小腹變大, 可能是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
- 接受子宮鏡檢查或治療,可能致命嗎? 了解子宮鏡適用情況與風險
- 基因調控的「迷你推手」: MicroRNA如何引領醫學新紀元?
- 腳底痛! 是足底筋膜炎發作?還有哪些原因?
- 跌倒如何防範? 哪些疾病發作也可能跌倒?
- 楊智超醫師專欄 / 記憶力衰退、缺乏空間距離感、步伐不穩… 庫賈氏病―快速進展的腦部致命疾病
- 粘曉菁醫師 / 減重多少才算成功? 目標設定與增肌減脂訣竅公開!
- 曾宇婷醫師專欄 / 飲食是重要的治療! 給糖尿病人的飲食營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