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存骨本三大關鍵:鈣質、維生素D、負重運動|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該如何防堵骨折危機?最佳對策就是趁年輕時累積足夠的骨本。

骨質流失隨年紀漸長雖難以避免,但若趁造骨能力好的時候盡可能地多儲存一些骨細胞,老了以後就有本錢流失、延緩骨鬆發生時間,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存骨本」。30歲以前是骨質生成的高峰期,在這之前「存骨本」的效益最高;過了30歲,骨質會以每年0.5%~1%的速度流失,就得花更大的力氣來努力。

骨本該怎麼「存」?不管是年輕或已經有骨鬆的人,想促進骨密度的增加,都可從營養、運動兩大面向著手。

其中飲食上首重鈣質的攝取。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建議13~18歲每日攝取1200mg的鈣質,19歲以上成人每日攝取1000mg的鈣,但從過去幾次的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幾乎各年齡層鈣質攝取都不足,這也被認為是國人骨鬆、骨折發生率高的原因之一。

日常飲食中,以各類乳製品(包括起司)、小魚乾、豆腐、豆乾等鈣含量較豐富;蔬菜類則可以盡量挑選深綠色的葉菜類或海帶。足夠的維生素D能促進腸道對鈣質的吸收,過去的調查也發現半數國人的維生素D攝取量不足,懷疑與太少曬太陽有關。建議每天至少應有10~15分鐘接觸日照,也可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D,包括深海魚類、肝臟、瘦肉或蛋黃等,都是不錯的營養來源。

至於保健食品,市面上廠牌眾多,一般來說藥品級的產品,品質較有保障。但要注意劑量並非越高越好,例如鈣的單次劑量若超過500 mg,會影響腸道的吸收。而鈣也分磷酸鈣、醋酸鈣...等等不同成分,建議諮詢醫師、藥師、營養師,選擇適合的品項。例如磷酸鈣雖然身體吸收率較高,但若是腎臟病病人需要限制磷的攝取,就不適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