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如何減少環境荷爾蒙危害?
返回上一層環境荷爾蒙其實是源自日本的說法,正式名稱為「內分泌干擾物質」,是指某些具有類似生物體內激素作用的人造化學物質,流布於環境,透過食物鏈再回到人體及其它生物體內。這些物質會模擬生物體內的天然荷爾蒙,干擾及改變人體免疫、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影響人體健康。
因為身體會誤以為環境荷爾蒙是「自己人」,影響了體內正常荷爾蒙的運作,引發許多問題,影響之一就是造成生育力愈來愈差。綜合很多實證研究發現,男性平均精子數量正在持續減少,已經是原本濃度值的一半以下,使得不孕的比例愈來愈高。
環境荷爾蒙還被證實與女性乳癌和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男性前列腺癌及睪丸癌、腦下垂體及甲狀腺功能改變等疾病有關。近年來不論在台灣或美國,乳癌、攝護腺癌、睪丸癌、卵巢癌、內分泌系統相關的癌症都呈現上升且年輕化的趨勢,很有可能與各種環境荷爾蒙的刺激有關。環境荷爾蒙雖然不是直接致癌物,但它扮演「幫兇」的角色,助長了癌細胞。
充斥在生活環境之中的環境荷爾蒙種類繁多,包括殺蟲劑(如DDT)、多氯聯苯(PCB)、塑化劑、雙酚A、戴奧辛、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等。目前已知之環境荷爾蒙至少超過千種,種類還在不斷增加。
歐美研究發現,雙酚A不但會降低受孕率,還會導致第二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國內陳保中教授的雙酚A研究也發現,臍帶血中雙酚A濃度愈高的兒童,7歲時的智商、語言能力和知覺推理能力顯著降低,且頸動脈內膜中層變厚,增加日後發生腦中風的風險。
另外,許多號稱可以防水、防油、防污的產品,也有環境荷爾蒙物質「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身影,例如不沾鍋、防油紙袋、防風外套等產品。
PFAS其實是總稱,含括了4700種以上的含氟化合物,具有持久性與生物累積性,在環境中不易分解,可存在長達40年以上,在生物體內的半衰期也可高達3至5年,是非常「長壽」的汙染物質。PFAS這個「家族」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這兩種化合物。
PFOS常用於防水透氣布料中;PFOA過去則被用於鐵氟龍不沾鍋的塗層,美國科學團隊曾花了8年時間調查,分析6萬人的血液,結果證實PFOA至少與高膽固醇、潰瘍性結腸炎、甲狀腺功異常、腎臟癌、睪丸癌、妊娠高血壓等6種疾病有關。現今PFOA和PFOS已被列為關注化學物質,禁止用於某些物品,台灣鐵氟龍製造業者也從 2015 年起停止使用 PFOA。
目前許多不沾鍋都會特別標注「不含PFOA」,但還是使用了其他替代品來達到不沾效果,例如有些產品改用PFBS等較短鏈的化合物,雖然毒性較低,半衰期也大幅縮短,不過對人體的危害還是值得再觀察。
PFAS這類化合物進入環境後,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也非常劇烈。丹麥學者的研究發現,丹麥所屬的法羅群島接近北極,並不在工業汙染的範圍之內,但法羅群島居民體內的PFAS數值卻異常高,後來發現當地居民有捕食鯨魚的習慣,所以生物鏈頂端的鯨魚體內蓄積的PFAS汙染物質因此回到食用者身上。這印證了,環境荷爾蒙的汙染,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有鑑於PFAS的危害,歐盟已擬禁用近1萬項含PFAS的物品。台灣目前尚未全面跟進,但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所有會員公司已於2010年自願性完成汰換PFOS,並持續進行淘汰含有PFOA及其相關物質的化學品。
除了期盼業者自律,從源頭開始管制,一般民眾要如何避免接觸PFAS?不妨以「回到阿嬤年代的生活方式」及「分散風險」為原則,盡量減少接觸。
例如,盡量減少外食以及使用外食包裝容器,因為PFAS會被用在防油紙容器中,塑膠製品也有溶出有害物質的風險。
另外,飲食盡量多樣化,避免單一來源,例如不要只吃某種肉或某種魚。也許有人覺得吃素最好,但蔬菜水果雖然比較不會攝入PFAS、塑化劑等易堆積在動物體內的環境荷爾蒙,但也有農藥或重金屬的問題,因此各類食物均衡攝取還是最好的對策,盡量分散風險。動物內臟比較容易累積PFAS,則建議少吃。
至於煮食的鍋具到底該用哪一種?引發爭議的不沾鍋並非不能用,而是要「正確使用」,特別是國人喜歡熱油快炒的習慣,很容易刮傷不沾鍋、也易使油溫達到攝氏230度以上,使塗層的PFAS釋出。應該減少熱油快炒的動作,一旦發現刮傷就要換新,如果做不到這些注意事項,改用鐵鍋或不鏽鋼鍋比較安全。全文請見 http://pse.is/59xb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