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5期

出刊日:2016-01-15

返回上一層

過敏原檢測 迷思一次釐清!

台灣有過敏困擾的人非常多,有些人是過敏性鼻炎,有人是氣喘、或是異位性皮膚炎,或是對某些食物過敏等,為了找出引發過敏的「兇手」,很多人會想做過敏原檢測,但是這項檢查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諮詢╱李志鴻(臺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撰稿╱黃靜宜
 
小雯今年開始上小一,最近不知道是天氣變化大還是空氣污染嚴重,媽媽發現小雯開始有流鼻涕、鼻子癢的狀況,帶去診所就醫,醫師只說可能是過敏,開了一些藥。但小雯媽媽不希望小孩從此成為「藥罐子」,很想知道過敏原是什麼,上網查發現有過敏原檢測,但有些檢測收費高達數萬元,讓小雯媽媽很疑惑是否該做檢測?
 
人體之所以對某種東西過敏,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對該過敏原產生了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抗體E抗體(immunoglobulin E, 簡稱IgE),例如對塵?過敏者,體內就會產生對抗塵?的較高濃度的IgE,不會對塵?過敏的人,就不會有這些抗體或是濃度較低。
 
目前正規的檢查過敏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抽血檢驗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E,另一種是做皮膚過敏原測試,做法是在皮膚上扎一點過敏原進去,觀察是否會有紅腫過敏反應。
 
這兩種方式都是藉由檢驗體內是否有某種過敏原的IgE來判斷,準確率都很高,不過真要比較起來,抽血是比較間接的方式,因為抽血只是偵測血清IgE的濃度,而皮膚檢測是讓過敏原直接接觸皮膚,跟皮膚的肥大細胞(mast cell)起反應,如果過敏,就會起腫塊(像蕁麻疹)。不過此法缺點則是有過敏性休克反應(anaphylaxis)的危險,而且皮膚過敏原測試每次檢查的項目不能太多,不像抽血一次可驗數十種以上,所以抽血檢驗過敏原的方式較為普遍及安全。
 

檢驗結果跟實際身體狀況可能有出入

不過,有時抽血過敏檢測不能完全反應食物吃進身體的狀況。例如有人抽血檢驗發現體內有對蝦子過敏的IgE,但吃蝦子時卻不會過敏。相對的,也有人檢驗並沒有對蝦子過敏,但每次吃卻都過敏,這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這是因為對食物過敏的反應,有些是因體內產生IgE所導致,有些過敏則是人體本身生理的狀況,例如缺少一種蛋白?酵素(例如乳糖不耐症即是),不全然是透過產生IgE的方式而過敏。此外,有些食物過敏是IgE要到達相當大的濃度才會有過敏反應。所以,當檢驗出對某種食物過敏,但實際食用沒有過敏時,可以食用,但建議不要食用太多,因為可能攝食量太大時就會有過敏反應。
 
所以理想上,診斷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除過敏原檢測外,有時還要搭配臨床觀察,例如觀察病患是否曾經吃過蝦子產生皮膚過敏或腸胃症狀,不吃蝦後就沒有這些症狀,一吃又有症狀,這樣才能確定是對蝦的食物過敏。
 
值得注意的是,過敏原要接觸過,進入人體產生反應,檢測才有意義。比方說,這個人對蝦子過敏,是因為以前吃過蝦子,體內產生了針對蝦子的特異性IgE,等到第二次再吃,就會引起過敏。
 
此外,過敏原檢測一般建議至少要2歲以上做才有意義。因為嬰兒只喝過母奶或牛奶,沒有吃其他食物,年紀太小做過敏原檢測就沒意義。
 

釐清過敏的迷思!

一、過敏原檢測有分急性、慢性?

坊間有些診所推出所謂「慢性過敏原檢測」,項目多達上百種,收費也頗為昂貴。他們所謂的檢驗慢性過敏原,是檢驗血液中的IgG4(immunoglobulin G4, 也是一種血清免疫球蛋白),還告知民眾如果IgG4濃度上升,代表對這個東西過敏,並且直接建議不要攝取,但這種說法目前並無定論。其實在醫學上並沒有將過敏原區分為急性或慢性過敏原,一些專業醫學會也建議不需列入常規檢查;而且IGg4在減敏療法(Immunotherapy)中的角色是一種保護性的抗體,會阻斷IgE的反應,抑制過敏反應的發生,所以醫療院所抽血檢驗過敏原都是檢驗IgE,並非IgG。
 

二、過敏原應該愈晚曝露愈好?

這是正確的,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會隨發育逐漸成熟,太早接觸到過敏原,保護調節功能還沒發展好,就容易過敏。等到長大一點,具有調控作用的免疫系統成熟後,再接觸到過敏原,就可能比較不會過敏。例如有些人小時候有過敏症狀,但長大後就好轉改善,原因部分與此有關。
 

三、逐漸增加過敏原的曝露可以治療過敏?

這是所謂的減敏療法,但必須在醫師監控下審慎進行,並非民眾自行增加過敏原的曝露就可以達到效果。
 
減敏療法是藉由低劑量的過敏原,刺激調節性T淋巴球,讓身體產生IGg4,這是一種保護性的抗體,可以阻斷IgE的反應,抑制過敏反應的發生。
 
此法確實有可能治癒及改善過敏體質,不過,減敏治療只有針對塵?這種過敏原,每週都要去醫院打過敏原,而且療程總共約需2、3年,每次一點點逐漸加量,讓身體接觸到過敏原卻不足以引起過敏反應,慢慢地增加人體對此過敏原的耐受性,所需時間很長,須耐心治療。
 

四、過度乾淨的環境反而讓小孩過敏比率增加?

有人認為,現在的小孩過敏比率愈來愈高,是因為環境太過乾淨、清潔過度所致,這是所謂的「清潔理論」。此一理論認為,在孩童時期仍應接觸一些細菌,才能讓免疫系統獲得訓練,才會對過敏的環境較有抵抗力。此一說法是因為小時候多接觸天然微生物,可以加強人體的第一型免疫反應(Th1),如果環境太乾淨,第一型免疫反應就無法發揮,反而會加強與過敏有關的第二型免疫反應(Th2)。不過,清潔理論只是解釋過敏性體質的成因當中的一個說法,小朋友得到過敏性疾病的比例逐漸增加,與其他先天遺傳和後天與環境互動的因素也有關;醫師還是認為適當的環境控制(例如清除塵?)、減少過敏原的刺激依舊十分重要。
 
NO35.17.274-1
▲蝦子也是常見過敏原。
 
過敏原檢測通常是抽血後,透過儀器檢驗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E。常見的過敏原可分吸入性(如塵蟎、貓毛、狗毛、黴菌等)及食物性(如蛋白、蛋黃、花生、蝦子、螃蟹等)。以臺大醫院為例,目前常驗的過敏原項目有36種,符合適應症者健保有給付;也有可檢測50種或100種的項目,但這些都是比較少見的過敏原,且須自費。
 
NO35.17.274
 

健康Q&A

Q、過敏的現象是否可能隨年齡而有所改變?
A、有可能。通常IgE濃度會在青春期會達到高峰,年紀更大一點,IgE濃度就會下降,醫師會觀察到病人過敏的症狀慢慢消失,所以過敏情況是會隨著年齡改變的。小時候有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和鼻過敏等過敏疾病,長大後有7、8成的機率可能會自己變好。又如小時候可能對蛋和牛奶過敏,長大後就可能不會對這些食物過敏了。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