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32期

出刊日:2015-04-15

返回上一層

男人最在乎的那條「腺」 —談攝護腺疾病

尿尿「有一搭沒一搭」,或是晚上睡覺還得起床好幾次解尿;一旦攝護腺出毛病,還擔心雄風不再…男性攝護腺的困擾真不少! 
諮詢/陳忠信/臺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
撰稿/吳思瑩
 
65歲的陳先生在美國經商20多年,近期舉家回台定居。他自認身體保養得還不錯,但最近陳先生覺得解尿不太順暢,有時又會突然感到一陣尿急。他上網找了資料,發現這類症狀多數跟攝護腺肥大有關,甚至有罹患攝護腺癌的可能!陳先生趕緊掛了泌尿科要找醫師好好檢查,但又聽說檢查時得接受肛門觸診……想到就診時的情境,也害怕聽到壞消息,這下子他簡直擔心得茶不思飯不想了!
 
像陳先生這個年紀的長者,在解尿問題出現時,往往第一個會想到:是不是攝護腺出狀況了?陳先生解尿症狀是由什麼原因引發,還必須經過由醫師診斷才知道,但由於台灣人口高齡化、西式飲食也十分普遍,男性罹患攝護腺癌機率不斷持續上升,至今已位居男性十大死亡原因第5位。雖然目前只能推測攝護腺癌與年齡、種族、基因、食物和環境有關,但早期診斷就能早期治療,所以50歲以上男性,可定期接受攝護腺觸診,並抽血檢測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值)。
 
5-274X
▲醫師以手指由患者肛門處伸入直腸往前摸,看攝護腺是否對稱、光滑、有沒有硬塊等,有經驗的醫師可由此診斷出攝護腺肥大的程度如何,是很重要的一項檢查。
 

攝護腺肥大不一定排尿不順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位於骨盆腔,在男性膀胱下方及直腸前面。攝護腺由許多小腺體構成,其細胞增殖要靠男性荷爾蒙來調節。成年男性的攝護腺形狀如栗子大小,但它跟尿道的關係用橘子來比喻會更適切。通常我們看到橘子肉外有一層橘子皮,這層就像是攝護腺最外層的皮質,若把橘子肉當作攝護腺,圍起來的小空間就是尿道。當橘子肉長大,就有可能壓迫尿道,造成解尿困難。不過,有些橘子肉雖然長得很大、很飽滿,但由於是向外擴張,因此仍不影響排尿,所以攝護腺大小與排尿順暢度並不能畫上等號。
 
在臨床研究發現,攝護腺可輕達9克,也能重達200多克,大小因人而異。男性隨著年紀增長,只要超過40歲,攝護腺肥大比率就很高。到了70歲以上,85%會有肥大現象。值得說明的是,70歲以上男性雖然有將近9成攝護腺肥大,但平均僅有4到5成會嚴重到需要就醫,這也表示攝護腺肥大不一定就會有症狀。
 
究竟什麼原因會造成攝護腺肥大?睪固酮是攝護腺肥大的主要推手。睪固酮就是俗稱的男性荷爾蒙,其來源是睪丸分泌占95%,腎上腺分泌占5%,所以女性其實也有睪固酮。
 
由於睪固酮會激活攝護腺,使其增殖、變大,因此,顯而易見的,活得越久,攝護腺就會越來越大,也是每個男性都會面臨的問題。相對地,像是古代的太監,因為已經去勢摘除睪丸,就跟女性一樣,不會出現攝護腺肥大。反之,男性荷爾蒙很強的「肌肉男」、「美髯公」,攝護腺肥大的機率也越高。
 

攝護腺癌遺傳機率大 高蛋白質與高油脂飲食增加罹癌風險

至於讓男性聞之色變、雄風頓失的攝護腺癌,通常跟哪些原因息息相關?一是跟遺傳基因有關,若一等親曾罹攝護腺癌,下一代發病的機率也很高。所以有家族病史者要積極追蹤,有人甚至會選擇預防性切除攝護腺。但要提醒的是,經尿道去刮除攝護腺不等於跟攝護腺癌說再見!據臨床統計,攝護腺癌大多長在攝護腺皮質上,因此即使進行攝護腺刮除手術,仍然有罹癌風險。
 
除了遺傳因素,美國研究發現,種族也是影響攝護腺癌發生的主要原因。在美國,黑人罹患攝護腺癌比例最高,10萬人每年約有150人;白人次之,約120人;黃種人則是90人。至於台灣男性發病的比例大約是每10萬人每年有20幾例,雖然跟美國比起來低很多,但觀察生活於北美的黃種人發病警訊可得知,倘若飲食習慣繼續西化,有可能增加4倍攝護腺癌患者。台灣目前每年已有超過4000人罹患攝護腺癌,且有快速增加趨勢,不可不謹慎!
 
談到西式飲食與攝護腺癌的關聯,雖然這部分在科學實證沒有確切定論,但根據過去的調查發現,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因戰敗移居美國,這群人與留在日本當地的人比較,住在美國的日本人得攝護腺癌比例相對高很多。因此,研判是高蛋白及高油脂飲食增加了罹癌機率。
 

「噓噓」的姿勢很重要

就像前文提到的,攝護腺肥大,不見得會影響解尿,而攝護腺大小,也不等同解尿症狀的嚴重度。臨床上有許多案例,雖然攝護腺小小的,一旦往內鼓,就容易造成解尿困難;有些人則是像橘子肉往外鼓,雖然很大,但只要不塞住中間的洞,不影響尿道,就不會影響解尿。

 
雖然男性們無法控制攝護腺如何增長,但只要平日解尿方式正確,就能減輕攝護腺肥大造成的解尿不順症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常保健法。排尿時,如果膀胱收縮有力,再加上括約肌正確放鬆,即使是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也可以輕鬆解得出來。簡單來說,排尿的第一步就是「開門」,第二步則是「收縮」。一般人都覺得解尿是「家常便飯」,因為這個習慣是在2、3歲幼兒時期就學會的,就像學騎腳踏車一樣,學會之後就不會忘,但卻可能學了錯誤的方式而不自知。
 

站姿解尿 膀胱收縮易變差

解尿方式可以分為站姿和坐姿。台灣社會文化幾乎都是認定「男子漢」就該採用站姿解尿,但長期下來,站姿反倒是最容易造成膀胱收縮變差的姿勢。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是站姿一方面腳要出力,導致會陰部附近的括約肌無法順利完全打開,另一方面人們很容易順勢「用力解」。這就等於是括約肌這扇門還沒打開,肚子就開始擠壓膀胱,膀胱長期處於高壓力的狀態,就會鼓出像小洞一樣的憩室,造成收縮力減低,更加重了排尿困難的症狀。
 
另外,許多男性因誤聽中途斷尿可增加性能力的說法,排尿時會收縮括約肌以中斷尿流,一樣是迫使膀胱內壓上升並最終導致膀胱病變,這些動作都會讓膀胱功能變差。
 

坐姿排尿 括約肌最放鬆

▲採坐姿解尿,腳不需出力就能維持平衡,括約肌可較為放鬆。

再來談到坐姿解尿,一般台灣男性較少採用坐姿,但日本倒蠻普遍的。坐姿解尿是最好的,坐在馬桶上,腳不需要出力就能維持平衡,括約肌可較為放鬆。如果排尿和放屁同時,就表示真的很放鬆,也是正確的解尿方式。
 
其他解尿方式如蹲姿,如果是上蹲式廁所,就得半蹲解尿,或是因怕公用廁所馬桶座髒而不採用蹲姿上廁所。這種姿勢臀部懸空,這時腿部肌肉就必須收縮來維持平衡,如此一來也會使得括約肌難以打開,增加膀胱內壓。有些女性甚至會踩在馬桶上蹲著解尿,使用這種解尿姿勢時,因為怕摔下來而得努力維持平衡,括約肌也會無法放鬆而打不開,無法好好解尿。
 
再來是因為不敢坐在馬桶上而墊腳尖解尿或腳懸空解尿。前者是靠腳尖用力,會影響括約肌開啟;後者是兩手得扶在馬桶上出力維持平衡,同樣不能打開括約肌。如果從幼兒時期就接受上述錯誤的解尿姿勢,對日後的影響會非常大。
 

健康飲食預防攝護腺癌

目前仍沒有明確證據證明攝護腺癌跟何種飲食有關,但在可知的情況下,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攝取過多,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也增加。
 
所以,建議多食用富含ALA、EPA及DHA等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如鮭魚、鱒魚、鱈魚、秋刀魚、鯖魚、鯰魚、鮪魚等,並採用清蒸、水煮、烤滷等方式來降低用油量。另外,像是亞麻油、雞蛋、放牧牛的優質肉品也含有Omega-3,民眾可朝這些方向選購。
 
此外,平常酌量食用大豆、豆漿、豆腐、豆莢、綠茶、蘋果、洋蔥等含有植物性雌激素的食物,也可能降低罹患攝護腺癌風險。
 
至於茄紅素或鋸棕櫚萃取物(Serenoa Repens),也常被視為男性保養攝護腺的重要補給品。但建議民眾不需特別選購保健食品,只要食用番茄等天然食物來補充即可。但要提醒,烹煮過的番茄才有高量茄紅素,所以番茄醬茄紅素含量最高,另外烤番茄或番茄炒蛋也是不錯的作法。
 
最後仍要提醒民眾,上述針對攝護腺保健提出的預防方法,都無大型對照性的研究,還須更嚴謹的科學研究予以證實。最重要的仍是飲食均衡和適度運動,增強身體對癌症的抵抗力。
 

健康Q&A

Q、為什麼罹患攝護腺癌,通常也會有骨骼問題?
A攝護腺癌病人多數都是高齡者,原本的骨骼狀況就比較差。再者,因為攝護腺癌症狀不太明顯,許多病人是脊椎、骨盆或肋骨疼痛或骨骼鬆垮才診療出攝護腺癌,這也表示癌症已轉移侵犯骨骼。發現攝護腺癌轉移時,通常會使用荷爾蒙療法(抑制男性荷爾蒙)來減緩病情,而使用荷爾蒙治療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骨質疏鬆。在正常老化狀態,男性每年骨質流失率是0.5%,一旦使用荷爾蒙,每年就會急速下降4.6%,高達原來的9倍,接近高齡女性的骨質密度,所以也容易有骨質疏鬆和骨折的危險。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