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
出刊日:2013-01-15
返回上一層田園新生活-自己種菜趣
近年來消費者對於飲食健康的意識高漲,蔬果農藥或硝酸鹽殘留過量新聞亦屢見不鮮,於是越來越多民眾乾脆在自家庭院、花圃種植蔬菜水果。這些「宅農夫」自種、自食,多的還可以分享親友鄰居,吃的安全、健康之餘,還能享受田園生活之樂,對身心健康都有助益。
撰稿╱吳思瑩、黃靜宜
孫大哥的快樂農場
木柵考試院附近一座小山坡上,有個快樂農場,這是人稱「孫大哥」的孫道傑和幾個好友開墾出來的一方天地。
孫大哥已經從職場上退休多年,但退而不休的他,長期在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紅十字會等單位擔任義工,生活比起以前還忙碌。3年多前從友人處得知木柵山上有塊地可以利用,很多事情都喜歡自己動手做的他,便興起開闢農場、自己種菜的念頭。
這塊山坡地原本十分荒涼、雜草叢生,孫大哥和友人們帶著鐮刀、鋤頭,慢慢將地整平,播下各種蔬果的幼苗和種子;再就地取材,尋找廢棄的樹枝、樹幹,用機器裁切拋光後,做成一百多階的木頭棧道,闢出一條小徑;接著小卡車運來輕鋼架,搭建起一座瞭望台,就這樣,幾個人胼手胝足,開闢出這座山中農場。第一次造訪的人都很難想像,如此一個浩大的工程,靠著孫大哥和他幾個朋友就完成了,而孫大哥還是一個換過肝、已經63歲的「歐吉桑」!
換過肝的孫大哥,覺得每一天都像是賺到的,所以快樂生活最重要,刻了一個牌子將農場命名為「快樂農場」,三不五時就到這裡來走走。孫大哥說,在山上種菜,好處太多了,一來可當做運動,因為上山要走很多路,還要勞動身體;二來,自己種菜,不灑農藥,收成不豐、樣子也醜了一點,但吃起來超安心。再者,這塊山坡地經整理後,變成一個小小生態區,吸引各種美麗的鳥兒盤桓棲息,從早到晚都可聽到蟲鳴鳥叫,「不說別的,光是每天到山上享受自然風光這點,就對健康非常有助益。」孫大哥笑說。
農場裡各式各樣的作物都有,從甘蔗、玉米、白蘿蔔、芥藍菜、高麗菜、韭菜,到香蕉、芭樂等水果,現在孫大哥一家上市場買菜的機會很少,大多都吃自己種的。但因不灑農藥,都靠人工抓蟲來防治蟲害,所以有時也會遇到長出來的蔬菜全被蟲蟲啃噬精光的下場,此時就能格外體會農夫的辛苦!
盛媽媽的母愛菜園
家住台中的盛媽媽,也是自己種菜的實踐者。原本她經常去爬山或到公園運動健身,後來因膝蓋漸感不適,就想「不如在住家旁邊空地種菜,還是可以活動筋骨。」4年多前,盛媽媽開始了「自耕農」生涯,開闢了屬於自己的小菜園。她回想,萬事起頭難,整地工作是最辛苦的部份。
整地首要任務就是將土壤鋪設平整,過程中需搬除大塊石頭,還得和「春風吹又生」的雜草比賽速度,往往這邊才清除乾淨,那邊又長出來了,來來回回,非常辛苦。盛媽媽說,為了讓植物有個安穩的生長環境,「土一定要費勁翻鬆,否則菜沒辦法鑽出泥土,會長不出來。」而翻完土後,頑強的雜草根部還深植在土壤裡,所以翻土同時還得注意拔除草根,否則辛苦播種之後,肥料都會讓雜草吸收殆盡。此外,翻土後不能馬上種菜,一定要有耐心等個2、3天曬曬太陽,讓土壤更加鬆軟乾燥。
播種之後,就要小心呵護植物的生長,盛媽媽分享經驗談:「澆過水後,我通常等2至3天,確認泥土是否乾燥了?如果是乾的,就可以澆水,若是濕的,就先別急,以免菜因為水分太多而腐爛。」種菜過程除了要注意水分控制,因為是自種自食的蔬果,未噴灑農藥,難免引來昆蟲覬覦。這時,最實際的方法是直接親手除蟲,一隻隻抓走。另外,盛媽媽也會將辣椒剁碎,放在網子裡泡水,製成辣椒水噴灑在菜葉上,大約2、3天噴灑一次,也能達到一部分的除蟲效果。
盛媽媽在整個種菜的過程中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因為看著菜苗一天天長大,就好像呵護自己孩子成長。加上因為自種蔬菜不含農藥,吃起來安心,也會特地帶去給在台北工作的女兒吃。當然,豐收背後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像是不可抗力的颱風或豪雨一來,會讓搭建好的絲瓜棚倒塌,蔬菜也會被沖走腐爛,數個月來的心血往往因此泡湯。儘管如此,種菜的樂趣還是大於辛苦,讓盛媽媽甘之如飴。
專家看自家種菜:
方煒(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兼主任)
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兼主任方煒說,自己種菜是一個很好的休閒活動,等於是從產地到餐桌,都由自己一手掌握,有沒有添加不該有的東西自己最清楚,就像是「透明化的管理」,在食用上自然放心許多。
自己種菜比較棘手的是病蟲害問題,可用紫外光、設陷阱、或乾脆用手抓等方式克服,是比較辛苦,且自家種菜畢竟難以達到經濟規模,所以最大的收穫可能還是在於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
不灑農藥 不等於有機
此外,要釐清的是,自家種菜通常不會灑農藥,但這不完全等於有機。所謂的有機農業有極為嚴謹的定義,這些規範包括:土壤必須是3年內都不能使用化學肥料,且有機耕種的這塊田必須與鄰近田地有一定的距離,否則也可能被污染。此外,種子來源需有「有機認證」,灌溉的水源也不能使用地表水,最好是經檢驗過無污染的井水,而且施肥的肥料也不能使用化學肥料。民眾最在意的農藥問題,只是符合有機眾多條件中的一項而已。
有機農業特別強調不用化學肥料,取而代之的是經過發酵的有機堆肥,如蔬菜殘渣、蔬果皮,或是酵素等,之所以不用化學肥料,主要是因化肥在製造過程可能對環境有所影響,倒不見得是因化肥對人體有害。
有機農法對環境傷害較小
今年九月美國史丹福大學一項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的報告指出,有機農法種植出來的蔬菜,營養價值沒有比較高,這顛覆了不少人對有機農產品的看法。方煒表示,確實如此,有機農業主要的優點是對環境的傷害較小,倒不見得是有機蔬菜營養價值較高。即便是民眾在意的農藥問題,雖然有機蔬菜不灑農藥,但一般蔬菜只要不提早採收,讓農藥自然分解後再採收,也可以達到無殘留農藥的目的。只是因為有少數農民會違法使用不合法的農藥,或是太早搶收,才會造成農藥殘留過多。
方煒認為,自己種菜自己吃,是一個讓自己吃得安心的方法,至於是否要選擇市售的有機農產品,就看個人的需求和喜好,但有機農法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產能較低、價格較貴,所以有機只能局部推廣,如果全球都不用農藥與化肥,極可能發生糧食不足的危機。
科技化的種菜新法—植物工廠
進入高科技時代,農業的面貌似乎也被徹底改寫了。想種菜,不一定要有陽光,也不一定要有土壤;種植的空間不用大,在公寓大樓內都可以種,這種新興科技稱為「植物工廠」。
植物工廠用LED燈取代陽光,採取水耕方式,將種子種在海綿裡就能生根發芽,至於肥料則是調配好的營養液。目前使用的營養液還不是有機肥料,主要原因是尚未找到品質很穩定的液態有機肥料。
供應植物的營養液裡含有氮肥,所以植物工廠的蔬菜也會有硝酸鹽的問題,不過因為可以精準控制氮肥含量,並在採收前一天充分照光,所以植物工廠蔬菜的硝酸鹽含量可控制在2500ppm以下。(目前國際上僅歐盟對菠菜及萵苣2種蔬菜,依不同栽種季節及栽種方式分別訂有限量,限量範圍由每公斤2000毫克至4500毫克。)
至於病蟲害部分,植物工廠用物理隔絕方式,不讓病菌或昆蟲進入植物工廠內,所以可以不灑農藥。一般萵苣類作物從栽種到收成,約需35天,十字花科類時間更短,具有無農藥、無重金屬、無蟲卵、低硝酸鹽、低生菌數等優點。
由於不需陽光、土壤,植物工廠可以克服季節性的問題,故目前通常優先選擇國內產量較少或無法全年收成的蔬菜來生產,如萵苣、草莓、香菜等。因產量仍不及一般土耕蔬菜,目前售價仍偏高。方煒認為,植物工廠雖無法達到土耕蔬菜的產量,但提供另一選擇,也能減少倚賴進口蔬菜,故有值得推廣的價值。
Q:蔬菜為什麼會含硝酸鹽?硝酸鹽對身體不好嗎?
A:硝酸鹽普遍存在於大自然中,蔬菜的硝酸鹽主要來自於氮肥,或土壤裡面本來就有的氮。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吸收的氮肥會轉化成硝酸鹽,夏天時光線強,光合作用旺盛,硝酸鹽就容易被植物消耗掉;若是陰雨天,硝酸鹽消耗較慢,此時採收的話,容易有硝酸鹽含量超標的問題。所以,防範之道是不要在
清早太陽還沒升起時就採收,也不要在剛施完肥時採收。
清早太陽還沒升起時就採收,也不要在剛施完肥時採收。
硝酸鹽在人體可能轉換為亞硝胺 (nitrosamines),這是一種可能致癌物質,然而蔬菜水果中亦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等,因此歐盟食品安全局評估後認為,進食蔬果帶來的好處應高於蔬果攝入硝酸鹽的風險。
民眾只要平均攝取多種類蔬果,例如葉菜、根莖類、水果類輪流吃,就不用過度擔心。此外,蔬果經清洗、去皮、烹煮後,也可去除大部分硝酸鹽。
Q:買回家的蔬菜應如何處理,減少農藥殘留?
A:買回家的蔬果先放置一段時間,不要馬上進冰箱。清洗時先去除根部,並以流動的水清洗後,浸泡15到20分鐘。另外,烹煮時最好不要加蓋,讓農藥可以揮發。
Q:有機食品跟生機飲食有什麼不同?
A:有機食品即採用有機農法生產出來的食品,對於有機農業,行政院農委會的定義是,「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至於生機飲食是指一種飲食型態,主要內涵是不吃動物性食品,也不吃非自然生長(如人工程序干擾或污染者,包括使用農藥、化學肥料、化學添加物等食品),並盡量生食新鮮有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