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15期

出刊日:2011-01-15

返回上一層

心血管檢查 讓你更安心

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名列第二,它的危害不小於癌症。健康健查中,如何幫心血管疾病把關?眾多檢查,該做哪一項?
 
諮詢/黃惠君 (台大醫院內科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撰稿/吳靜美
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名列第二,它的危害不小於癌症。健康健查中,如何幫心血管疾病把關?眾多檢查,該做哪一項?專家幫您解惑。
 
和過去一樣,張爺爺一大清早就到住家附近的河邊運動,雖然知道天氣變涼,特地多加了一件薄外套,但出門時突然一陣冷風吹來,張爺爺還是不禁打了個哆嗦,拉高衣領往河邊快走。人家說「早晨運動最健康」,他快步走著,希望讓身體暖和起來。只是不知為何,胸口有點疼痛,緊緊的、像被石頭壓住了一樣,很不舒服……
 
在近幾年的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名列第二,如果單看心血管疾病這一項,死亡率約10%,但是加上與之關係密切的腦血管疾病、有很高比率會導致心血管併發症的糖尿病等,總死亡率高達25%。因此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實在不亞於名列十大死因之首的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年紀有很大的關係,年紀愈大者發生的機會愈高,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不過近幾年來,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例如心肌梗塞,過去40歲以下的患者並不多見,但近幾年來每當天氣一變冷,30多歲的心肌梗塞患者便愈來愈常見,可能與肥胖、作息不正常、過勞、熬夜、吸菸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通常天氣一變冷,就是心血管疾病容易發作的時候,尤其是秋冬季節交替之時,原本暖乎乎的天氣一下子轉冷,很多人的身體來不及適應,心血管疾病就發生了。
 

身體最主要的動力來源

心臟是所有器官中,身體最主要的動力來源,但心臟本身仍需要氧氣及營養的供應,才能維持正常運作。如果供應氧氣及營養的冠狀動脈阻塞50%以上,冠狀動脈就已經開始生病了,阻塞70%以上時會出現症狀,例如心絞痛,患者可能在熬夜或運動等過後覺得胸悶,但休息一下又好了,反覆出現這樣的症狀。
 
如果阻塞達99%以上,症狀就會明顯且嚴重,即所謂心肌梗塞。患者可能會覺得胸痛,但這種痛不像針刺,倒像是石頭壓住胸口般,緊緊的很不舒服;不但運動時胸痛、休息時一樣的痛。
 
要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胸痛並不典型,疼痛位置有時會幅射到左肩、上到脖子等處,甚至有不少人因為腹痛到醫院掛急診,檢查結果卻發現腹部沒有問題,乃是心肌梗塞所引起。
 
正因為如此,心血管檢查就顯得非常重要。心血管檢查,是評估心臟血管功能是否正常的檢查項目。
 

心血管檢查 功能各不同

心血管檢查分為間接及直接兩種方式。間接檢查如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檢查等;直接檢查則包括心導管及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查。
 
運動心電圖:在以前影像醫學還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心血管疾病只能用間接的方式來推測,例如運動心電圖,通常在跑步機上測量,藉以增加心臟耗氧量及身體體能的負荷,一旦心臟因為運動出現缺氧狀態,心電圖上會出現變化,就能反推是否為血管阻塞所引起。
 
64切或256切心臟電腦斷層掃描:近幾年不斷進步的64切、甚至256切電腦斷層掃描,經由靜脈注射顯影劑,再利用電腦斷層掃描的重組技術及血管影像,來評估三條冠狀動脈的管壁、管腔、鈣化或狹窄等阻塞型態,及心房心室的情況、會不會心肌梗塞等。準確度達95%以上,但因為有輻射,仍是考量因素之一,並非所有的健檢都會安排此檢查。
 
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檢查:利用核子顯影方式來看心臟是否缺氧、血管是否阻塞等問題。先注射顯影劑,再檢查休息及運動時的核子顯影,來看心臟缺氧的情況,以及血管阻塞的位置。因需注射顯影劑等考量,並非一般健檢都安排此檢查。
 
心導管檢查:將一條細長柔軟的不透光導管,由鼠蹊部股動脈插入,往上推至心臟部位,藉以獲得心臟血流動力、氧氣含量、病變位置等資料,以評估心臟血管病變及阻塞等情況。心導管檢查兼具檢查及治療功能,但必須住院、且為侵入性的檢查,風險較高,一般健檢並不安排,通常是高度懷疑有心血管阻塞等情況,才會安排此一檢查。
 
以上幾項主要是檢查最常見的心血管是否阻塞、是否可能發生心肌梗塞等,但心血管還有很多可能發生的問題,例如心雜音、心臟瓣膜等,因此比較常見的還有以下幾種檢查:

心臟超音波:

將超音波探頭放在胸前移動,來進行心臟結構和功能的評估,了解心臟大小、收縮情形、血流方向及流速等,評估冠狀動脈是否狹窄,並可偵測心臟瓣膜活動及是否有缺損等,是一項安全、非侵入性的檢查。

心電圖或24小時心電圖:

心臟會跳動,是因為有心肌電氣細胞來促進心臟自動放電與收縮,而心電圖是利用微電極技術,來紀錄心肌細胞內外的電位差,以了解心臟是否正常運作,一旦異常,則可能有心律不整的問題。

頸動脈超音波:

利用超音波來測定頸動脈血管的管徑及血流變化,評估頸動脈是否有硬化斑塊、狹窄或阻塞等現象。身體各部位的血管,都可能因為吸菸、飲食過於油膩等,導致血管受影響、粥狀動脈硬化等,而頸動脈又與中風有很大的關係,若頸動脈有阻塞問題,其他心血管也有高度風險,因此頸動脈超音波也是心血管檢查的重要項目之一。
 

高危險群要定期評估

如果您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例如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等三高慢性疾病;或有吸菸、肥胖、忙碌、工作壓力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紀超過40歲等,都務必要定期檢查,評估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通常標準的心血管疾病健康檢查,是至少一年一次,包括抽血、心電圖等基本檢查,再根據基本的檢查結果,屬於身體健康者,每二、三年可做一次比較高階的檢查,如64切或256切心臟電腦斷層掃描等;若是高危險群,則根據其較主要的危險型態,每年做一次相關檢查。
 
若基本檢查結果已懷疑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立刻到門診,做進一步的相關檢查。

健康Q&A

Q、曾有研究指出,做64切心臟電腦斷層掃描會增加罹癌風險?
A、是有過這樣的說法,但主要與輻射有關。任何一種電腦斷層都一樣,所以並不建議一年做太多次心臟電腦斷層掃描。心血管檢查有很多種,也可利用運動心電圖等其他安全又便宜的檢查方式。但其實醫師會視患者的病況及必要性,安排適合的檢查,若真有需要,也不必過於擔心,適度的檢查是安全的。
 
Q、心電圖檢查正常,心臟是不是就沒問題?
A、每一種心血管檢查的目的不同,例如心電圖可能無法看出血管中細小阻塞或因檢查時間短而看不出突發性的心律不整、256切心臟電腦斷層掃描就看不到心律不整、心臟超音波看不出血管阻塞與否等。但當然所有的檢查都不是100%的,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外,若不適症狀持續,盡速就醫是很重要的,因為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做專業判斷,檢查只是輔助診斷的方式之一,患者並不需要盲目地做各種昂貴的檢查。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