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慢性病與鎂有關 糖尿病人較常有低血鎂問題|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通常健康的人沒有缺鎂的問題,但許多研究已經證實,有些慢性疾病與低血鎂有關,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及情緒障礙,如焦慮、憂鬱等。
根據一份「台灣地區老人營養健康狀況調查1999─2000」之「老年人鎂營養狀況」報告中顯示,血鎂為最低分位者(低於0.863mmol/L),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為最高分位者(高於0.946 mmol/L)的3.25倍,其中男性為5.27倍、女性為2.66倍。

除了活化酵素的用途外,鎂還參與了葡萄糖的有氧或無氧的代謝,以及糖質新生作用與合成核糖。總而言之,鎂在細胞合成過程、葡萄糖分解、傳遞遺傳物質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因此缺鎂與「糖尿病」呈現正相關性。

過去也有研究指出,約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有低血鎂的狀況。若能補充鎂,便能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患或老年人胰島素抗性的葡萄糖耐受量,提高葡萄糖耐受力。

另外,缺鎂的糖尿病患,其血小板凝集性也會增高,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隨之增加,而發生血栓性併發症的風險也增加。

鎂與健康關係的研究,始於居住在非洲南部的「班圖族人(Bantu)」,該民族沒有人罹患過動脈硬化症,這引起科學家的好奇進而研究,發現該族對「鎂」的攝取量遠超過其他民族。

鎂具有可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功能,因此若缺乏,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僅如此,缺鎂也會增加體內慢性發炎,與許多慢性病的發生有關聯性,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曾有研究顯示,飲用硬水的人,因水中鈣、鎂含量相對比較高,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較低,是故,血鎂濃度正常,則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症風險較低。

此外,2013年一篇刊載於「營養、代謝與心血管疾病雜誌」的研究顯示,高劑量鎂的攝取,能降低缺血性中風風險。

諮詢/鄭金寶(臺大醫院前營養部主任、營養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