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蠕形螨蟲是否過量可檢測 沒有不適症狀無須治療|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當懷疑皮膚症狀與蠕形螨蟲有關時,醫師首先會檢視患者皮膚是否有因為蠕形螨蟲引發的臨床表徵如丘疹膿螨、毛囊糠疹等。由於青春痘和粉刺也可能有類似表現,所以需要醫師仔細鑑別判斷。

其次可進一步檢測蠕形螨蟲的數量。過去多半採用「標準化皮表切片(standardized skin surface biopsy)」,即使用快乾膠滴於載玻片上,黏貼皮膚表面1分鐘後撕下來,於顯微鏡下觀察。但由於快乾膠有嗆鼻味和灼熱感,且敏感度相對低,有時要連續採檢兩次,現在已經比較少這樣做。

目前較常實施的是「拇指擠壓法」,因為蠕形螨蟲主要寄生在臉部毛囊和皮脂腺內,醫師戴手套用大拇指指甲擠壓臉部皮膚,可以把毛囊內的蠕形螨蟲擠出來,大約以1平方公分為擠壓面積、0.5公釐擠壓深度,收集擠出物於顯微鏡下觀察,可計算螨蟲數量,據以判斷是否有蠕形螨蟲病。

如果膿螨比較明顯的患者可採用「挑膿螨法」,用針把膿螨挑破,放在載玻片上觀察,直接了解膿螨生成是否與蠕形螨蟲具有關聯性。

要了解蠕形螨蟲數量及分布位置,還可以用「共軛焦顯微鏡(RCM)」直接在皮膚上察看,但這種顯微鏡造價昂貴,目前尚難普遍使用。臨床上多半以上述幾種方式較常用,每種檢測方式的判斷標準不同,以拇指擠壓法來說,每平方公分大於11隻蟲,即屬於高於平均值。

當檢測出蠕形螨蟲的數量高於正常值,但患者完全沒有症狀時,並不需要特別治療,除非有丘疹膿螨、毛囊糠疹等皮膚症狀造成患者困擾,同時也檢出蠕形螨蟲數值超標,此時就可考慮處理蠕形螨蟲的增生問題;當有效抑制蠕形螨蟲數量時,症狀多半都能隨之改善。

諮詢╱黃常銘(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顯清(好心肝門診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皮膚科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