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期
出刊日:2015-10-15
返回上一層腸內菌攸關消脂與保肝
撰稿╱粘曉菁醫師(本會副執行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暨好心肝基金會副執行長、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2015年國際肝癌醫學會中發表了一個有趣的題目,腸內菌不僅跟腸道健康有關,和肥胖、動脈硬化、脂肪肝、肝纖維化及肝癌也都息息相關!這些在腸子內從小就和我們一起共生的細菌,到底隱藏了多少的健康密碼呢?
腸內菌就是自小和我們一同長大的腸子中的共生菌,它的數量大約是人體細胞數量的10幾倍之多,基因數則是我們的100多倍,但卻只有約五分之一可成功從人體糞便中培養出來。一般人熟知的乳酸菌及大腸桿菌等,皆是腸內菌,不論是致病的壞菌或是助消化的好菌,通通攪和在一起,同住在長長的腸道裡。好玩的是,每個人糞便所檢驗出的腸內菌都不太相同,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年紀檢驗出的腸內菌也可能不同,而研究發現,肥胖者其腸內菌的菌種數目減少,反之瘦的人腸內菌種類較多樣性,可見腸子內的「細菌共和國」,處於多變狀態,而非一成不變。
細菌內毒素 誘發發炎反應要角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有些是人體無法消化的,此時腸內菌會幫助部分食物分解代謝,轉換成為人體可以吸收的能量分子,也因而增加人體能量攝取,導致肥胖。當少部分細菌的內毒素穿腸而入,在未引起大規模人體免疫大軍攻擊之初,即可誘發肝臟分泌前導物來與之結合,引發後續免疫發炎反應,且高油脂、高熱量食物或酒精,更是這一個發炎性反應的加速器。細菌內毒素等一旦與肝細胞結合,隨即引發肝臟脂肪代謝出現異常,慢慢形成脂肪肝或脂肪性肝炎,甚至肝臟開始出現纖維化並導致肝硬化。
動物研究發現 腸內菌失調易導致肝癌
目前所知人類癌症約有15%至20%是經由慢性發炎所導致,如:B、C肝炎病毒易導致肝癌、幽門螺旋桿菌可能導致胃癌等,現在研究發現,某些腸內菌也可能經由其內毒素造成慢性發炎反應或導致代謝異常而誘發肝癌。在老鼠身上科學家得到顯著的研究證實,當給予特殊易長肝癌的老鼠大量某些腸內菌的內毒素時,其誘發肝癌的情況將變嚴重,如肝腫瘤數目變多或變大,但倘若將肝細胞上結合這些腸內菌內毒素的接受器去除、或是給予這些老鼠抗生素治療其腸內細菌、甚至讓這些老鼠腸道細菌殺光光等,都可以觀察到這些老鼠產生肝腫瘤的病灶明顯減少。
消脂保肝 首重飲食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曾說過:「不良的消化是罪惡的根源,且死亡即在腸子內…」如此深遠的一段話,在2000年後的今天,科學家從老鼠身上得到了驗證,腸內菌是可能導致肝癌的。然而,人體醫學的奧妙即在於此,大多數的動物實驗並不能代表人體內真正的生理病理變化,況且若為達預防肝癌的目的,而長期讓人使用抗生素清除腸內細菌,甚至殺光所有腸內菌,仍非明智之舉。因此,目前消脂保肝的首要建議,仍是加強飲食運動控制,以減少高熱量飲食造成腸道長期的一連串慢性發炎反應。而規則運動如每天15分鐘中等強度的快走,除了可以甩油,還可以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此外,台灣肝癌的元凶是B、C肝炎,抽血檢查肝功能之外,還需檢驗B、C肝炎病毒並替沉默的肝臟做超音波檢查,才是完整的保肝檢查,若一旦罹患B、C肝炎,更需定期追蹤並適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以減少未來罹患肝癌的機會。消脂保肝之道,就存在您我生活小細節之中,有做就會有保庇!
▲腸內菌失調易導致肝癌
研究發現,某些腸內菌也可能經由其內毒素造成慢性發炎反應或導致代謝異常而誘發肝癌。
在老鼠身上科學家得到顯著的研究證實,當給予特殊易長肝癌的老鼠大量某些腸內菌的內毒素時,其誘發肝癌的情況將變嚴重,如肝腫瘤數目變多或變大。